分享

带孩子去种棵树吧

 singer0852 2023-03-24 发布于北京

▌李峥嵘

想象一下,如果你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只看窗外,你能识别自己身处何地吗?

作家张抗抗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城市的标识》,谈到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们,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如今,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惟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作家用形象的语言阐释了包括树在内的植物对城市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意义。

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用偏旁组字,你能用木字旁写出几个字?草字头呢?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的纪录片导演周叶曾说,中国的文字很多与植物有关,比如草字头、竹字头、禾木旁、米字旁。我们所有的衣食住行,都与植物息息相关。包括树木在内的各种植物哺育了我们的生命和文明,尤其是野生树木,不仅守护着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也守护着遗传多样性。

有一些树,还进入文化领域,和人的精神生活相通,寄托情怀与思想。例如我们经常吃的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品种,自古以来就被中国文人所赞颂,屈原称赞橘树是天下最好的树,独立不迁,品性高洁。

又如,中国人看到杨柳想起离别深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看到桃树想起浪漫的爱情,“人面桃花相映红”……艺术与树木相互成就,生生不息。

远离自然,困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人会异化。比如针对儿童的多动症、躁动症,有一种治疗建议就是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多和自然接触。

很多家长都认识到过度城市化对儿童身心成长的不利,但是他们理解的回归自然往往是去远方。其实就在家门口,当你怀着一颗惊奇之心去看待家门口一花一草,就会感受到平常之景无言而有大美,熠熠生辉。有一位中国摄影师持续拍摄西湖边的一棵树,拍出了四季变迁,人来人往,因为以微见著而荣获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自然及环保类新闻组照金奖。可见,美需要发现的眼睛,我们可以带孩子留意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春天的桃树灼灼其华,夏天的槐杨阴凉蔽日,秋天的银杏翩翩起舞,冬天的松柏傲立寒霜。

或者,趁着大好春光,带孩子去种一棵树吧。

今年春节,我带孩子回南方老家。回到我小时候住过的山顶,周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空旷的山坡盖满了房子。我小时候的书房原本正对着东方,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太阳从远处的山窝跳出来。但是,现在目光所及都是建筑。只有窗外,父亲种下的槐树依旧站在那里。如同古文所说:“今已亭亭如盖矣。”

我从小到大,也参加过多次植树。和同学们一起送给母校的毕业纪念桂树代替我们站在教学楼前。时光荏苒,青春不再,唯有桂花暗香飘过。

带孩子认识树木之美,认识日常之美,我不由自主想到杜威的教育观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是生物的根本特征。不仅儿童在生长,就是成人也在不断生长。“生长”是教育的目的,也是人生的目的。四季更迭,万象更新,人也在自然中成长。“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再好的文字也不能左右我们窗外天空的风向变化和光影移动。所以,最好,能到户外走走,看看树,或者种一棵树,就更可能遇到属于我们的美好时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