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生只留两句诗,却为800年经典,充满人生哲理

 江南書院 2023-03-24 发布于广东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

文章图片1

01 | 文人风骨

他叫王遇,南宋著名的儒家学者、文学家。

为福建龙溪人,号东湖先生。

其父王羽仪,曾任衢州通判,据传与懿肃王贵妃是本家,但难以考证。

20岁左右时,王遇入太学为上舍生,得吕祖谦器重,30岁时登甲科进士。

他曾先后受业于朱熹、张栻和吕祖谦,这三位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张栻为唐宰相张九龄的后人,一世祖是张九皋,当时的岳麓书院便是张栻主管。

值得一说的是朱熹和吕祖谦,南宋各个学派之间争斗激烈,比如朱熹的“考亭学派”和吕祖谦的“浙东学派”,然而王遇却能师从两家,可见其能力非同一般。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王遇为王贵妃族人的可能性应该是比较大的。

文章图片2

在蕲州任教授时,权臣韩侂胄想拉拢王遇,便差人叫他登门拜访,以便升他的官。

然而王遇自认为登门求见是自取其辱,遂不往,从那以后便与韩侂胄交恶。

颇具文人风骨。

后来赵汝愚想栽培王遇,但被韩侂胄暗指阻拦,并将王遇的学说定为“伪学”,加以取缔。

尤袤、李祥得知此事后,极为愤慨,但也拿韩侂胄没办法,只能从中斡旋荐王遇为长乐知县。

但当时王遇的主管上司陈自强正是韩侂胄的亲信,所以也对他百般刁难,王遇却从没有屈服过。

文章图片3

嘉定初年,王遇任太学博士,后改诸王宫教授,适逢毗陵大旱,擢王遇为县令前去赈灾。

王遇尽开仓储,禁止一切公款馈送、宴饮和犒赏,积钱数万用以籴米赈饥,自己也捐俸助赈,遂深受百姓爱戴。

毗陵平,浙东又闹水灾,遂王遇又前往治患,并改革了“计灶买盐”的古板政策,功成升宗正寺丞,迁右曹郎中。

在文学方面,王遇著有《论孟讲义》、《两汉博义》、《文集》等,但均已失传,这的确是千古遗憾。

目前可查的,王遇也仅有两句诗流传于世,为800年经典。

文章图片4

02 | 暗潮汹涌

不知何处雨,已觉此间凉。

出自王遇的《句》

诗很简单,寥寥两语,因果不得知,猜是诗人在夏季于屋前小憩,突然觉得有凉风吹来,料想哪里可能下雨了。

宋人王镃曾有诗《溪村即事》:昨夜不知何处雨,水推枯叶出溪边;

翁卷也曾有《山雨》: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这些诗句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王遇这两句寓意更深,颇有“一叶落知天下秋”或“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深邃启喻。

表明了可能有大事要发生。

自然,这两句诗也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

文章图片5

世间万物,息息相关,可由管中窥豹,亦可知微见著。

一抹凉风悉一场雨,便可未雨绸缪,视为智者,运筹帷幄,以决胜千里

如诸葛,如刘基。

王维在“安史之乱”后,被安禄山俘于菩提寺,遂作《凝碧-池》与裴迪,以避祸,便是对未来的预见,所以唐肃宗没有杀他,后来还升了他的官,至尚书右丞;

白居易为避“党争”,拒受刑部侍郎,称病不赴长安,留洛阳任太子宾客,亦是一种远见。

所以,白居易是唐朝诗人里,少数能得善终的。

而王遇这两句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便是告诫世人,凡事不要等发生了再去应对,那样就已经晚了。

文章图片6

任何事在爆发前都有“凉风”之兆,比如情侣分手、单位裁员,甚至人之终寿。

只不过有时候,人会心存侥幸、自欺欺人罢了。

且,即便把这两句诗看作是“田园述景”,它也是极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