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高考作文押题:拥抱落差,期望如初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3-03-24 发布于甘肃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着美好的期望。然而,这种期望可能和时代需求、现实条件、家人期待……存在落差或错位。

面对上述落差或错位,你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体会或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笑对落差,展示风采。

2.理性处理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

3.听从社会召唤,做一个有用之人

【精选范文】

拥抱落差,期望如初

罗曼·罗兰曾说过,真正的英雄,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在这个时代,我们生活的真相是现实变化不定、个人和外界的定位产生落差。然而,希望成为英雄的人,必然要接受落差,坚守人生的初心和期望。

在生活格局不断发生变化时,个人的期望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家庭是每个人梦想的温床,但当你飞翔的方向与父母的目光迥然相异,个人期望与家庭预期的落差就由此产生。社会是每个人成就梦想的舞台,但若个人期望和社会需求指标、评价标准不匹配,错位的可能性也将大幅跃升。

如果个人的期待屈从于家庭与社会这两种强大力量的牵扯,人的独立性与思想性将陷入现实的旋涡中。正如帕斯卡尔所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何不坚守正确的个人期望,坦然拥抱不可避免的人生落差?

家人当然爱我们,但温柔拒绝家庭预期的道德捆绑绝非不孝或冷酷。“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父母的怀抱不能承载我们的一生,而在我们读书求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将不可避免地区别于父母的思维,展现出独立与个性的风采。同时,父母也将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产生认识上的盲点。由此推断,基于父母的认识而形成的家庭预期难免与我们自己的期望产生偏差。那么,当父母的判断失准时,我们是否仍有必要委曲求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味遵从父母之志是一种愚孝,将家人的期望勉强嫁接于自己的人生是一种对生活的亵渎和不负责。因此,在落差产生时,不妨拥抱落差,用合适的方式说服父母。

社会自然需要我们,但理性拒绝社会的定位绝非离经叛道或不知好歹。樊锦诗当然可以接受职场精英等社会角色,但她投身敦煌的个人选择才能得到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钟南山、李兰娟本可以自安于院士之誉,然而逆行抗疫,坐镇武汉,则是坦然接受了角色错位,追逐自己的本心。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这自然无错,因为个人生活于社会之中,自然要如曾国藩之言“躬身入世”,寻找自己的定位,创造价值。海明威也说,一个人要成为最坚硬的岛屿,才能成为陆地的一部分。一味屈从社会定位拒绝错位的人不可能成为坚硬的岛屿,土质日渐疏松的结局只能是岛屿渐渐沉没于人生的深渊。

有些落差象征着家人的温暖,有些错位暗含了社会的关怀。我们拥抱它们,是对这些善意的感激。我们执起父母的双手,向社会躬身感谢,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期望,我们应当奔赴自己的天空。世间万象,变动不居。我们应怀着各自的期望,拥抱与家庭、社会的落差。

【思路解析】

材料由“这种期望可能和时代需求、现实条件、家人期待……存在落差或错位”引出此次作文的核心话题——如何平衡自我的预期和家人、社会对自己的预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定位,而家庭和社会对我们也可能有不同的期望,在复杂的现实生活和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个人的期望与家庭、社会的期望往往会出现落差或错位,题目要求考生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站在“个人”角度,论述应永葆初心,坚持自我,方能无怨无悔;可以站在“家庭和社会”的角度,说明每个人都与自己的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应该勇敢地承担家庭、社会的责任;也可以辩证看待这一问题,分析个人、家庭和社会身份之间的关系,论证保持不同身份之间的平衡的重要性。

写作时,考生可选择议论文文体,以“听从社会召唤,做一个有用之人”为标题,开篇提出论点:当个人愿景与社会期望发生落差和冲突时,当代青年应该听从社会的召唤,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接着展开论述:自己的期望固然美好,但是如果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人生就缺乏真正撼动人心的光辉和力量;当代青年若想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听从时代召唤,把个人兴趣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即可。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