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血北朝182:孝武帝西逃,高欢再行废立,北魏一分为二

 昵称TiFNlDv4 2023-03-24 发布于河南

孝武帝一行人一直逃到湖城(今河南灵宝西),才得到当地老乡送的食物,这里离关中已经很近了。
等到了稠桑(今河南灵宝西北),见到了接驾的潼关大都督毛鸿宾向孝武帝进献酒食,这里已经是宇文泰的地盘了。
逃到这里,孝武帝终于甩掉了追兵,可以松一口气,吃一顿饱饭了。

问题来了,在孝武帝和高欢“赛跑”的这段时间,他最信赖的宇文泰和贺拔胜在干啥呢?
宇文泰磨磨蹭蹭刚从高平(今宁夏固原)出发,走到了弘农(今陕西华阴),遇到了孝武帝派来的使者,宇文泰一听孝武帝把军队都布防到黄河沿岸,大惊失色,对诸将说:“高欢的军队几天就跑了八九百里,这是懂兵法的人所忌讳的,如今正应趁其立足未稳发起进攻,而皇上万乘之尊亲临战场,却被动防守,黄河万里,不可能处处设防,一旦一个地点被突破,就全完了。”
后来的事情验证了宇文泰的忧虑。
事情紧急,他马上派大都督赵贵带兵自蒲坂渡过黄河,赶往晋阳,抄高欢后路;另外派大都督李贤带兵一千人赶赴洛阳接应孝武帝。
毛鸿宾接到孝武帝后,宇文泰急忙准备了依仗法驾,赶到东阳驿(今陕西渭南东)迎接孝武帝。君臣二人在这里见面了,宇文泰摘下帽子,哭着下拜请罪:
“臣不能遏制贼臣凶焰,致使陛下来到关中,请陛下降罪,以正国法。”

孝武帝赶紧搀扶宇文泰,安慰道:“公之忠贞,朝野皆知,朕无德无能,致使贼寇猖狂,今日相见都是朕的罪责,你不必内疚。”
随后,宇文泰护送孝武帝回到长安,重建了中央政府,军国大事全由宇文泰决定(这和高欢有何区别)。为了表彰宇文泰的救驾之功,孝武帝加封宇文泰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进封略阳郡公,别置二尚书,随机处分,解尚书仆射,余如故。
宇文泰坚决推辞,但孝武帝更坚决,不同意。
如此推让了几次,宇文泰这才接受。
为了笼络讨好宇文泰,孝武帝甚至还把自己的妹妹冯翊长公主元仲华许配给他。
元仲华是广平王元怀的女儿,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高祖孝文帝。元仲华本来嫁给了开府张欢,但张欢为人残暴,对公主很粗鲁,后来被孝武帝杀了。这会儿又把妹妹嫁给宇文泰,那会儿还没有受到宋明理学荼毒,上至皇室,下到平民还没有“一女不嫁二夫”的概念,更不知“贞节牌坊”为何物。

贺拔胜在接到诏命后带兵北上,结果刚走到广州(今河南襄城)就收到了孝武帝西逃的消息。贺拔胜一寻思洛阳也没必要去了,扭头就往关西跑,走到武关发现前面被高欢军队占据了,不得不退回荆州。
结果回到荆州发现老巣被高欢部将侯景给占了,狼狈不堪的贺拔胜不得不逃往江南,投奔了梁武帝萧衍。
三年后,贺拔胜辗转回到了长安,成为宇文泰手下的大将。

孝武帝的西逃标志着北魏的分裂,庞大的北魏王朝从此一分为二,大致以黄河山西陕西段为分界线。东面是高欢的怀朔集团,西面是宇文泰的关陇(武川)集团。现在的局势对高欢非常不利,宇文泰手里有孝武帝,各方都承认的大魏皇帝,孝文帝的孙子,而高欢手里什么都没有,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废了元朗和元恭,高欢肠子都悔青了。
此时是永熙三年(534年)七月,南北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此后的历史再次进入三国争霸的局面,北方的东魏、西魏和南方的梁朝,又一次形成三足鼎立,被后人称为“后三国时代”。
高欢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追回孝武帝(可能性几乎为零),高欢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尽量追回孝武帝,毕竟他是自己拥立的皇帝,自己也是承认他的帝位;二,如果追不回,那就推倒重来,不承认孝武帝的帝位,再立一个听话的傀儡。
目前来看,第二种可能性最大。
高欢先派人去请孝武帝回京,向孝武帝连上四十多道奏章,请求圣驾还京,孝武帝都置之不理,事情陷入僵局。而宇文泰也玩起了曹操的花招,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自己手里的孝武帝传檄各地指斥高欢叛逆,皇帝西幸,标榜自己才是合法的朝廷,一下子使高欢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孝武帝带领一帮亲信西逃,洛阳朝廷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这个朝廷垮掉,高欢召集群臣商议推举一个主政的重臣出来救场。此时留在洛阳的宗室诸王中,最尊贵的当属清河王元亶了。
元亶是孝文帝的孙子,清河王元怿的儿子,他当年为了保护父亲元怿留下的宝物,差点被贪图元怿宝物的六叔汝南王元悦给打死。孝明帝即位后,元亶继承了父亲的清河王爵位,孝武帝西逃时,本来元亶也在队伍里,可后来不知是对前途迷茫还是畏惧高欢,中途又返回了洛阳。

高欢回到洛阳后便以元亶为大司马,居尚书省摄政,成为当时洛阳朝廷的临时负责人,也是东魏集团的最高军事长官(名义上)。这给元亶带来错觉,以为高欢肯定拥立自己为皇帝,于是便迫不及待摆起了谱,出门用的都是皇帝的依仗,以为自己就是皇帝了。
高欢看在眼里非常厌恶,对元亶很鄙夷,心里已经默默排除了元亶这个选项。
从八月到十月,高欢耐着性子等了三个月,希望孝武帝能迷途知返,先后四十多次上奏请求还朝,并多次派兵攻打关中。对于高欢的奏章,孝武帝一律不看,拒绝回复。
任凭高欢许下任何诺言,说得天花乱坠,孝武帝的反应只有一个:一句话都不说。
无计可施的高欢只得再上一道奏章,强忍住心中的怒火,和颜悦色地说:“陛下如果确定回京日期,可以降一道诏书,臣等将率领文武百官清理干净宫室,迎接陛下归来。如果陛下回京没有时间表,江山社稷不可无主,太庙也不可无主,天下子民也要有归属,臣宁肯辜负陛下,也不敢辜负社稷。”
话说到这个份上,孝武帝依旧默不作声,没有一句回复。

“陛下若远赐一制,许还京洛,臣当帅勒文武,式清宫禁。若返正无日,则七庙不可无主,万国须有所归,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 《资治通鉴-梁纪》”

这话已经很明白了,简单说就是,陛下,您如果回来,臣等就把宫殿打扫干净,清水撒地,黄土铺路,恭候圣驾回京;如果您不打算回来了,那臣等可就要另立皇帝了。
“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这话说得非常恳切,高欢即便要撕破脸,也要找一个道德制高点。
不管高欢说什么,孝武帝都是默不作声,这个人很不敞亮,令人感觉很不爽。

彻底失去耐心的高欢召集百官,正式宣布要行废立之事,他说:“自孝昌丧乱以来,国统中断,皇位顺序混乱,孝庄帝在太庙里把孝文帝当伯父,孝武帝把堂兄孝明帝的神主迁到夹室,造成了今天的混乱局面。”
经过商议,高欢一锤定音,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皇帝。
散会后,派人去通知元亶,听说皇帝不是自己,元亶的脸色惨白,如遭雷击。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天子没有父亲,如果立我儿,只怕我命不久矣。”
惶恐不安的元亶再次生出了跑路的念头,他偷偷骑马往南方跑,结果半路上被高欢追回去了。

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欢拥立十一岁的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皇帝,史称孝静帝。十月十七日,元善见正式即位于洛阳东城外,在高欢等大臣簇拥下进入太极殿,下诏改元天平元年。
至此,北魏再一次出现了两位皇帝并立的局面,洛阳的孝静帝元善见(背后是高欢集团),长安的孝武帝元修(背后是宇文泰集团)。
后世史家将洛阳朝廷称为东魏,长安朝廷称为西魏。
两个阵营互相指责对方是叛逆,标榜自己是大魏正统,大打嘴炮,都打出奉旨讨贼的旗号。这种架势预示着旷日持久的大战即将拉开战幕。
那么究竟谁按耐不住先出手呢?敬请关注洛阳、长安街头巷尾的童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