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向不是缺点,好吗?

 七七姑娘 2023-03-24 发布于湖南

“你为什么不说话?”

“你要开朗一点!”

“不要一个人待着!”

从小到大,这些话一直在我耳边重复,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用不同的音色,用相近的语调。

说话的人有点儿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好像我就是那个扁石头,他们使劲浑身解数,也不能将我推上坡。

我冥思苦想,我是内向,可是内向什么时候变成了不被待见深恶痛绝的缺点?

小学二年级,我转学到镇上的中心小学,班主任是一位十分严厉的女老师,她教授的科目是语文。

她教学严谨,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教学水平在学校内都是有口皆碑的。

那时候,我刚转学到新环境,一切都觉得新奇,一切都觉得陌生。

她会在下课后找我谈话,“谢依,听你妈妈说,你性格有些内向,不爱说话,是吗?”

“嗯嗯。”我只是点头。

“这样不行,你要尽快融入新环境,要活跃起来,这样吧,我安排班长和你坐同桌,让她带带你。”班主任本着为我好的名义做着为我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的我很迷惑,的确,人群中,我不是张扬的人,我习惯于静静地观望,静静地思考,不喜欢高声喧哗,不喜欢争辩喋喋不休。

但这就是我的缺点吗?

学期末,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我关心的不是各科的阿拉伯数字,我在意的是那张纸上最后一栏的教师寄语。

如我所料,老师在那个位置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问题,“谢依同学,你很上进,学习认真,团结同学,只是性格太过文静,有些内向,今后的时间里,希望你大方展示自己,老师期待你的表现。”

一个头两个大,真烦!

妈妈拿着那张成绩单,连连叹气,“谢依,你看吧!老师都说你性格有问题!”

学生时代,这样的话我听了几斗车,她们对内向性格的摒弃和抨击成为我们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不理解她们,她们也不理解我。

明明我没有犯错,到头来不得不低下头接受外向佼佼者们的指教,好像外向就是板上钉钉的好性格,真的是这样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和较劲,我在滚滚人潮中茁壮成长,我总觉得是自己力量不足,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才总处于劣势。

没有话语权,自然也没有为自己翻盘正名的资本,我要强大起来。

工作后,我以为大家对内向性格的狭隘局面会改变,形形色色的职场人,总会有形形色色的性格吧!

可是我发现,大多数老板的口才都是一级棒,并且因为他所处的地位,他负担着员工每月的薪水,他讲的话被奉为真理。

工作第一年的年终总结会上,当我陈述完自己尽心尽力准备的PPT后,轮到老板点评。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谢依你平常工作很认真,在角落里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就是话少了些,建议以后多和大家交流,把自己打开。”

那一刻的我失望极了,原来大家对内向的偏见已经根深蒂固了,久到以我低微的力量在风雨中呐喊,连回声都没有。

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我开始改变,购买了许多关于社交沟通、说话办事类的书,积极参加各种聚会,像个跳梁小丑般活跃在涌动的人群里。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我手忙脚乱欲速不达,到最后身心俱疲。

我开始怀念从前的自己,那样的时光里,我独处时很开心,不喜欢无意义的社交,空闲时间里喜欢阅读写作。

有数据显示,87%的人希望自己变得更加外向, 89%的人希望自己能更加招人喜欢,

97%的人希望自己的社交能力更强。

为了变得外向,许多人决定脱胎换骨,为此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有意表现得活跃,也有人会选择去做自己明明不喜欢但锻炼社交能力的工作,比如销售、培训师、公关等。

但无一例外的是刻意转变性格,他们都承受了诸多痛苦。

“我本不善言辞,却忙于人际交往,我本喜欢独处,却忙于奔波劳碌。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得到那能解万千惆怅的碎银几两。原来,这个世界不允许我们内向。”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这样写道。

你看,大文豪也有这样的烦恼。

可我还是觉得内向不是缺点,它是一种深厚的能力,它让我在高谈阔论中找到自己,以独立的思想,以自律的意志做喜欢的事。

内向的人更容易享受孤独,内向的人也可以在人生的某些领域交出漂亮的答卷。

所以内向不是缺点,好吗?

写在最后;

今天收录的是一篇过稿文章,作者是“阿瞒

七七有话说;人们习惯将人标签化,分为内向和外向,这是很笼统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不要因为大众的评价,和世界的不公平而觉得自己不好,内向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

内向的人不需要刻意去让自己变得外向,不用模仿那些外向的人,这些都是无效的改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学会展现自己,把自己的实力毫不保留的发挥出来。

在实力面前,别人是掩盖不住你的光芒的。

公众号长期征稿,征稿要求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发送”投稿“查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