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开始变强的8种迹象

 七七姑娘 2023-03-24 发布于湖南

1.学会独处

我把学会独处列在第一是因为这两年我的成长就是从学会独处开始。

叔本华说: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独处是对一个人定力的考验,也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当然,这里所说的独处并不是在某个地方一个人发呆,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

如今,当我回望过去,我也真正明白网上说的那句话;

当一个人学会了独处,才能更好地和自己对话,才能不被外界打扰,才能沉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越强大的人,越懂得独处的重要性,越喜欢独处的人,也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是不懂得独处的,那时候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每周休息两天,轮休的时间是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周一。

每次休息我就会去找一同休息的同事,我们或散步,或爬山,如果恰巧自己排在了周三周四又没有同一天休息的同事,那我大概率是在家里追剧,或者是睡觉。

那时候的我很害怕自己被排到周三周四,因为一般的朋友都是周末休息,周三周四就意味着没有人陪。坦白说,就是我害怕独处,也不知道该怎样与自己独处,几年下来,最后发现时间浪费了,自己的能力没有丝毫提升。

而这两年当我学会与自己独处以后,我的内心丰盈且充实,独处的时候,我可以读书,可以写作,可以画画,可以刺绣,也可以听演讲。

我不再害怕没有人陪伴,也不再需要外界的热闹来填充自己的无聊感。

日本作家武堂登纪雄在他的《孤独力》一书中写道:“独处是我们认识自己最好的机会,梦想、目标、自我价值等等真正重要的东西,要独自一人去寻找,你在热闹中失去的,要在孤独中找回来。”

2.懂得求同存异

所谓的求同存异其实就是尊重别人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更是基于彼此不同的基础上依旧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去胡乱点评别人的一切。

二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视野太窄,认知太浅薄,当与人发生不同观点的时候,我们都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并且那时候总是很容易坚定自己就是正确的。

而如今也终于懂得,我们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和经历都不一样,根据自身的成长,我们所领悟的感受到的本就不一样。所以大家有不一样的观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不过是大家当下这个状态所感受到所经历的不一样罢了。

后来的我,再遇到不同观点或者别人对自己的点评时,我都会在心里提醒自己:不必总与他人较短论长,只管低头赶路,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进步。

3.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认知的4种状态,分别为;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以为是);

2、知道自己不知道(求知探索);

3、知道自己知道(探索规律);

4、不知道自己知道(空杯心态)

以前的我一直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那个时候的认知范围甚是狭窄,如今的我大抵是在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

也正是因为知道自己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我对生活抱有好奇心与热情,也希望自己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新知识,体验新事物、接受新想法,抱着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我会把自己看到的,学到的进行吸收和消化,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变得强大,自信、坚定,我不会再人云亦云,也基于自己求同存异的做法,我不断的在给自己增加新的知识,同时倾听这个世界上更多不同的声音。

我知道我们生命的长度无法控制,但是我可以扩宽它的宽度,尽可能的去丰富和享受生活着的每一天,尽可能去接触不同的维度,感受这个世界的多面化。

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书,旅行和优秀的人聊天,也可以看纪录片,听TED演讲。

4.对当下有耐心,对未来有信心

所谓的对当下有耐心,对未来有信心其实就是长期主义的践行者

有时间、有耐心,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而长期主义者一定愿意:每天做一点。

《微习惯》里说,相比某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点儿事的影响力会更大。因为每天完成一点事,积累起来就形成了一辈子的固定习惯。

无论我们是阅读、写作,记英语单词还是画画,只要让自己每天去做一点,你就不会觉得做成这件事有多难。

对当下有耐心,对未来有信心的人,不会急于求成,她们会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就像我写作这件事情,从去年开始零零碎碎的写作,到今年系统的写作,不知不觉如今已经写了30多万字。

真正的长期主义就是找到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把自己融入并长期投入,然后不断接近内心想要的那个自己的样子。

5.面对生活,有百折不挠的勇气

《基层女性》里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它说;

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面子、自尊毫无意义,活下去、挣到钱才是最重要的,这里的钱是价值的体现,当你面对挫败拥有百折不挠的勇气、能够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那么钱就是价值水到渠成的附属品。

所以要不停地尝试、争取、挑战自己,并且习惯被拒绝,这一点对刚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尤其重要。

从踏上社会的那一刻开始,人生的号角就吹响了,你必须要为之不屈不挠地战斗,发掘自我价值,争取想要的生活。

初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这是内心强大的必备条件。

刘媛媛在《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里也说,当我遭遇失败的时候,我不去打球唱歌,不倾诉不自责也不抱怨,我会静静地坐在屋子里,把所有问题都想清楚。

眼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我是否能接受这个结果,如果可以接受的话,那我眼下还要做点什么,可以不让自己走到最差的那一步。

6.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我们这一生,由无数选择构成,大的选择比如去哪个城市读书?学什么专业?和谁结婚?在哪里安家?入职哪个行业?与什么样的人深交等等。

小的选择比如看哪本书?培养什么兴趣爱好?学习哪门线上课程?要不要参加某个活动?

总之,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大大小小的选择。

哪怕两个起点相同的人,只要选择的方向不同,那么他们的人生必定也会是截然不同的。

粥左罗老师说过,会做选择的人,在人生这场“选择马拉松”中,会一步一步甩开大多数人。

然而做选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这些年来,我做过不少正确的决定,也做过不少错误的决定,但是我也是用了很长的时间才真正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无论那些正确的抑或是错误的选择。

无论是之前做微商还是现在做自媒体,在开始之前我都为自己做好了建设,我可以承担结果,无论成败。

而我真正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是成为了全职妈妈之后,只有真正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才不会一直陷在内耗的沼泽地里,勇于承担责任,随时拥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7.不在意他人的评价

以前的我也曾经想要成为各种人,想有趣,想聪明,想温柔可爱,可是后来我发现,无论我怎么做,无论我怎样努力,我都做不到完美。

这世界如同一个万花筒,角度本来就很多,在千差万别的人眼睛里反复折射,折射出不一样的图形。

所以,当我们太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目光的时候,这便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这意味着你把审判自己的权力交给他人,你要观察他人的脸色,听从他们的喜好,甚至变成他们想要你成为的那种人。

我们都希望自己被喜欢,讨厌被否定,可是,成为别人期待的模样,你并不幸福。

当你为自己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而苦恼时,你要想清楚,他们不能为你的人生负责。

你实在不必拿别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也不需要让所有人都满意。

你不需要成为她们喜欢的样子,你只要成为你喜欢的样子就好。

真心但愿你我,都不再活在他人的期待里,我们静静的做自己喜欢的那个自己就好,喜欢你的人自然会到来。

8.不与他人比较,不乱自己的节奏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确实很难不与别人去比较。

刚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但是毕业几年后,大家的差距便显而易见。

看到别人买房买车升职加薪,我们心里难免一阵攀比,如果我们侥幸比别人要好,便会稍稍放松,如果我们落后于人就会感到着急。

以前的我也是一样,深怕自己落后于人,无论是做外贸客服回复邮件的数量,还是国内客服的销售额。

我总是习惯性地与他人比较。

因为不停的比较,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场跑步比赛,可是人生更从来不是一场短跑更像一场马拉松。

而真正强大的人懂得,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他们不会盲目地去跟别人攀比,也不会受他人负面的影响。

如今做自媒体我也更加坚定自己的步骤,我不会去盲目羡慕别人的粉丝数,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别人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

就像TED演讲《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人生节奏》里所言;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

你身边有些朋友也许遥遥领先于你。有些朋友也许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

他们有他们的节奏,你有你自己的,耐心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