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易忘这种病,到底应该怎么治?

 爱吃土豆的佩奇 2023-03-24 发布于四川

这两年,总有人问我:“我很想读书,但是读完很容易忘记,到底应该怎么办?”

我其实想问对方:“是真的很想读吗?”

我承认,读完易忘这种毛病,是很多人的通病。但我认为,之所以容易遗忘,还是来源于你不是足够喜欢。

所以你的专注度、热忱度和认真度,明显比足够热爱读书这件事的人,要低了许多。

《红楼梦》里,“香菱学诗”是很经典的一段,她自己很渴望学会作诗,同时林黛玉这个老师也很郑重对待这件事,要求香菱拜师。

香菱学诗近乎痴迷,连宝钗都说她成呆子了。她白天不停作诗,晚上做梦还在作诗,经过三次修改,最终香菱梦中所得的那首诗,赢得了大观园众人的称赞。

这让她正式从一个写诗小白跨越成为诗社邀请人。

香菱学诗,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

读书亦是如此,想要读过的书不白读,不读完容易忘记,自然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那么,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读完一本书很容易忘记吗?

以下是我读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原因,你不妨可以看看:

读书前准备不够充分,直接打开就读
读书过程不够专注,往往走马观花
读书后的工作不到位,读完置之不理


01

 读书前准备不够充分,直接打开就读


为什么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读完易忘,因为对书的内容一知半解。通俗而言,就是没读明白。

一般而言,一本书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和序言都很重要。但很多人读书往往只专注于内容本身,这就很容易使读到的内容不深刻,也就不利于记忆。

我有一本大学时曾读过的书,除了只记得书名和作者,其他什么都想不起来。

这本书就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读大三,那时候零零碎碎浏览过一些书籍,但是很多都是一知半解,既不了解作者经历,也不知道写作背景,读完就是读了个故事,仅此而已。

我读《挪威的森林》也是如此,那时候我还没有如现在这般喜爱读书,所以感觉读书就像任务,读完的瞬间感觉如释重负,然后丢弃在一旁。

结果就是,后来我没有再读过村上春树的作品,到现在,我早已忘记《挪威的森林》讲了什么。这是典型的读了就忘了。

我想,如果当时我查一下作者的人生经历、了解一下相关的写作背景,我也不至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记得了。

半糖建议:

读书的顺序不要跳,拿到一本书最好先看看封面、腰封、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序言、目录。

然后可以去百度看看作者生平和书籍写作背景,因为有些书籍介绍不全面。比如《活着》这本书,如果不了解余华的人生经历,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他写死亡如此轻松。

为了方便理解记忆,还可以去豆瓣看看相应的书评和介绍。


02

 读书过程不够专注,往往走马观花


有些人读书,是很难保持专注的,看一会书,手机响了,回个消息,又继续翻下一页。这种情况下,不仅你能记住的东西很碎片化,而且很可能你书翻完了,心里却总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因为你总觉得,还有哪个地方没读到,可是往前翻却又似曾相识。

糟糕的是,如果让你复述本书的大致内容,你却无从说起。

我第一次读《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和妈妈都辞职在家,那时候我觉得无聊,我就拿出这本书来读,而我妈妈为了打发时间,她买了十字绣回来绣。

那时候我们俩的常态就是,她在客厅绣花,我在沙发上看书,两个人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兴许是我太不专注了,我拿笔画了很多线条笔记,却连斯特里克兰之前是做什么的都没看见,就把书不知不觉翻到了后面,弄得我当时还觉得毛姆莫名其妙。

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涉猎一遍,我们真的很可能是翻书而不是读书。只是有些人借此自我欺骗,觉得自己读完了一本书罢了。

实际上却是读完就忘,一问三不知。

半糖建议:

读书是一件动手又动脑的事情,这个过程需要非常专注,因为我们随时都要动脑思考。

建议读书的时候把手机静音放在一旁,待在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阅读过程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书中标记出来,写上想法。

为了加深记忆,一定要做重点标记。

03

读书后的工作不到位,读完置之不理     

很多人定义的读完一本书,就是读完最后一页。读完以后,就丢在一旁。

其实决定你会不会记得一本书更多东西,最后这一步非常重要,还有助于查漏补缺,加深印象。

我大学也经常去图书馆,去翻阅一些书,但那时候对于读书这件事的认知,还停留在很浅显的表层,所以我也是读完就作罢的那一类。

我记得我大学有位朋友特别喜欢王小波,有段时间他推荐我去读《沉默的大多数》,内容我的确是读完了,但是因为对王小波这个人没有了解,我感觉自己读得很吃力。

读完以后也没有做笔记之类的,所以到现在,关于那本书,我只记得书名和作者了。

所以,读一本书,读完不算完,能够记住一些东西、有一些思考才算没有白读。

半糖建议:

我觉得读书后可以做以下工作:

第一,读完一本书以后,自己肯定是有一些感悟的,可以利用写读书笔记,加深自己的印象。

第二,可以去豆瓣看不同的短评和长评,看看别人通过这本书学到了些什么,他们和你的认知有哪些相同点或不同点?

第三,如果可以的话,尝试写一篇完整的书评,输入输出相结合,既能加深理解记忆,也能提高写作水平。



其实,很多人读书易忘,以上三点总有没有做到位的地方。

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懒。

在读书这件事上,要切忌囫囵吞枣,你只有读一本算一本,才算真正地读完一本书。

最怕很多人不是发自内心想要读书,所以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就显得敷衍,自然而然读完易忘。

丰子恺曾说过:“藏书如山积,读书如水流,山形有限度,水流无时休。”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得越多,懂得越多,就越能欣赏到其中曼妙的风景。

如果你属于“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那你读完易忘,本身也就无可厚非了。

请拿出你的热忱,保持你的专注,坚持你的认真,试试完整读完一本书,写出一篇完整的读书笔记或书评,感受一下这美好的旅程吧。

你能如此读完第一本,就会读完第二本,甚至更多。然后,也能记住更多。


END

作者简介:半糖,喜欢阅读和写作,愿和你分享我成长路上的那些故事和干货。

 
 

读书

写作

个人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