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可真让人发愁,隔不了多长时间就有尿意,每天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跑厕所,太糟心了。面对这样的病证,医生应该怎么帮助患者解决痛苦呢?名中医何若苹老师是这样做的—— ![]() ![]() 汪某,女,42岁。2016年10月17日初诊。 主诉:尿频、尿急、尿痛近2月。 刻诊:尿频、尿急、尿痛,尿检可见白细胞,夜尿频多,腰酸,舌苔腻,脉细数。 诊断:淋证,肾虚兼湿热证。 治法:益肾清热利湿。 处方:生地黄12g,怀山药12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茯苓20g,泽泻12g,炙龟甲24g(先煎),杜仲15g,槲寄生15g,金钱草30g,冬葵子12g,黄芪30g,益智仁30g,芡实30g,蒲公英30g。14剂,每日1剂,每剂2煎,每煎200mL,分上下午2次温服。 2016年11月15日二诊:药后尿频、尿急、尿痛已瘥,夜尿仅1次,舌苔薄,脉弦,原方再进14剂,以期巩固。 2016年12月13日,患者因备孕就诊,诉尿频、尿急、尿痛未作,夜尿仅1次左右。 按: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尿检可见白细胞,病属中医淋证。该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尿检欠常、苔腻,责之于湿热;夜尿频多、腰酸、脉细数,责之于肾虚;且病程日久易耗伤正气。四诊合参,中医辨证属肾虚兼夹湿热证,虚实夹杂,攻补兼施,拟以清益处之。 方中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杜仲、槲寄生、益智仁、芡实益肾;黄芪益气;茯苓、泽泻淡渗利湿;金钱草、冬葵子、蒲公英清热利湿。寓补于泻,使热清湿化,则尿频急痛、夜尿频多等症均能瘥解。 ![]() 邱某,女,71岁。2016年9月26日初诊。 主诉:反复尿频尿急数月。患者尿频尿急反复发作,于当地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 刻诊:尿频尿急,腹胀纳呆,面色白,倦怠,大便一日3~4行,稀溏,舌苔白滑,脉细数。 诊断:淋证,脾肾亏虚证。 治法:健脾益肾。 处方:太子参30g,白术12g,茯苓20g,炙甘草10g,陈皮10g,姜半夏10g,砂仁5g,木香8g,白扁豆30g,山药20g,炒鸡内金15g,莲子肉18g,薏苡仁20g,芡实20g,金樱子12g。3剂,每日1剂,每剂2煎,每煎200mL,分上下午2次温服。 2016年9月29日二诊:药后腹胀减轻,大便次数减少,日2行,舌苔转薄。上方去薏苡仁,14剂,煎服法同前。 后随访,患者于当地自行转方调理2月,纳渐展,尿频尿急已解,大便日行一次,且成形。 按:患者系尿道综合征,具有尿频尿急的症状,经正规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根据其临床症状,该病属于中医学“劳淋”范畴。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与膀胱相表里,主气化而司开阖;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化生元气,充养先天,助肾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患者尿频尿急已久,并兼倦怠便溏,辨为脾肾亏虚,中气下陷。故治以健脾益肾,以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止泻,水陆二仙丹益肾滋阴、收敛固摄。两方合用,使中气健运,肾气得固,则劳淋得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