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小时候到底有多聪明?启蒙恩师执教二年后说:我教不了他了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3-03-24 发布于湖北

教过毛主席的先生都会赞他一句:“毛主席小时候非常聪明。”

到底有多聪明呢?

1902年,毛主席初入私塾,有一次他带头“逃学”,启蒙恩师邹春培出对子“刁难”他,结果最后被毛主席的才华折服,二年后,先生说:“我教不了他了。”

邹春培为何这样说?他和毛主席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带头“逃课”

1902年,9岁的毛主席被父亲送去韶山南岸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师从邹春培。对于毛主席,邹春培是“又爱又恨”。

毛主席非常聪明,读书一向过目不忘,是个学习的好苗子,但他又十分叛逆,个性强烈,不像其他孩子一样乖巧,常常令邹春培感到头疼。

一天早晨,邹春培有事外出,他一再交代学生们在私塾里自己温习功课。但天气炎热,毛主席在私塾里待得久了,感觉燥热难耐,于是招呼其他同学:“这天实在是太热了,我们一起去游泳吧。”

毛主席一说,其他同学便心动了,毕竟都是小孩子心性,爱玩爱动,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私塾里的孩子都放下功课,下塘游泳去了。

邹春培回来后,看着空荡荡的私塾,气不打一处来,他立马出去找学生。学生们此时正在水里玩得尽兴,突然听到一声怒吼:“你们这群兔崽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都给我上来!”他们又怕又不情愿地上了岸。

看着贪玩的学生,邹春培的火气蹭蹭往上冒,他一方面气学生不思进取,一方面气他们不知危险,没有大人看着,这些孩子下水,万一出个闪失可怎么办?

邹春培严厉地问:“是谁提出来游泳的?”

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毛主席,毛主席站出来说:“是我带他们来玩水的。”

二、巧妙应“对”

邹春培本想打毛主席板子,让他长长教训,但今天让学生预习的功课太过“应景”,他不太占理。

功课中讲了这样的故事:孔子和学生讨论志向,曾点说:“暮春已至,人们都换上了春衣,我就希望能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去划水,再唱唱歌,跳跳舞,尽兴而归。”孔子听后赞叹不已,说:“我和曾点想的一样。”

毛主席的行为孔子都“同意”了,如果直接责罚他,那不是打孔子的脸吗?况且这孩子与众不同,一向叛逆,他势必会反驳。

于是邹春培改变主意,说:“既然你不好好做功课,那我就罚你对对子,对上来的话我就不追究了,如果对不上来,就加重处罚。”

毛主席应道:“好。”

看着学生们湿漉漉的样子,邹春培非常应景地出了个“濯足”,其他孩子给毛主席捏了一把汗,但他们都白担心了,毛主席稍加思索后便答道:“修身。”

邹春培顿时惊喜万分,他想:这孩子小小年纪,不简单啊!

后来谈及此事,毛主席说:“当时先生批评我们不该下水玩,我对了个'修身’,'濯足’也是一种'修身’,就是说我们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修养品德,先生也没话说了。”

三、“我教不了他了”

毛主席在应对子上很有才能。

有一次放学后,邹春培在菜地里拔下一根牛皮菜,交给毛主席,说:“你明天给我带一棵和'牛皮菜’对仗的菜。”

结果没等到明天,毛主席当即从草丛中拔下一根马齿苋(xiàn),交给邹春培。“马”对“牛”,“齿”对“皮”,“苋”对“菜”,都能对上,邹春培不由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你这才能,以后必成大器!”

正如邹春培所想,毛主席的才智超出他的想象,执教两年后,邹春培就感觉自己教不了这个孩子了,他的知识储备已经无法满足毛主席的需求,他已经把能教的都教了,而毛主席的路还很远。

1904年的夏天,邹春培对毛主席的父亲说:“润之这孩子了不得,我能力有限,已经教不了他了,你们把他送到更好的私塾去吧,这孩子以后必有大作为。”

后来,毛主席又跟着好几个先生学习过,他们都对他赞不绝口,也尽可能尊重、欣赏他的叛逆与爱好,对他的少年起到很大影响。

结语

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毛主席非凡的能力和与众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走寻常路,私塾先生们都早有所感,他们也成为毛主席走出韶山冲的有力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