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才是“宋朝书法第一”,米芾远远比不上,黄庭坚:此作无法复制

 墨品书法网 2023-03-24 发布于北京

古代为官者大多艰苦不易,有时一句话说错便可能招来灾祸,苏轼的仕途就坎坷不已。

苏轼乃“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苏轼早年仕途坦荡,中年时王安石推行新政,苏轼对其举措极为不满,便加入两派斗争之中,后因“乌台诗案”构陷,被贬黄州,让他备受打击。

《黄州寒食帖》便诞生于这一背景下,当时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三年之久,内心惆怅不已,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这幅号称“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

开头在写“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时,内心较为平静,因而下笔较为轻缓、匀净,但几处较重的折笔与字体的偏离,还是暴露出了苏轼内心的不安。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开始,苏轼心情变的沉重,失意与无力之感散于笔尖,因而运笔逐渐加快,笔势舒展,笔画开始肆意。

从第四句至结尾,苏轼以海棠花自比,被污泥沾染的海棠花如同他被污蔑的处境,他开始感慨人生,因而行笔放缓,笔墨浓重,字体略微变大,以重笔书写诗歌重心。

自此第一首诗结束,第一首诗感情表达还较为隐忍,在书写时较为节制,笔法点画没有太奔放,但在第二首诗中苏轼情绪却骤然强烈起来。

开头“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笔画凝重,字体大而宽阔,此时能看出苏轼情绪变的激荡,但受局势影响他无法诉尽愤怒,只能继续隐忍。

于是他开始讲述自身的悲苦处境,“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曾经高朋满座、饮酒欢歌之情已成梦境。

只剩现在的凄凉之景,寂寞惆怅之情难言,毛笔也随着情感挥动,行笔或急或徐,笔画忽肥忽瘦,时而细密缠绵,时而潇洒不羁,运笔节奏感发生了剧烈变动。

最后的“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似是心如死灰,又似是涅槃重生,下笔依然起伏有势,点画也是凝重有力,让人回味不已。

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乃宋代“尚意”书风的开创者,崇尚书法的意境表现,打破了唐楷严谨的书风特点,将情感注入字体,丰富书法的内在意境。

这幅《黄州寒食帖》以“意境”著称,笔随心走,行笔跌宕起伏、稳健迅疾,形神兼备,字体排布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富有节奏感。

黄庭坚曾赞此作:“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与米芾沉着痛快的风格相比,此作富含的意境之美,比他更胜一筹。

此帖既有书法之美,又含诗词之境,可挂于家中,品味其中情感,陶冶自身情操,丰富审美思想,亦可进行临摹,品味苏轼的悲苦之情,学习尚意派行书笔法。 

真迹现存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苏轼的《黄州寒食帖》高清复刻,采用艺术微喷设备,相对原作进行1:1还原,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