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北上军事上是一盘死棋,如何化险为夷?辗转腾挪、上兵伐谋

 品讀历史 2023-03-24 发布于广东

至此,红军北上从军事上讲已经是一盘死棋,即使将后来北上的红二、四方面军包括在内也是如此。伟人经过辗转腾挪的时空变化和上兵伐谋的政治手段,终于苦苦等来了形势的突然反转。大家都知道,之后12天发生了“扣蒋兵谏”的西安事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视频不在华美,有真知则名;文章不在名气,有灼见则灵。这儿有独立思考,无人云亦云;这儿绝不蹭热点,绝不炒夹生。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

今天专门讲一下,红军北上是如何将一盘死棋盘活的?内容有些长,但是思路很清晰,内容很精彩,收获会很多。

中央红军经过数十万国民党军一路围追堵截,从江西奔波而来,九死一生,部队由原先8.6万人,到达陕北时只剩下7千多人。 西元1935年11月2日,在陕西省甘泉地区象鼻子湾,北上的中央红军,这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中央红军走完了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在寒风呼啸中,红军将士尽管衣着单薄,但是会师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热在每一个人心里。

然而,陕甘苏区红军人数一下子出现了翻倍地增长。陕甘苏区当地的西北红军26军27军,原来主力部队有5千余人,在一个多月前,迎来了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三个军成立了红十五军团,共7千余人。这是红军数量的第一次增长。现在,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重新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全军1.1万余人。不包括地方干部、非战斗人员。这是红军的第二次增长。这给本来就十分困难的陕甘苏区,又增添了新的难题。

文章图片1

红军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

初到陕北的中央和红一军团,处境十分艰难,以至发生了伟人亲自打借条,向十五军团长徐海东借2500元钱的事情。当时十五军团仅有7千元大洋。徐海东说“中央红军刚到,困难比我们多,我们要勒紧腰带,多为中央红军解决困难。这7千元钱,留下2千元,5千元交给中央。”随后,大洋和其他一批武器弹药、布匹、药材都交给了中央红军,缓解了中央和红一军团的燃眉之急。

陕甘苏区有20多个县政权、人口不过40万左右,物资极为匮乏。在苏区四周还有国民党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军、晋绥军近40万人的重重围困。面对眼下苏区面积狭小,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的内忧外患的生存局面,中央迫切地要寻找出路。这也是重要的军事战略问题。

为此红军主要采取了四项重要的军事战略措施:抗日先锋军东征、西方野战军西征、三大主力会师、西路军西征。

甲、抗日先锋军东征。西元1935年12月中旬至下旬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关于发展方向,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当时,伟人主张向东发展,他解释说,西北地区荒凉,人烟稀少,向西发展不利。如果向北发展,只能北渡黄河,进入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沙漠连绵的内蒙古地区,困难更多。如果向南发展,势必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打仗,这就违背了党中央关于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

西元1935年12月下旬,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一方面军改称“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伟人任政治委员。经过前期的准备,西元1936年2月20日,东征战役开始,东渡黄河,跨越吕梁山,直逼太原,山西军阀阎锡山急调重兵保其老巢。3月下旬蒋介石为了阻拦红军东进,先后遣10个师的兵力进入山西,派自己的得力干将陈诚协助阎锡山指挥作战,抵御红军东征。与此同时,蒋介石又下令杨虎城将军统领的西北军和张学良将军统领的东北军,进攻陕北,威胁红军的根据地。5月5日抗日先锋军只能回师西渡,撤回陕北。

文章图片2

中革军委副主席、陕甘支队司令员

东征战役历时75天,共消灭敌人七个团,俘其官兵4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4千余支(挺)、火炮20门,迫使“进剿”陕北的晋绥军撤回山西,恢复和巩固了陕北苏区;有8千多人参加了红军,扩大了红军;筹款30余万元,缓解了红军经费缺乏的困难。在山西20几个县的广大农村组织和发动了群众,推动了华北和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因阎锡山的晋绥军招架不住红军的进攻,同意蒋介石部队入晋介入,导致“开辟晋西5个县以上地区为初步的苏区”的任务未能实现,决议“把红一方面军和苏区的发展的主要方向,确定在东边的山西”的目标落空。东征暂时缓解了红一方面军的困难,时间也从冬季拖到了春季,有利于衣服单薄的红军。但从根本上讲,红军的困难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红军人数更多了,恢复的苏区是贫瘠地区,而蒋介石的部队进入山西后,更加靠近苏区,苏区的危险也同时加剧了。

乙、西方野战军西征。东征军撤回河西后,蒋介石着手成立以陈诚为总指挥的晋陕绥宁四省边区“剿共”总指挥部,指挥入晋的“中央军”和晋绥军各一部,以及东北军、西北军(第十七路军)等部共16个师又3个旅,对陕甘苏区和红一方面军发动新的“进剿”,重点是陕北苏区。红军面临被困死在陕甘苏区的危险,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研究决定进行西征。

中共中央确定今后的政治任务是:保卫西北,巩固和扩大陕甘根据地,扩大红军,努力争取西北抗日力量的大联合,进而推动全国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建立,实现全国性的对日抗战。

西元1936年5月18日,党中央发布了西征命令。由红一方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和红二十八军、红八十一师、骑兵团等共1.3万余人,组成“中国人民抗日红军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作战。彭德怀任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从5月19日西方野战军开始西征战役,至7月下旬,给予顽固反共的宁夏军阀马鸿逵、马鸿宾部很大打击,除杀伤大量敌军外,俘获其官兵2千余人,缴获各种枪2千余支、战马500余匹,解放环县、定边、盐池、豫旺四座县城,开辟了纵横200公里的陕甘宁新根据。

西征战役,有得有失,得大于失。老苏区丢了瓦窑堡、延长两个县。中共中央从瓦窑堡向西转入保安。西征战役争取了时间和空间,积蓄了力量。红军虽然生存下来,但生存的困难依然很大。

这里要说明的是,西元1936年4月红一方面军与东北军已经秘密达成了联合抗日的决定。而早在西元1933年6月,在川陕根据地时期,红四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派徐以新与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谈判,曾经秘密签订过《巴中协定》,两军承诺互不侵犯。《巴中协定》这件事情由于绝密,以前鲜为人知。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件事情可以视为西安事变的前奏。所以这两处根据地虽然丢失,也只是做做样子给蒋介石看的,对中央红军基本没有多大威胁。

文章图片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

丙、三大主力会师。从7月下旬西方野战军西征结束,到11月11日成立西路军西征,历时3个多月时间。这段时间,主要是红四、二方面军会师和北上,以及后来的西方野战军南下策应北上。会师是因二、四方面军北上,而临时做出的重大军事调整。

我们先看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和北上:

西元1936年7月1日,红四方面军在甘孜迎来了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各路红军胜利会师后,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7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开始北上。7月27日,中央批准成立西北局,由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朱德等为委员,统一领导红二、四方面军。

文章图片4

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张国焘

红军二、四方面军向东北挺进,经过近700公里长途行军,红四方面军率先于8月1日占领了草地边缘的包座。依据敌我形势和中共中央指示,8月5日朱德签发了《岷洮西战役计划》并同时发动了岷洮西战役。部队迅速向北推进,至9月7日结束,历时34天。红军先后进占章县、临潭、渭源、通渭四座县城及岷县、陇西、临洮、武山等广大地区,歼敌7千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阻止红军的北进计划。

然而,9月上旬中央来电,通报了陕甘宁根据地的经济困难情况,认为不适于大军进驻。相形之下,四方面军现在甘南的处境还是比较好的。那么不进入陕甘宁苏区,怎么会师呢?

我们再来看西方野战军的南下策应和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

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一开始西征的时候,没有西方野战军南下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计划。因为红二、四方面军北上迅速,中央当即调整战略,决定南下策应。西方野战军分左、右支队南下,积极做好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准备工作,8月中旬,彭德怀调整部署行动计划。各部队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先后占领了占领了静宁、隆德地区,占领了静宁县的界石铺,占领了海原、靖远一线,占领了打拉池。

9月11日共产国际书记处复电中央:“同意你们占领宁夏区域和甘肃西部的计划。同时,坚决指出不能允许红军再向新疆方面前进,以免红军脱离中国主要区域。在占领宁夏区域后,将给你们帮助。”9月14日,中央来电:“为坚决贯彻国际指示,准备在两个月后占领宁夏。”

西元1936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保安正式作出三大主力红军在静(宁)会(宁)地区会师,渡河“夺取宁夏”的重大决策。据此,中革军委先后制定并下发“静会战役计划”和“宁夏战役计划”。9月30日,彭德怀司令员立即命令十五军团长途奔袭夺取会宁县城。10月2日凌晨攻下会宁城。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西元1936年10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在徐向前、陈昌浩的率领下进驻会宁县城,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和中央西北局机关、总部直属队、红军大学到达县城,与红一方面军部分会师。

10月18日,红一方面军部分在会宁老君坡与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和主力部队胜利会师。

10月23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和四方面军四军、三十一军到达打拉池,与彭德怀率领的西方野战军会师。

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使红军力量进一步壮大,标志着红军队伍的空前团结。由于红二、四方面军部队人员众多,至少有4.3万人,因中央陕甘苏区经济困难的原因,只得三大主力红军在根据地外围会师。之后,接着就是贯彻渡河“夺取宁夏”的决策。

丁、西路军西征。三军会合后总的战略和军事急务是什么?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给说“首先造成西北的抗日局面,最关键的是红军占领宁夏和甘(肃)西,打通与苏联的联系。”请注意,最关键的表述,就是“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徐向前还说“西路军的行动,步步以河东形势的暂时需要为转移,缺乏战略性的久远安排。这样虽对河东的红军和友军,起到了一时的策应作用,却毕竟招致了西路军覆灭的不幸结局。”可以想见根据地的形势,当时有多么严峻!

另外,共产国际提供大批武器援助的地址和时间的反复调整,也是招致西路军覆灭的重要原因。

下面,我们以共产国际的变动为例说明:

11月3日,共产国际书记处和王明、陈云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改变援助地点。电报称“现已经决定目前不采用从外蒙帮助的方法。同时,我们正在研究经过新疆帮助的方法。如果我们将一千吨货物运到哈(密),你们是否可能占领甘肃西部来接收?并请告如何接收办法及你们采用何种具体运输”。这意味着将9月11日共产国际复电中央“占领宁夏区域后,将给你们帮助”承诺给作废了。那么中共中央依据这个复电制定的“夺取宁夏”的决策面临重大调整。

夺取宁夏计划原本要求红一、四方面军均以主力渡过黄河,夺取宁夏,朝内蒙方向打通国际路线。从10月23日红军最高级别领导朱德、张国焘、彭德怀会师的当日,即开始西渡黄河,红三十军、九军、四方面军总部先后陆续过河,到了29日,红五军最后过河,共有21800人。因黄河两岸的红军被敌人割断,红一方面军主力未能渡河。

共产国际11月3日的来电直接导致中共中央放弃宁夏作战计划。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军委致电红四方面军河西部队领导人,令河西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以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统一管理军事、政治与党务。从此,西路军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领导之下,由陈昌浩、徐向前具体指挥。

此时,西路军面临着重大危机:孤军西进到天气恶劣、回旋空间狭窄的地域,缺少与友军的战略配合,缺少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基础,没有根据地依托和战斗补充,兵力上处于敌强我弱的总格局。

11月15日,中央军委正式复电西路军:“同意你们向凉州前进”,“新疆接济正准备中”。

没几天,国际时间又发生了变化。11月19日和23日,中共中央给西路军的电报说,共产国际将提供物资的时间定在“明年开春以后”,并且“坚决反对退入新疆”。至此,西路军向西不行,国际不允许,向东又有国民党军阻隔,就地扎根,陷入绝境,西路军失去了方向。

由于共产国际的出尔反尔,由于陈昌浩错误的独断决策,丧失了最后一次向东求生的希望,加之河西走廊地区狭窄没有回旋空间,没有根据地,没有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没有援军,孤军苦战四个月,歼敌2.5万余人,最终西路军在3月中旬失败,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即使如此,西路军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行动,成为红军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西元1936年11月底,中共中央眼看向国民党当局讲和无望,又面临着四面包围的巨大压力,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中央决定将实施作战新计划,准备放弃陕北苏区,向山西和陕南转移。

而这样的计划等于是进行第二次长征,为了避免东北军和西北军的误会,中央向张学良通报了红军的秘密计划。

至此,红军北上从军事上讲已经是一盘死棋,即使将后来北上的红二、四方面军包括在内也是如此。伟人经过辗转腾挪的时空变化和上兵伐谋的政治手段,终于苦苦等来了形势的突然反转。大家都知道,之后12天发生了“扣蒋兵谏”的西安事变。

从上述可以明白,北上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两条,一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打着抗日旗号,师出有名。二是可以打通国际路线,并借此联合东北军、西北军共同抗日,无形之中采用了《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上兵伐谋”策略。

用中国文化来分析北上成功的原因有四条,一是伟人的天才能力。可以用“生而知之”和“众望所归”来概括。这两点缺一不可。生而知之,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伟人的政治嗅觉是常人所不能所比拟的,提前感知到了民族矛盾将上升为主要矛盾趋势。所以打着抗日的旗号,师出有名。由于他在中央和红军中形成的威望,他要北上很多人都服从他,跟着伟人打胜仗,已经成为当时的神话。二是“兄弟齐心,其力断金”,用现在的话就是团结,伟人能把张国焘团结起来,促其北上,对局势的好转是有极其重要作用的。第三是“上兵伐谋”。通过联合东北军和西北军,瓦解、分化国民党军队,打破蒋介石的消灭图谋。伟人深知北上在战术上十分艰难,但毕竟与南下有所不同:北上打通国际路线有苏联物资援助的,这是红军的一线希望,同时也是东北军和西北军想与红军合作的很重要的原因,在做好友军的工作上,做足了文章。第四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面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如果南下实际上是重复瑞金的教训,与瑞金的情况将是一样的,就是能够生存,依然要反复的反“围剿”。

总之,红军北上后,困难重重。抗日先锋军东征,不能立足山西建立根据地;西方野战军西征,不能解决粮食等主要问题;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只能在根据地之外,有家不能回;西路军西征,策应了河东红军和友军,不能打破根据地被层层围困的被动局面。但是经过这一番的辗转腾挪,为陷入绝境的陕甘宁根据地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联合抗日的政治因素在最危急的时刻,突然发挥了作用。从军事战术上说,这本身就是一盘不可能胜利的死局。因伟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远见,高超的战略手段,硬是将一盘死棋给盘活了。正因为如此,才更显得伟人的英明伟大。同时,我们也要知道,红军总政委张国焘及其率领的红二、红四方面军为此付出的巨大贡献。

就说到这里,这儿只是抛砖引玉,有什么不对,请各位高手指正批评。

这儿郑重地向大家推荐我的置顶视频《中西文化的本质区别:由来、手段、目标三个不同》,这是我的基础性、理论性作品,通过它可以更加深刻认识世界上的一些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