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18岁双相情感障碍女孩,在一年半里三次自杀,父母爱我至深,也伤我至深。

 郁金香抗抑郁 2023-03-24 发布于浙江

今日导读  

   今天的讲述,来自一位18岁的花季女孩,被双相情感障碍困扰的她,自初中起频繁自残,自杀数次,她每一天都不快乐,每一天都在思考自己为什么还活着,她害怕与人沟通,害怕接触社会.....

    她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爱她,他们一直在努力赚钱为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她也很爱父母,为了让父母少操心她自高中起就勤工俭学,可是,她却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和父母之间明明是有爱的,亲子之间却总是被争吵、沉默和互不理解包围。

   为什么父母付出了一切,为孩子做尽了打算,孩子却想要放弃生命?这其中,一定出了什么问题。这其中,一定有可以改变的地方。

   希望这位18岁女孩动情的讲述,能够启发身为家长的你,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看到孩子真实的需要。

这是《郁金香》的第101个青少年成长故事

孩子为什么会抑郁?我想,这个问句,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问题。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遭遇,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其次才是学校,所以,我恳请父母们能认真看看这篇文章。

我为什么会生病?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我,但我都没有去正面回答过,尽管确诊了挺久,但我不喜欢聊这个话题,我依旧难以启齿。

在确诊双相的那一刻,我还并不知道这个病的严重性,我甚至有点高兴,因为我终于可以大声地反驳他们:我不是胡思乱想不是矫情做作不是无理取闹,我是真的生病了!

至于为什么会生病,一时之间,我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是说自己那个赌博成瘾把工资全部输完,整夜整夜不回家的爸爸,还是那个被爸爸举起的菜刀吓坏,摔门而去的妈妈?是说我那一落千丈的成绩,还是我青春期的迷茫?是说我和妈妈无休止的争吵,还是让人崩溃的学习环境?是说我分崩离析的友谊,还是那一辈子难以释怀的校园暴力? 

好吧,就说说最让我无法释怀的校园暴力吧,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我所遭遇的是校园暴力,可能施暴者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对我造成的伤害,究竟是我太敏感还是他们做错了,事到如今,我已经分不清了。     

我只记得我那个被丢出教室窗外的小本子,我只记得那本我一笔一划写下的笔记本被扔在地下踩烂,我只记得那晚我流下的无助眼泪,我只记得在班级被体重悬殊的同学推得连连后退,我只记得冬天被丢在肮脏角落的外套......

可我不敢反抗,也不敢说不,我不仅讨厌施暴者,更恨懦弱无能的我,在无数的夜晚,我都想杀死昨天懦弱的自己,可我从来都做不到。        

可以说,遭遇校园暴力的高中生活,是我抑郁症爆发的导火索,可是在这之前。我的种种行为与经历,就已经为今日的自己埋下了伏笔。

初中时,因为和家人感情不顺和成绩的下降,我开始入睡困难,从开始的半小时入睡,到后来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入睡,我记得自己独自在深夜看着窗外平静的一切,我无法去形容那一刻究竟是岁月静好还是黯淡无光。

随着长期的入睡困难,接踵而来的就是心情低落,我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失去了光彩,我看不到一点点光了。

到了初二,我就开始自残了,可能现在很多人会觉得这在青少年群体中是一件很非主流的事情,是一种潮流,可是,在当时,在我的生活中,我并没有接触到抑郁症三个字,自残和抑郁症也不是什么潮流,我只是觉得自己压抑的情绪需要释放,而自残,它恰恰给了我难得的畅快感。

从那时候起,我便开始小刀不离身,我的身上无时无刻都会有一把小刀,我会轻轻地割开皮肉,看着鲜血一点一点渗出来,然后把开水浸湿在纸巾上,盖在伤口上,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好像与这个世界隔离了一样,我又可以呼吸了。

我成了一个偷偷摸摸在角落里伤害自己的神经病,一点声音和动静都会把我吓一跳,这是属于我的秘密,我恐惧被别人发现。

有一个我这辈子都无法忘怀的画面,是有一天,在课间,我的眼泪怎么憋都憋不住,看着教室没什么人,我就拿出小刀划在了手腕上,那时候我真的很烦躁,我一用力,皮肉便翻了出来,我看到了手腕深处泛白的肉,看到鲜血争先恐后地流了出来,我一下慌了神,我害怕被人发现。

忽然,一阵笑声传来,并不算大声,可那一刻,我觉得那声音好刺耳好刺耳。

“她自残唉。”

我的脸一下涨红了起来,我的鲜血染红了课本,可我已经顾不上去管了,我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那时我真希望自己死了。

虽然我很慌张,可我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我没有说话,没有继续掉眼泪,只是默默地拿纸把手上的血擦干净,那阵带着嘲讽的笑声,我这辈子都记忆犹新。

我从开朗爱笑,变得胆小自闭

记得在初中时候,我还是很开朗爱笑的,好朋友总说我笑起来像鹅,嘎嘎嘎笑个不停,但我一直胆子小,我不敢一个人去陌生的环境,我不敢一个人去超市买东西,不敢去菜市场买菜,坐公交不敢喊司机停车,有时候甚至坐过站了也不敢说,只得自己走回去。

我爱笑、爱闹、爱疯,以至于当别人听到我生病的消息后,都是不理解和不相信,就连妈妈也说,你以前是很快乐的一个人,怎么变成这样了?

上了高中之后,我的性格开始变了,我不再爱笑,也不在教室里面嬉戏打闹了,教室里每一声嘈杂的声音都让我无比烦躁。

后来复学后,我来到新的环境,遇到新的人,愈发感到煎熬,我坐在教室的第一排,面对来来往往的同学,我甚至不知道跟谁说话,杯子里的水没有了,饮水机就在我的正对面,一米的距离,我居然连站起来去接水的勇气都没有。

我知道,我的生活没有观众,每个人都很忙碌,没有人会去关注你要去做什么,可是我依旧不敢迈出那一步。

后来每一次上学的路上,我都要酝酿好久的情绪才敢迈入校门,一走到学校门口我便开始心跳加速,我害怕进去面对同学,害怕与人交流。

其实在休学前,在学校,我也一直是一个人,偶然觉得孤单,一个人也觉得尴尬,上课下课吃饭,我都低着头,害怕遇到同学,纠结要不要打招呼,如果打招呼我应该说什么。

很多时候我都假装玩手机,我一直滑动手机,就好像是在告诉别人,我不是不打招呼,我只是玩手机没有注意到,避免尴尬,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了。

我害怕和同学交流,更害怕进入社会,我不敢一个人去理发店,不敢去店里买东西,在路上看到心心念念好久的汉堡店近在咫尺,我也没有勇气走进去,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胆小鬼。

妈妈,你忘了吗?

在我确诊之后的几乎每一天,我的妈妈都会问:你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对你不好吗?这个家有什么亏欠你的?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是啊,我的妈妈对我很好,她很爱我,我也很爱她。

可是妈妈,你忘了吗?你忘记了我洗碗后找不到抹布时,你对我的责骂了吗?你忘记了我上学前找不到毛笔、被你扣在家里不准去上学的那个中午了吗?你忘记了我一句玩笑般的话,却换来你劈头盖脸的谩骂了吗?你忘记了你说后悔生下我,叫我去死的那个晚上了吗?你忘记了我因为小事情受到了委屈,跟你哭诉,换来的你的那句“真矫情”吗?

也许你都忘了,可我却依然都记得。

直到现在成年了,我都只在你面前掉过一次眼泪,那是我第一次自杀,从ICU转到普通病房,你拉着我的手掉眼泪的时候,那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在你面前掉眼泪,其他时候,我都不敢让你看见,因为我不知道你是否会在我的伤口上,再插上一把刀子。

可如今我生病了,你却对我说:要会撒娇,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

妈妈,你不觉得可笑吗?当初,我在你前面撒娇的时候,我永远不会忘记你那嫌弃的语气和神情,现在我长大了,你却告诉我,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可是,妈妈,我已经做不到了啊。

你还记得每一次,学校要我们交杂七杂八的费用时,你破口大骂的语气了吗?这导致后来不管要交什么钱,每次话到嘴边,我都不敢开口,我知道你骂的不是我,可我也害怕啊。

我从小爱唱歌,我羡慕那些能够站在舞台上唱歌的人,那时候他们好像发着光一样,我就连做梦都梦到自己终于站上舞台唱自己喜欢的歌了。

记得曾经,初中音乐老师说,如果有想学唱歌的,每个月交三百块钱,他亲自教,有两个爱唱歌的女同学去了,我也很想去,可话到嘴边,我又咽了回去,这件事情,我从始至终都没有向你提起过。

你忘记了我因为贪玩没回家洗澡的那次,那根被你打断了的铁衣架吗?不,你没有忘记,直到现在,你也爱当着我的面,跟别人炫耀说,我被你打一顿就打乖了,仿佛你做了什么伟大的事情。

从小到大,每一次我做家务,都是提心吊胆,因为我知道我一定会被骂,我每一次认认真真做事情妄想被你夸奖的时候,我的小期盼都是石沉大海,责骂却是一顿都没少。

在我的青春期,我们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各自的脾气却越来越大,经常一句话不投机就会吵起来,到后来,我也不再反驳你什么了,我只选择沉默。      

父母自我牺牲式的爱,让我窒息

再说说父母的付出吧,我知道他们很爱我,他们早出晚归,努力赚钱,只是为了给我更好条件的生活。

我是一个特别敏感又容易内疚的人,我的性格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样的,所以我对父母牺牲式的付出深有体会。

父母,自我牺牲式的爱,真的让孩子成了罪人。现在很多父母在亲子关系里面牺牲感特别重,比如,排骨给你吃我吃别的,这条鱼里最好的都给你,我吃点那鱼尾.....

父母用自虐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牺牲了很多,让孩子来感到抱歉 。爸爸妈妈总爱说,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怎么样怎么样,爸爸或妈妈是为了你才怎么怎么的,如果当初不是为了你,我就怎么怎么样了,作为子女,听到这些话,其实心里面不是感动,而是会产生一种负罪感,我会觉得我父母的人生中,所有糟糕的部分都是我造成的。

父母用整个一生去等待孩子的一声道谢,孩子却等着父母的一个道歉,真心希望父母在爱子女的时候,能够自私一点,更爱自己一点,我们都希望父母是因为自己而感到幸福。   

这是我在一个社交平台看到的一段话,仿佛就是在形容我的感受。

我想起我的父母每一个“自虐式”的付出,我除了感到抱歉,还是抱歉。我记忆犹新的还是我爸的那一句“你要是不这样,我第二层房子都建好了”,是的,都是我的错。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是不是我消失了,他们能过的好一点,是不是我死了,他们能更幸福?

我也知道父母做这些事情、说这些话,只是想让我更懂事,可是我的感性永远战胜不了理性,我只想着,没有我他们会更幸福。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挺懂事的,我和同龄人一样爱玩爱吃,可是路上遇到好吃的美食我都不敢买,看到好玩的东西我也不敢看,我想着,只要自己不多去看一眼,我就不会这么想要了,就可以不花钱了。

高中时期,我开始勤工俭学,用打扫食堂换取每个月的饭钱和额外的两百块钱,这样我就可以不向父母要生活费,就可以不让他们为此生气发怒了。

每一次吃完饭,我都拿着抹布和铁盆去打扫同学们吃脏的桌子,大家都是同学,多多少少都是认识、见过的,每一次收获的那些异样的眼光,让我都想逃离,可我还是继续做了。

后面,我又开始每天爬去教学楼五楼,去帮老师们打扫办公室,也只为了那每个月为数不多的两百块钱。

第一次自杀醒来之后,那时候我想着,反正不知道能活多久,就对自己好一点吧,我拿亲戚来医院看我给我的现金,买了自己喜欢的小裙子和衣服,从ICU出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瘦了十多斤,我终于穿上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小裙子,可我妈妈却说:你以前不是这样的,怎么现在这么自私了?

我没有反驳,我也无处反驳,原来在满心欢喜的时候被自己爱的人泼冷水,是这样冷啊。

恳请父母们,去看见自己的孩子吧

我没有好看的皮囊,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好的身材,没有优秀的成绩,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收拾不好家里,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为什么这么差劲,为什么我会活成这样?     

我常常在想活着的意义,想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不快乐的每一天,我都想结束自己。短短一年半,我三次自杀,进了三次ICU,我总以为是自己命硬才没死成,后面我才发现,我现在活着,是父母倾尽了所有把我救了回来。

我不知道在ICU那道厚重的门外,父母绝望的心情,但是在普通病房,我看见了妈妈的眼泪,从来不掉眼泪的爸爸,在喝醉之后,当着我的面崩溃大哭跟我说:你知道我在外面上班哭了多少次吗?

马上十九岁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看见爸爸掉眼泪,那个晚上他哭得像一个丢了糖的孩子,我很心疼,但我说不出半个字。        

如今,一年半过去了,我割腕缝了十八针,那些疤痕刻在了我的手腕上,也刻在了我心里,但我依旧在尝试好好生活,我热爱生活中每一个美好的小瞬间,我会为风中摇曳的花草驻足,会拍下每天的日出日落,我每天早睡早起,好好吃饭。

现在虽然我依旧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遭遇这一切,依旧觉得自己差劲,但是人不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或许,我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呢?      

如果你是和我一样的同龄人,在此,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不论有多绝望,不论你的童年有多少不快乐,不要回头,往前走吧,转角是什么,你要转过去你才会知道,在抗郁的道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如果你是父母,我想用我的这一次呐喊,恳请你们去看见自己的孩子,去听见他的每一声求救,去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和孩子会有隔阂一段良好的关系是需要双方共同维持的,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不爱父母,不要质疑孩子给你的爱,只不过,孩子比你想象的更敏感、更脆弱。

最后,愿天下抑郁的孩子能够越来越少,愿更多人的童年能够无忧无虑。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感谢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投稿加小编微信:zhuyiwei0213,有公益稿酬喔

猜你还想看

抑郁休学2年,我找回了内心的勇气与力量

女儿抑郁休学四年,对我发出的灵魂拷问

爸爸妈妈感受不到我抑郁时的呼救和难受

走出抑郁,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点

请你慢下来,去看到属于自己的、微小的价值

17岁就抑郁的我,没有退路

我陪伴15岁的儿子走出生命的低谷

经历8年双相情感障碍,32岁的我渴望自立

我就像小女孩参宿,走过了深海

18岁抑郁休学女孩的康复之旅

当独立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抑郁症青少年群体

别让焦虑,一步步拖累你的人生 | 焦虑测评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抑郁测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