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服时课|中国传统经典纹样——莲花纹

 掌染草2012 2023-03-24 发布于安徽

莲花纹

中国的莲花纹起源较早,西周时期的青铜巨灯就有莲花纹作为装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莲花纹仍是青铜器的重要装饰纹样,其中以莲鹤方壶为代表,能看出当时工匠技艺的高超,壶顶部有双层莲花瓣装饰,花瓣层叠镂空,鬼斧神工般的精妙,宛若天成。在古印度与中国的文化中,莲花的象征意味极为相似,因此莲花成为佛教东传的最佳纽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中原地区广泛传播,莲花纹作为佛教极具装饰性和表现力的重要纹样,对我国本土的莲纹产生了重大影响。秦汉时期,我国的莲花纹多是“圆花”造型呈现,符合我国传统纹样的设计理念。而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莲花造型逐步丰富,双层和多层的莲纹不断呈现。隋唐时期是我国宗教文化的重要历史发展阶段,纹样特色鲜明,作为佛家圣花的莲花开始从神坛走入世俗生活的百花园中。

Image

莲花纹

宋元时期莲花纹样成为装饰纹样的主流。士大夫的兴起,影响了器物装饰风格的演变,纹样一改隋唐的富丽饱满,转变为儒雅、清减的风格。“理学”思想作为道德和哲学观念的核心融入宋元时期艺术、文化、精神等多个领域。在此背景下,莲花纹的艺术创作也表现出理性以及诗情画意,气韵高贵典雅。莲花纹在此时期渐渐褪去了佛教中的神性,变得更为清雅,贴近自然中的莲花形象,贴合民众的生活情趣,传递着崇尚自然、崇尚美好的生活愿望。

明清市井文化兴起,并逐渐渗透进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莲花纹在这一时期,形成了更为流畅的造型,在瓷器的装饰审美以及工艺技术方面都得到了高度发展,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有莲花纹的身影。在民间艺术中,莲花纹有着“莲生贵子”“百年好合”“一团和气” “和合如意” “一品清廉”等多种文化寓意,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莲花纹丰富的历史以及造型演化,从融合时期的饱满、富丽;到世俗化的精巧、自由的转变;再到多样化时的优美、精致的技艺创作。这些都成为莲花纹的历史底蕴,其华美的造型在我国的植物纹样宝库中呈现出独特的富丽美感。

Image

莲花纹

莲花为睡莲科水生植物,别名有荷花、水芙蓉、芙蓉、菡萏、水华、水芝丹等,最常用的为荷花、菡萏、水芙蓉。从古至今,人们无不爱莲花,人们常以莲花来比喻君子洁身自好、坚韧正直的道德情操。古人称莲花为“花中君子”,《群芳谱》云:“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窃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借物喻人,莲花以其高洁的形象,吉祥的内涵,被视为高尚品德的化身,更被赋予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更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诗句来表达世人对莲花的喜爱。莲花一直深受文人墨客尊崇,多以莲喻人,赞颂道德品质高尚以及忠贞不贰的浪漫爱情。“俱飞蛱蝶原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是杜甫诗中对于爱情的赞颂。并蒂莲花纹更直观地展现了生死相依、至死不渝的深厚感情。除却对于爱情的象征,莲花纹因其丰饶、饱满的外形,也常用于表达幸福美满的生活,例如,以莲花纹为主体的组合纹样——宝相花纹和缠枝莲纹,都表达了富贵、华丽、吉祥的内涵。

Image

莲花纹

一路连科:莲花纹样与一只白鹭鸟的组合画面,莲音同“连”,鹭音同“路”,古代科考制中,考取进士为登科。寓意此行赶考每试必登科,连续不断,直到金榜题名。

一品清廉:一枝盛开的莲花纹样。以莲之高洁比喻为官之清廉,“青莲”与“清廉”音同。

连生贵子:莲花与莲蓬的纹样,也有一孩童(男孩)坐于莲叶之上,左手持笙右手拿一枝莲花或莲蓬。笙与“生”同音。莲与其他植物不同,花和果实同时生长,就是“花实齐生”,也有“早生贵子”之意。

并蒂同心:两朵莲花生于一藕的纹样。莲有并蒂、并头,为一蒂两花者,为男女好合、夫妻恩爱的象征。

莲花也有荷花之称,所以在中国吉祥图案中又以“荷”同音的“和”“合”为题材,如“一团和气”“百年好合”等。

内容来源

《中国传统经典纹样解析》

王群山著

责任审校

巨亚凡   徐屹然

相关推荐

Image

中国传统

经典纹样解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纹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底蕴,且历史源远流长。本书收录了48种纹样,按照不同朝代、不同品类分别编撰,包括神兽纹样、动物纹样、花卉纹样及万字纹、回纹、方胜纹等具象纹样和几何纹样。书中对每一个纹样都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涵盖其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吉祥寓意、组织结构等几个方面,力求普及我国传统纹样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发扬光大,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