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什么是具备了正确的思维方式,看这3点就够了

 昵称32229807 2023-03-24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导读: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相信大家对以上人生方程式都十分熟悉,等号左边是人生工作的结果,等号右边由三要素构成,分别是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

热情和能力是由0~100打分,而思维方式是-100~+100打分,因为三要素是相乘关系,所以一旦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变成了负数,最终的结果也将变成负值,甚至能力越强、热情越高负值就越大。

可见要素中思维方式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什么是具备了正确的思维方式,本文摘取了稻盛先生著作中《京瓷哲学》、《活法》、《干法》、《思维方式》的精彩内容,希望您品读完后能从中受益:

图片
图片

总是积极向上


1.始终保持乐观

凡是人生一帆风顺之人,必定乐观开朗。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

反之,如果是内心阴暗、心怀不满且满嘴牢骚之人,其势必无法拥有精彩的人生。

当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耐力”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拥有乐观,时刻坚信自己的未来和人生一定会得到幸运之神的垂青。

不过,当我呼吁大家要相信自己的未来充满幸运、自己的人生终将精彩时,或许有的人会认为这样的想法太过天真——“谁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你叫我怎么能做到如此乐观开朗呢?”

但事实就是如此——人人都能拥有精彩的人生。首先要坚信这点,然后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那么你的未来必将变得美好。

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坚定的信念。要相信自己的人生必将灿烂,不向艰难困苦低头,努力描绘自己的未来愿景。

现实的残酷往往容易让人垂头丧气,但我们一定要不断激励自己,并保持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只有这样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

2.任何事从正面、善意的角度去解读

对同一件事情,从善意的角度思考,还是从恶意的角度思考,自然而然,两者所导致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比如,与人争执时,总想驳倒对方,总认为错在对方,要逼迫对方认错。这是一种做法。

但也可以体谅对方的难处,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处理同一个问题,结果可以大相径庭。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从正面和善意的角度去解读。这点也非常重要。

如果以负面情绪看待人和事、感觉一切都充满恶意,则人生就会渐渐陷入黑暗。

即便别人真的对自己抱有恶意、想陷害自己,也要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一笑了之。

就算别人觉得自己“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也无所谓。以这种方式处世的人,或许会遭到别人的蔑视——“那家伙真是个傻瓜,居然碰到这样的事都不发火”。

这种充满恶意的中伤之语其实无聊至极,完全不用在意,一笑而过即可。话虽如此,但我自己也还未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被人嘲笑或蔑视时,我也会心生恼怒。

但我一直在努力,尽量不把人和事朝着坏的方向解读——“那个污蔑我的人多么可悲啊。他也许是因为精神世界贫乏,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吧”。

像这样,把对别人的愤怒转化为对别人的怜悯,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像这样以乐观开朗的视角看待人和事,是我们需要具备的美德。

一个人在世上看到的一切现象,都是自身的心灵所招致的。如果性格乖僻、思想负面,那么其人生就势必不会光明。

图片

3.相信自己拥有无限可能

在建立目标时,要设定“超过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标”。这是我的主张。

要设定现在自己“不能胜任”的有难度的目标,“我要在未来某个时点实现这个目标”,要下这样的决心。

然后,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未来这个时点”实现既定的目标。如果只用自己现有的能力来判断决定“能做”还是“不能做”,那么,就不可能挑战新事业,或者实现更高的目标。“现在做不到的事,今后无论如何也要达成。”

如果缺乏这种强烈的愿望,就无法开拓新领域,无法达成高目标。

我用“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这句话来表达这一观点。

这句话意味着“人具备无限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人的能力有无限伸展的可能。坚信这一点,面向未来,描绘自己人生的理想。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意思。但是,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很轻率地下结论说:“我不行,做不到。”这是因为他们仅以自己现有的能力判断自己“行”还是“不行”。

这就错了。因为人的能力,在未来,一定会提高,一定会进步。

事实上,大家今天在做的工作,几年前来看,你也会想:“我不会做,我做不好,无法胜任。”

可是到了今天,你不是也觉得这个工作挺简单的?因为你已经驾轻就熟了。

人这种动物,在各个方面都会进步。“神”就是这么造人的—我们应该这么思考。

“因为我没有学过,没有知识,没有技术,所以我不行。”说这话可不行,应该这样思考:

因为我没有学过,所以我没有知识,没有技术。但是,我有干劲、有信心,所以明年一定能行。而且就从这一瞬间开始,努力学习,获取知识,掌握技术。将来密藏在我身上的能力一定能开花结果。我的能力一定能增长。

对人生抱着消极态度,认为自己的人生就将以碌碌无为而告终,这么思考的年轻人并不多。

但是,一旦面临困难的问题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脱口而出说自己“不行”。

绝对不要说“自己不行”这种话。面对难题,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

“现在也许不行,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行。”首先相信自己,然后必须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提高”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通向光明未来的大门才会打开。

图片

图片

  有建设性

什么是有建设性,就是把一个事物积极地向前推动。比如把问题方案解决一点,把关系往深推进一点,把共同的目标往具体落实一点,都叫有建设性。

在工作中当发现身边同事的问题,或者其他部门出现问题需要给出建议时,能够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就是一个利他的行为。

要想在工作中践行这样的利他行为,首先要做到一点,勇于直言相谏。

关于直言相谏,以下为原文内容:

为了以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与工作相关的人们,要毫不客气地互相指出发现的缺点和问题。

做事不能“和稀泥”,不能敷衍马虎。必须时时以“何谓正确”为基准,认真讨论,直言相告。发现了缺点和问题,却因担心被他人讨厌而不敢大胆指出,保持一团和气,这就大错特错了。

哪怕发生唾沫横飞的激烈争论,也要拿出勇气,互相说实话,真心相碰,这点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互相信赖的关系,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加出色。

如果诚心想解决问题,就应该直言相谏:“你的做法存在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应该这样改进。”可在现实中,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做。如果对方是上司,就害怕这种棱角分明的态度可能会得罪对方,从而在日后对自己不利;

如果对方是同事,就害怕这种直来直去的态度会破坏人际关系。出于这样的心态,人们往往倾向于说:“台面话”。这种“稳妥中庸”的做事方法,也被人称为一种处世技巧。

可在企业里,这种“台面话”和“处世技巧”是无法创造优秀工作成果的。我们需要的是直言不讳的争论与批评。

为了让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员工们必须直言相谏言。话虽如此,但实际往往难以做到。

比如,公司某名员工行为不轨,虽然还未触及违规违法的底线,但周围人已经察觉到问题,可又觉得如果告诉上司“那名员工的品行有问题”就成了打小报告的。在公司里,人人都害怕自己被视为“为了邀功而爱打小报告的家伙”,因此即便发现了类似问题,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一来,只有当问题逐渐恶化,最终难以收拾时,高层才能获知。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我们需要做到彼此直言相谏。即便口沫横飞、情绪激动,也要说实话、讲真话,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

不过,直言相谏时,有一个原则——不能抓住彼此的缺点不放,也不能互相扯皮或抬杠。即便说的内容是事实,也禁止出现这样的消极态度。

直言相谏必须以“为了大家共同的进步发展”为基础,必须是具有建设性的积极讨论。

图片

图片  有感恩心

1.感恩

“南无、南无,谢谢!”这句祈祷词小孩也很容易记住。这句话开启了我的信仰,在我身上培育起感谢之心。

把这句话挂在嘴上,无论对谁,无论什么事,好事当然,即使碰上坏事,照样心存感谢

祸福如同交织的绳索——坏事好事交替发生,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因此,好也罢,坏也罢,晴天也好,阴天也好,一概怀抱感谢之心。


不仅幸运时,即使遭遇灾难,也要说声谢谢,表示感谢。好歹现在自己还活着,上苍还让自己活得好好的,就冲这一点,也该感谢。


我常在内心告诫自己,只要实践这一条,就能提升自己的心志,走出开启幸运的第一步。 


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管是晴是雨,都不忘感谢,人要达到这种境界简直太难了。


碰到灾难,你说这也是修行,也该感谢,人家哪有这样的情绪。“为什么就我这么倒霉!”不仅不感谢,还要怨恨,恐怕这就是人性吧。


那么,好运惠顾,事情一帆风顺的时候,感谢之心就自然而生了吗?那也未必。“好事!那是我该得的,理所当然。”——人往往这样想。


“这点好处怎么够!”——还一心想得寸进尺。人一起贪念就把感谢丢在脑后,也从此远离了幸运。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我们必须用理性把这句话灌进自己的头脑。即使感谢的情绪冒不出来,也要说服自己。


就是说,随时都准备说一声“谢谢!”持有这种心态非常重要。


困难来了,那是成长的机会,应该感谢。好运降临,更是难得,当然也要感谢——时刻准备说“谢谢!”有意识地在自己心中预留感谢的空间。 

2.利他

自己的人生不由其他任何人决定,完全由自己决定。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决定了一切。

不要发牢骚、鸣不平;时时保持谦虚,不骄不躁;感谢生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即便做出自我牺牲,也要努力为社会、为世人尽力。

这种“祈愿他人更好”的、充满关爱的、美丽的“利他之心”,实际上也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

积善行、思利他,看上去似乎绕了远路。

但实际上,就像“好人有好报”这句老话所表达的那样,充满关爱的心灵和行动,不仅能够利于他人,也必定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关怀他人,让他人喜悦,好的结果就会回到自己身上。我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这不是说,“因为我为对方做了什么,希望对方有所回报”,而是对方因我的付出而感到喜悦,我也因对方的喜悦而心情愉悦,也感到自豪。

把“让对方高兴”“帮上了对方的忙”这样的事看作自己最高的喜悦。

达到这样的精神水准时,人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这种人还能获得天助,自己也能取得成功。这就是佛教中所说的“自利利他”的精神。

图片

3、知足

不管物质条件如何充裕,如果无限度地追求欲望,就会感觉不足,心中就会充斥着不满,就无法感受到幸福。

相反,即便是在物质匮乏、一贫如洗的状态下,如果具备知足之心,就仍能感受到幸福。

就是说,幸福与否,是由人的心灵状态决定的。

“满足了这些条件就能幸福”,世上没有这种普遍性的标准。

能够感觉到“我的人生是多么地幸福啊”,塑造这种能够感觉到幸福的心灵,才是重要的。

如果没有这种能感受到幸福的“美好心灵”,就绝不会有幸福。

那么,要塑造这种美好的心灵,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据说人有108种烦恼,这些烦恼是人类陷于痛苦。这些烦恼中,最厉害的有三种,就是“欲望”“愚痴”“恼怒”。

想比别人过更好的生活,想轻松赚钱,想尽快出人头地。这种物欲和名誉欲,隐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如果这些欲望无法实现,就会转为恼怒:“为什么事不如意?”恼怒之余,就会对那些成功人士心生嫉妒。

一般人随时随地都会被这样的烦恼所支配。但是,人要听任其摆布,就绝不会感受到幸福。

从出生到死亡,人需要单独走完全程。这个过程中,不仅时刻受到死亡的威胁,也时常受到源自欲望的威胁。

当然,利己心和烦恼,是人生存所必需的能量,不能一概否定。但是与此同时,它们有剧毒,让人陷于痛苦。这样的利己心和烦恼,是把我们引向不幸、毁灭我们人生的元凶。

但另一方面,人类原本也具备美好的根性,它与烦恼处于对立的位置。比如乐于助人,为他人尽力就能感觉到喜悦等。这种美好的心灵,每个人都具备。但当烦恼过多时,这样的美好心灵就不容易呈现出来。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摆脱欲望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努力控制它们,抑制他们。这样的话,美好的心灵就自然会呈现出来。

为此,要有“知足之心”,就是培养一颗能够感受到幸福的心灵,这才是重要的。

不要贪得无厌,不要怒火中烧,不要牢骚满腹,重要的是努力培育一颗仁厚充裕的心灵。

每天带着知足之心、感谢之心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就能变得丰富多彩,幸福美好。

图片

'
想要成为持续高收益的幸福企业,从哪里入手?
如何快速且持续地提升经营业绩?
为什么符合哲学的数字化经营拥有巨大威力?
竞争激烈,不可控因素增多,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形成企业合力,打造高效运作的组织?
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