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孙清廉 ![]() 李老师退休前这几年身体糟糕极了,胃病整天把他搞得寝食难安。他经常感到烧心、胃部疼痛、打嗝、呃逆、吐酸水苦水,甚至想呕吐,再喜欢的食物只要多吃一点就可能引起发作;牙不好,想吃肥一点的肉也不行,吃了也会引起胃病发作或使病情加重;有时坐着、立着症状还能忍受,但躺在了床上就感到病情更加严重,不得不又坐、立起来;自己买了不少胃药吃,有时感到好一点,但没几天又会复发。笔者告诉他患的可能是反流性疾病,他去医院做了检查,果然是“反流性食管炎”。经过正规治疗,加强了饮食调理,现在他感到好了许多。 反流性食管炎是怎样一种病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内容物(有时还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至食管,其中胃酸、胃蛋白酶在PH≤4时具有水解活性,会损伤食管黏膜,从而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经常打嗝、呃逆、烧心样疼痛、胸骨后痛、呕吐酸水苦水等,甚至会呕出咖啡样物;多在饱食或脂肪餐后发作,症状还往往在卧位或身体前屈时加重,一般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胃(反流性胃炎)、食管反流性炎症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西医对反流性食管炎多采用制酸剂(一般认为,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明显优于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胃黏膜保护剂和促胃动力药(多潘利酮和西沙必利疗效较好)等治疗。但大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过早停药容易出现病情复发。一般认为,维持治疗开始时间,应在正规治疗八周后。抑酸药剂量可降至治疗用量的半量,但仍应联合多潘立酮(吗丁啉)等促胃动力药,维持用药时间至少四周。有效的维持治疗,可使患者症状容易抑制且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若病情复发,应重新开始药物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胃痛、吞酸、吐酸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脾胃运化、升降失职,肝胆失于疏泄、胆胃气逆、上犯食管所致。根据他人与笔者经验,一般多采用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并配合旋覆代赭汤、左金丸、温胆汤等合并组方,若胃阴虚者合沙参麦冬汤加减,经验证明其功效大增。此外,大黄、蒲公英、白及、乌贝散、煅瓦楞子、沉香、白豆蔻、丁香、苏梗、藿香等常随症加减。笔者认为,以生姜泻心汤加蒲公英、白及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效果最好。 反流性食管炎的基本保健措施 本病与饮食、情志以及肝胆病史密切相关。如情志不遂、思虑过度,以致肝胆失于疏泄、横逆犯胃;饮食不节、烟酒无度导致灼伤胃经;素罹胆病,引起胆邪犯胃,均会使病情复发与加重。所以,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生气动怒、焦虑紧张;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将床头适当抬高、戒烟少酒、重视减肥等,对每个食管炎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食管炎患者的食疗保健 避免暴饮暴食,吃饭七八成饱;减少脂肪摄入(以免刺激胆汁过多分泌),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煎炸、熏烤类食品,不喝浓茶、咖啡;避免服用对肠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红霉素等);以及在餐后3小时内避免卧床等,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必须遵守的饮食保健原则。 1 半夏秫米粥 半夏秫米汤是治疗胃病的古老配方,功能和胃降逆。用制半夏12克,配陈皮6克,加水适量煎20分钟,去渣取其清汁。取秫米(一般用小米,也有人认为是高粱米)100克加水煮粥,煮至秫米爆肚时加入药汁,再煮10分钟左右,至米完全开花,食粥。每日1~2剂。 2 旋覆代赭粥 取旋覆花10克(布包),代赭石15克,干姜10克(胃热去干姜加黄连6克,胃阴虚者去干姜加麦冬、沙参各10克),加水适量共煎,去渣取其清汁,配粳米100克煮粥(加黄连时可加适量冰糖),每日1~2次,功能降逆止呕。 01 藿香苏梗粥 藿香、苏梗各15克,水煎取清汁。另用粳米100克煮粥,粥成时加入药汁,调匀再煮数沸,食粥,每日1剂,功能温胃止呕、开胃进食。 4 姜汁砂仁粥 先用粳米100克煮粥,粥熟软时,取生姜汁10余滴与砂仁5克研末共入粥,再稍煮即可,食粥,每日1剂。此粥温胃理气、开胃止呕。 5 苏子冰糖粥 苏子20克捣如泥,加水煎浓汁去渣,加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共煮粥,趁热服,早晚各1次。此粥养胃降逆、止呕滑肠,对表现为呕吐呃逆、肠燥便秘的患者适用。 6 蛋壳牡蛎散 煅牡蛎、煅鸡蛋壳等份,共研细末,每服4.5克。取陈皮6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甘草5克,水煎服,送服蛋壳牡蛎散,1日3次。适用于症见胃酸过多、嘈杂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另外,煅牡蛎、茴香等份共研末,每服6克;或煅牡蛎、怀山药等份共研末,每服6克;或乌贼骨120克、砂仁30克共研末,每服3克;或诃子、藿香、白豆蔻各等份共研末,每服3克。均适用于胃酸过多的食管炎患者,可单用。 7 刀豆生姜饮 老刀豆50克,配生姜10克,加水适量煎至刀豆开花,去渣,加入少量红糖,温服。每天2次。刀豆温中下气、利肠胃,生姜温胃降逆止呕,红糖温胃养胃。全方共奏和胃、降逆、止呕之功。 8 8姜蔗二汁饮 甘蔗汁100克,生姜汁10克(鲜姜10克捣碎,加白开水10克,取汁),混合调匀,频频缓饮,每日1剂,连服数日。本方有生津润燥、降逆止呕之效,适用于胃阴虚有火者服用(胃酸过多者不宜)。 01 芦根竹茹饮 鲜芦根100克,竹茹15克,同煮加蜜适量,温服。功能和胃止呕,适用于症见胃热、呕吐呃逆的食管炎患者。 10 羊乳竹沥饮 羊乳1茶杯,竹沥水2茶匙,蜂蜜2茶匙,韭菜汁1茶匙。先将羊乳煮熟,然后放入竹沥水、蜂蜜与韭菜汁,调匀温服,适用于胃阴不足的食管炎患者。 11 11二芽消食饮 麦芽、炒谷芽各10克,生姜10克,红糖适量,加水煎20分钟,温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用于胃寒、消化不良的食管炎患者。 12 橘皮竹茹汤 取橘皮10克、竹茹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枇杷叶(刷去毛)12克、党参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适用于胃虚有热、干呕呃逆的患者。 13 丁香柿蒂汤 丁香3克,柿蒂10克,生姜5片。水煎温服,每日2次,每日1剂。功能温中降逆,适用于症见胃寒、呕吐、呃逆的食管炎患者。 14 胡椒猪肚羹 白胡椒3克,猪肚1个。将胡椒研细,放入清洗干净的猪肚中,并留少许水分。然后用线扎紧,放沙锅中慢火炖至烂熟,调味服食,2~3天服一次,连服3~5次。有温胃散寒、止呕止呃之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本文作者:孙清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