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浏览器,逃过3·15是你的幸运

 晴耕雨读天 2023-03-25 发布于广西

话说,机友们平日里都在用什么浏览器呢。

是懒得折腾的自带浏览器,小众好用的「夸克」、「火狐浏览器」,还是传统老厂出品的「UC浏览器」、「360浏览器」呢?

文章图片1

机哥之所以突然这么问。

是因为啊,我发现了一个大瓜——

在315前夕,有关部门推出了一期,关于「浏览器App个人信息收集情况」的报告。

文章图片2

这回,直接是抽取出了9款妇孺皆知的浏览器App。

像咱们开头提到的「夸克」、「火狐」、「UC」、「360」啥的,赫然在列。

除此之外,华为小米自家推出的浏览器、「搜狗浏览器」、「QQ浏览器」...也都有幸,成为了此次测试的参赛选手。

文章图片3

虽然,浏览器收集个人信息,已然是个众所周知的行业现象。

但机哥属实也没有料到。

仅仅是第一轮测试的结果,就已经把我看得头皮发麻...

访问权限

说出来怕你们不信。

就是再平常不过的启动App的操控,对这帮浏览器来说,都无异于学校放学、食堂开门般的存在。

文章图片4

像什么位置设备剪切板相册应用列表等各种权限,都会随着App正式启动的那一瞬间,一览无余。

在单纯的「启动一次App」测试中。

「悟空浏览器」,成功夺下获取最多权限种类的冠军,在启动App的那一刻,它就拿下了我们手机的5类权限。

文章图片5

虽然「悟空」的5类,比起别家仅有两三类来说,确实算多。

但这种蜻蜓点水、萍水相逢的广撒网式访问...

对机哥这种久经沙场的人来说,都抵不过以频率取胜的「UC浏览器」,要来得震撼人心——

文章图片6

没错,68次位置权限访问,也是直接把机哥我给看哭。

说真的,我长这么大,也是第一次发现除了我爸妈之外的人,这么关心我的安危、这么关心我的安详。

虽然按高情商的话来说,这叫优化使用体验、提供特殊服务。

文章图片7

但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居然做到了这个份上,甚至不惜扫描我68次...

可是「UC」它的用户使用体验,似乎也没好到哪里去啊。

啊对了,机友们可能对这个68还没什么概念哈,我放张全图给大家康康。

反正,另外8款App全部加起来,都不及「UC」一次访问的数量

顺带的,机哥也把一些“优异成绩”给框了出来。

机友们可以点开大图,慢慢品味~

文章图片8

讲真,机哥一向觉得,这些信息简单获取一下,更新天气、当地热点新闻就行了。

非要搞成现在这样。

文章图片9

后续的「测试二」和「测试三」,分别是搜索信息访问信息时的场景。

这里,就稍微有些平平无奇。

机哥也就不多赘述啦,反正也还是「位置权限」、「设备信息」这些上边提到的老问题。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以上的这一切。

都发生在我们打开App、搜索内容、访问信息,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使用场景里边。

如果机友们以为,我们只要把它们丢在后台不用,就能完事大吉的话...

那,你可就小看这帮浏览器App的流氓程度了。

文章图片12

后台静默

除了开启App时,它们会调用我们的手机权限。

这帮浏览器,甚至连后台静默,这么不讲武德的机会都牢牢把握住了。

文章图片13

「位置权限」、「应用列表」、「设备信息」...此前启动时会调用的权限,即便放在后台也还是会偷偷调用、访问。

别问,问,就是偷窥。

让我们恭喜「UC」、「360」、「悟空」再次崭露了头角,成为一众App里最靓嘅仔。

文章图片14

要说这波最过分的,还得是「悟空浏览器」。

原以为不呼出前台,就能保剪切板平安,结果它在后台静默,都能偷偷访问...

基本是把“偷窥狂”这仨字,全写脸上了。

文章图片15

说实话,机哥个人认为「剪切板」,是个比「位置信息」更为严肃、更加敏感的存在。

一想到咱们的剪切板里,保不齐会有银行卡、身份证号、密码啥的重大信息,然后被它们...

哎,不敢细想下去了。

文章图片16

个人信息上传

聊完了访问,接下来就要说上传了。

既然有了前面,过分获取权限的前车铺垫、开胃小菜。

那么「UC浏览器」拿下桂冠,也只能说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

文章图片17

小到经纬度Wi-Fi地址安卓ID...

大到已安装的应用App内截图信息...

统统给你上传到UC的服务器里。

由不得你同意,没时间让你通过。

咳咳,UC你可真刑啊。

文章图片18

呐~全榜单如下。

文章图片19

至于接下来的,后台静默上传数据...

文章图片20

以及,静默上传的流量数据...

文章图片21

算了,后边的机哥也不想说了。

一句话讲晒——

「UC浏览器」赢麻了

文章图片22

说实话,「UC浏览器」这也不是一次被拉出来暴晒了。

机哥依稀记得,早在2021年的时候。

「UC浏览器」就已经和「QQ输入法」、「墨迹天气」等一众App,被有关部门点名批评。

文章图片23

说来也巧。

当时被扒出来点名的原因,正是因为「UC浏览器」涉及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取手机权限等多个问题。

这段历史连续起来看,也是不由得让人怀疑,今夕是何年。

文章图片24

不仅如此,就在被点名后的一个月。

2021年的315晚会。

「UC浏览器」,因为涉及为无资质公司投虚假医疗广告,再度“翻红”。

文章图片25

当天就被下架,当晚就被彻查。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你说,有这么丰富的处罚经验,UC咋就还搁这一错再错呢?

可能,就像网友所说的那样。

好了伤疤,忘了疼

文章图片28

好在,随着消费者们对隐私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手机厂商们推出越来越全面的隐私保护措施。

也就使得如今的我们,在面对这种过度的隐私收集之时,也有一定说“不”的资本。

文章图片29

管你天气能不能更新、地方新闻推不推荐。

直接在手机里,将位置权限彻底关闭。

文章图片30

再不济,遇到某些关闭权限就不能使用的App,如今绝大多数的国产手机,也都有了虚假身份、空白ID的方式规避。

文章图片31

至于什么剪切板、X口令跳转…

虽然实用是很实用。

但机哥一直,都秉持着“不用隐私换便利”的原则。

文章图片32

So,我反正是不开的。

文章图片33

话又说回来了。

这些,都不过是我们在面对流氓App时的「正当防卫」,归根结底,也还是自保行为

虽然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但是进攻,又何其之难。

文章图片34

想要根治这帮流氓App,显然靠手机厂商、我们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机友们也无需灰心。

如果说,个人的力量太过卑微,无法形成质的改变。

辣么,我不用,是不是也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式呢?

文章图片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