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 花 一 世 界

 书虸 2023-03-25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元代艺术家倪瓒(号云林,13011374)题兰画诗写道: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无人作妍暖,春风发微笑。一朵野花,开在幽深的山谷,没有名贵的身份,无人问津,没人觉得她美,也没人爱她,给她温暖,她倒影自照,照样自在开放——她的微笑在春风中荡漾。

这首诗寓含一个道理:一朵野花,也是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一个圆满宇宙。

从人知识的角度看,野花是微不足道的,并不具有意义。但野花可不这样,她并不觉得自己生在闭塞的地方,也不觉得自己形象卑微,有所缺憾。野花并不觉得,其实是无法觉得。而人是有觉得的。在人的的眼光中,有热闹的街市,有煊赫的通衢,也有人迹罕至的乡野,人们给它们分出彼此,分出高下。人们眼中的花,有名贵的,有低下的,有万般宠爱的,有弃而不顾的。像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人们常常以为其卑微而怜惜之。

图片

任真无所先(陶渊明《连雨独饮》),中国古代有一种思想智慧,要归复人的真性,破这先在的。大和小,多和少,煊赫和卑微,高贵和低下,晦暗和灿烂,是人知识眼光打量下的分别,庄子将这称为以人为量。科学的前行,文明的推进,的确需要这样的眼光。但是,并不代表这样的眼光是当然的。在人为世界立法的眼光中,人们以知识征服世界,以秩序分割世界,将世界当作对象,似乎不属于世界。人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给它确定意义,这样的世界是被知识、情感等过滤过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其实,人本来就是世界中的存在,不能总是在世界的对岸打量它。当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回到生命的故园时,你随白云轻起,共山花烂漫,以世界的眼光看世界,任真——依世界本来面目而呈现,即庄子所说的以物为量,这时一朵小花便有了意义——不是以人的观念决定了的意义。

图片

传统艺术哲学中一朵小花的意义,是一种回到世界、归复本真的智慧。在森然的理性天地里,艺术家、诗人等热衷于去发现一朵小花的意义,是因为这微小存在的意义往往被忽略,甚或被剥夺。历史的丛林,人世的江湖,常常碾压着微小存在的梦。其实,恒河沙数,宇宙中每一个存在都可以说是微小的,短暂而脆弱的人生更是如此。一朵小花意义的顿悟,其核心是强调,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权利,知识和秩序是人的创造,但不能成为霸凌的工具,人不能将世界的一切置于知识、欲念的统治之下,或者居高临下地它、悲天悯人地它,或者无情地卑视它。一朵小花也有存在的逻辑和价值,并不因外在的评价和情感投射获得存在的理由。

图片


面对存在意义的坠落,先秦的老庄哲学等就曾有过关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诗人和艺术家毕竟是敏感的生存类别,我们看到,中国传统艺术发展中对此问题的重视,由开始的细微之声,唐宋以还,渐汇成深沉阔大之音。这直接影响着中国千余年来的艺术创造,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创造中,潜藏着如潘洛夫斯基所说人类悲壮的自我约束原则这一深沉的人文精神。接触唐宋以来的艺术事实就会发现,诗人、艺术家常在做的功夫,形式上多做法、法。一池蘋碎、满目枯荷的意象世界,往往传递的是这深沉的生命关怀。诗人、艺术家钟情枯木寒林之相,刻意渲染荒寒寂寞气氛,躲到无上清凉世界,去冷却心中的躁动,恰怜表现的是般切的生命关怀意识。

图片

苏轼说:以爱,故坏;以舍,故常在。(《东坡志林》)一个字,可以说是唐宋以来中国艺术哲学的灵魂。倪云林兰生幽谷的喻象就突出这的精神:在空旷无垠的山谷中,一朵微小而孱弱的兰花,其量上的,几近于无。中国艺术家要于此中,觑生命本相。,是为了挣脱羁縻,纠正人类缘由知识所产生的欲望扩张,那无尽的一占有的愿望,追寻在人文名义下被剥夺的存在权利。艺术家更在中,传递出人对世界的宽容和责任,维护人作为生命存在的基本尊严,在超越先在的人文附加过程中,建立更切近人生命的真正的人文世界。

图片

说一朵小花的意义,不是说一个客观对象的意义,而是对存在意义的发现。意义是在直接生命体验中产生的,不由先在态度所支配。石涛以法自画生(《画语录·了法章》)四字概括这种精神。法,只在临时间定(《大涤子题画诗跋》),它是即成的,当下的,直接的,自我的,也是鲜活的。这种哲学推重生命的鲜活感受,是活泼泼的,而不是为完成某种预先被确定的事实,去敷衍其事。在这种观念看来,从属性的劳作,终究是无意义的呻吟;应到自己真性中汲水,这里有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泉。如唐代诗人寒山所说:寻究无源水,源穷水不穷。不要让外在的道、高飘的理、妙用无方的神等终极价值来支配你,没有外在的源头,直面生命体验的真实,才能发现生命的活水。道,在自我行走的道路上;神,在心灵的体验里;理,就在生命展开的逻辑中。

图片

这里所说的当下体验,是在无遮蔽状态下亲近世界、与世界融通一体的存在方式,而非冥思或源于直觉的认识能力。瞬间妙悟,其实就是让世界自在兴现的智慧。唐代哲学家李翻是一位儒家学者,对佛学有兴趣,而药山惟俨的大名在当时朗如日月。一次,他去拜访药山。见药山时,开口便问:如何是道?药山并未直接回答,当时他坐在门前,门前置一案,案上放着一杯水,还有几函没有打开的经书,他向上指指天,向下指指案上的水,说:云在天,水在瓶。李翻豁然有悟,写了两首诗,第一首道: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道在不问,佛不在求,不在读经,不在静修,只要放下心来,将系缚自己的绳索解开冈,与世界融通一体,处处都有佛,时时都是悟。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一种任由世界自在兴现的哲学。唐宋以来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自在兴现生命体验的记录。

图片

说一朵小花的意义,也是在说平等的生命智慧。存在的意义是由平等铸就的。平等,不是知识的平衡、秩序的斟酌,而是对秩序与知识的超越。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山中自开自落的花儿,也是真实的,有其不待给予、不容卑视的独立存在意义。生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文明推进,有太多的文明手段,有复杂的知识分别,只知道证明自己的至尊高贵,精英们忙着回护自己的地盘,就忘记了别的存在的意义。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一朵小花也有她的无上尊严。我们以掠夺别的存在获得自我存在到了得心应手之时,记得一朵小花也有她的存在权利,或许有好处,它让我们离真实世界不会太远。传统艺术常常以寂寞的形式,去记录远离羁縻的畅然、发现意义的欣喜。艺术家在萧瑟、质朴、单纯的境界营造中,玩味的意义。这不是一声无奈的叹息,这里有金翅擘海的勇猛。看倪云林的数株寒林昂首于高莽云天的清影,就会有这种感觉。唐宋以来艺术传统中贵族意识的弱化,与此一哲学密切相关。

图片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其根本旨意在生命的安顿,它是一个价值世界。隋唐以来哲学中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说,说圆满,说太不圆满人生中的圆满俱足,说心灵的高蹈与回环,所谓月印万川,处处皆圆。听哲学家说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永嘉玄觉《证道歌》),其中就暗含这个道理。当下直接的体验是一种大全智慧,没有缺憾,不需要补充。圆满的降临,取决于人是否有生命的定力,是否有生命的俯仰自得的功夫。韦应物《滁州西涧》咏我家乡的一条小河,是一首童叟皆知的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所吟咏的就是这俯仰自得的圆满智慧。狂草大家张旭以鲍照《芜城赋》中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为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此理。正像陶渊明所说,寒华徒自荣(《九日闲居》),一朵在萧瑟秋风下独自绽放的淡然的菊,无所求,不畏凄寒,不以荣为荣,自有璀璨的生命光芒,有难以言传的美。这个看起来微小的就是圆满俱足的一切。说一朵小花是一个大全世界,是在砥砺生命信心,不仰望外在态度的变化,要在归复内在心灵的平宁,心安即归程。传统艺术哲学将这独特的生命绎思凝固在四个字中:小中现大。大,是价值的实现。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