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很多古代社会的习俗和文化。作为300多年后的读书人,可能会觉得费解。但在当时并不是问题。 本文就简单讲两个曹雪芹写的当时人的“讲究”。 ![]() 第一个:“恭人”秦可卿 秦可卿死的时候,她的丈夫贾蓉只是个国子监监生,类似“大学生”,还没有功名和官职。 如此她死后葬礼再奢华,也只是用的东西铺张,档次势必不高。 古代社会有严格的讲究,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档次规格。 秦可卿的葬礼奢华只代表贾家有钱。她没有诰命就注定只是个贾家重孙子媳妇,很多仪仗不能用。 尤其重中之重的“铭旌”上不好写,也不好看。 贾珍便想给贾蓉捐一个前程,求在了大明宫内相戴权跟前。老太监对此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核心:“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 于是,戴权做主卖给贾珍一个五品龙禁尉给贾蓉。 ![]() 贾蓉成了五品御前侍卫,秦可卿妻以夫荣便是五品宜人,葬礼档次一下就上去了。 (第十三回)贾珍命贾蓉次日换了吉服,领凭回来。灵前供用执事等物,俱按五品职例。灵牌疏上皆写“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会芳园临街大门洞开,旋在两边起了鼓乐厅,两班青衣按时奏乐,一对对执事摆的刀斩斧齐。更有两面朱红销金大字牌对竖在门外,上面大书:“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对面高起着宣坛,僧道对坛榜文,榜上大书:“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之丧。四大部州至中之地,奉天承运太平之国,总理虚无寂静教门僧录司正堂万虚、总理元始三一教门道录司正堂叶生等,敬谨修斋,朝天叩佛”,以及“恭请诸伽蓝、揭谛、功曹等神,圣恩普锡,神威远镇,四十九日消灾洗业平安水陆道场”等语,亦不消繁记。 果然葬礼上的排场大了,也气派多了。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贾蓉是五品龙禁尉,秦可卿最多五品宜人,何以牌位和铭旌、榜上都写着“恭人”,是不是错了? ![]() 当然不会错!古人讲究死者为大,葬礼默契抬升一品,允许这种“僭越”。 秦可卿虽然死后哀荣五品宜人诰命,完全可以用四品恭人的规格葬礼出殡。 同样,各级官员哪怕只是捐官也可以如此操作,都没人认真追究。 贾敬死后,皇帝也自动为他“抬升”,赐了五品之职。贾家便可以四品操办葬礼,档次肯定比秦可卿更高,毕竟是御赐之荣! 第二个:“八旬之庆”的古稀贾母 说完了死后哀荣,再说一个生前荣耀,就是贾母的“八旬之庆”。 《红楼梦》对大观园众人的年龄基本是个糊涂账。但贾母的年纪却清楚无误。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来时说自己七十五岁。贾母说比自己大好几岁。 ![]() 好几岁一般指大于“五”,贾母当时应该是六十九岁。随后,贾母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四十七回,贾母骂贾琏:“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 古代女儿结婚一般都在十五岁及笄左右。 贾母嫁进荣国府五十四年,她当时正好也就六十九岁还不到七十岁。与刘姥姥来时说法契合。 贾母的生日是正月中下旬,第二年正好是她的七十大寿。 可到了当年八月,贾政回来又给贾母操办起八旬之庆,让读书人都糊涂了。不是才七十么,怎么突然就“八旬”了? 其实这是现代人的一个误解。 古人讲究“抬升”,取吉利和高位的说法。 旬至今也表示“十”,但并不是“十”,古人没有“0”的概念,一旬便是从一到十。 比如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指一号到十号。中旬指十一到二十,下旬是二十以后。 ![]() “旬”的开始是从上一旬结束算起。 一旬是十以前,以此类推,七旬是六十之后到七十。过了七十就是八旬的开始。 贾母的生日在正月正是七十岁,生日一过她的人生第七旬就结束了,迈入了人生的第八旬。应该找一个黄道吉日举办庆典,就叫八旬之庆。时间不定,黄道吉日即可。 其实,贾母是七十大寿才过。 等到贾母到了八十岁生日,才叫年过八旬,八旬大寿或者八十大寿。 过了八十岁又是“九旬之庆”,不过那时一般都不过,要等“百寿”了。 综上,古人的这些讲究如今还有,只是年轻人知道的越来越少。 以为秦可卿葬礼写恭人错了。贾母八旬之庆是八十岁。其实并不是! 真要八十岁肯定要叫八十大寿,八旬大寿,而不会用“八旬之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内容来自UC
|
|
来自: 福清盛华图书馆 > 《《红楼梦》赏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