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史王薛,是《红楼梦》中最繁盛的家族,贾府作为小说描写的叙述视角,其出场自然不消多说。 王熙凤、王夫人与薛姨妈和薛宝钗各自代表着王、薛两家的势力,史家则是由贾母与湘云的作为代表。 不同于前面的贾府常住人口,史湘云来贾府只为玩,且都是来回接送。 湘云初登场湘云除了在贾府众人口中提及之外,于书中正式登场是在第三十一回:
与林黛玉入贾府的情境不同,史湘云是在一众丫鬟、媳妇的簇拥之下来到贾府的,排场之大可见一斑。 除了湘云的排场之外,她来到贾府还给众多姐妹与玩得要好的下人带了礼物:
在史湘云还未来到贾府的时候,准备给贾宝玉等人的礼物就已经托人送了过来。 而当她自己来到贾府的时候,又随身带了四个礼物过来,送给她喜欢的丫鬟们:
每次到贾府,不仅呼奴携婢,还给众人都带了礼物,足以显示湘云背后的势力——史家的实力。但家大业大的湘云,为何在家却被要求做针线活到三更呢? 史湘云做针线活在史湘云心中,大观园众姑娘中,最好的莫过于薛宝钗,加之她大大咧咧的性格,使得什么烦恼的事情她都朝薛宝钗一骨碌地吐了出来。 因着袭人告诉宝钗,让湘云帮忙粘宝玉的鞋,宝钗便告诉了袭人湘云的难处:
从薛宝钗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史湘云虽然是史家的嫡女,但不同于贾宝玉房中因为奢靡故而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反而是为了节省费用,因而家中的女眷都在做针线活,不仅非常劳累,甚至往往做到三更天:
湘云被要求做针线活到半夜,是因为史家在虐待她这个失去双亲的孤儿吗? 湘云在史家的地位根据文中的细节来看,必然是不可能的。 虽然湘云父母双亡,但在古代讲究声誉、尤其是史家那样的书香门第家中,湘云不仅不会受虐待,还会被照顾得好好的。 而从她对宝钗的诉苦中也能看出,史家并非只有她一个人在做针线活,而是所有的女眷,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忙到深夜。 除此之外,从湘云乐观开朗、大大咧咧的性格之中也能看出,这绝不是在深受虐待的环境之中长大的女子。 加之湘云才华横溢、还与南安太妃熟识,便能看出史家对湘云的教育是极为上心的,同时也没有干涉湘云的社交活动。 即使叔叔婶婶无论如何也比不得亲生父母,但总体来说,史家不可能亏待湘云一分一毫。既是如此,为何湘云还要做针线活呢? 史家经济状况出问题我们必须承认,此时的史家与其他三个家族一般,确实是在走下坡路,史家的经济状况出现问题了。 有人说,古代女子做女红是一项必备技能,史湘云当然做得。除了史湘云,林黛玉也给贾宝玉做过荷包,做针线活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而且史湘云所在的史家,是书香门第,对于;培养女眷的女红能力更为看重,因此似乎能够说得过去。 但再看宝钗所说的最后一句话透出来的两点信息:做针线活到三更;不乐意湘云帮人做。 首先,湘云的针线活如何,从袭人找湘云帮忙给宝玉粘鞋底、以及找她打蝴蝶结子就能看出,她的女红是极好的。既然女红很好,自然不可能是因为湘云贪玩不愿意做针线活然后拖到半夜才做,唯一的可能便是湘云的工作量大。 为了节源让出湘云做针线活,为了面子又不愿意湘云这样的嫡女帮助别人做女红,由此可见史家是既要面子又要省钱。 ![]()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佐证的理由便是贾母曾经说过的话。贾母看见贾府之前为了迎接元春省亲准备的戏班子,指着湘云说:
史家的享乐思想,并不比贾府轻。当贾母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湘云的爷爷就已经开始玩戏班子了,比之贾府,应当就是贾琏那般时候。 ![]() 由此可见,家大业大的史家,能享乐的时候自然会及时行乐。之所以到了湘云这一代的时候,家中的娘们儿都得日夜不停地做针线活以此节省一笔开支,便是因为他们已经没了享乐的资本,且比贾府更加未雨绸缪。 既然如此,为何史家不将多余的丫头婆子裁掉,反而让主子们开始干活了呢? ![]() 下人:世家大族门面的装点众所周知,在《红楼梦》中,丫鬟也是充点门面的一种方式。 贾家家大业大,贾宝玉又是贾府捧在手心的存在,因此他的房内丫头婆子能有三十多个了。跟随湘云而来的丫头婆子,除了护送与一路照顾湘云之外,也是充当着装点门面的作用。 虽然湘云父母早忘,自小便在叔叔婶婶家长大,但好歹她的叔叔也是继承了侯爵之位,无论如何也不能从身份上掉价。 ![]() 更何况,史家的祖上是其他三家万万不能比的。尚书令即使只是侯爵,那含金量也比封为国公、以军功起家的贾源与贾演二兄弟好。 在古代社会之中,文官向来比武官地位高上一些,更何况史家还是世代书香。因此,尊贵的身份使得史湘云每每来到贾府,都得以符和史家地位的身份出场。 因此,即使史家已经大不如前,仍然得将门面工作做好,即使是让湘云等人做针线活到半夜。 ![]() 尾声四大家族的繁盛,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终究逃不过大厦将倾的命运。贾府的衰败与无以为继我们有目共睹,实际上不止如此,一荣俱荣的四大家族,都已经逐渐走向末路。 湘云的待遇便是一个活例。 ![]() |
|
来自: 福清盛华图书馆 > 《《红楼梦》赏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