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一句话,胜过留给孩子亿万家产!

 我的书海601 2023-03-25 发布于广西
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一生清廉爱民,深得士民的爱戴。后来刘荫枢告老还乡,回到陕西韩城老家,准备用自己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一座桥。
刘荫枢小时曾与伙伴们常在澽水河畔边割草边玩耍。看到因暴雨水涨桥断、行人被阻隔的情景,他说:“我将来要是干起了大事,先要在澽水河为(西)韩城人造一座坚固的大桥。”

图片

可听闻此事的子女却纷纷出言反对:“您做官我们没有沾到一点光,现如今好容易盼到您归家,您却如此不管不顾我们!”儿女为此私下多有怨言,埋怨父亲不给儿孙留点钱财。
刘荫枢这才发觉,自己清白一身,却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
刘荫枢耗尽积蓄,历时五年,建成大桥,取名“毓秀桥”。

图片

图片

桥成之日,他将子女叫至跟前,说道:“我将全部积蓄用来修桥,是想告诉你们,人一辈子,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你靠人、靠天、都不如靠自己。”
紧接着,为避免子孙后代借此乱收费,借桥敲诈百姓,便将桥三两银子的象征价卖给韩城县,彻底打消了子女们依赖抱怨的心理。并叫人取出早已写好的契约。
知县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本人情愿三两银子作价,将澽水河上的石桥卖掉,此后该桥永属韩城县所有,与刘家无关,绝不反悔,立据为凭。
知县这才明白了几分,感动得把这份契约传给大家看。
刘荫枢说:“我请大家来做个见证,这石桥从今日起属韩城县。我既然当了卖主,得了银子,以后也就请大家不要再提起我造桥的事了!”

图片

又有一种说法,当时韩城县有二十八邑,刘荫枢以二十八两银子将桥象征性的卖给了韩城。时过境迁,桥依然还在,毓秀桥的故事也是代代相传。

事情已过去三百年,人们走到石桥上,还是情不自禁地提起刘荫枢为民造福、不为子孙留特权,教子自立的故事。
公生明,廉生威。一个人只要为百姓做了好事、善事,百姓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康熙六十一年,刘荫枢至京赴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雍正元年,世宗胤禛登基,又召见慰问,赐金归里,翌年87岁病故。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刘荫枢的所作所为也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子女,放下了自私自利,拓开了心量,以父亲为榜样,行善积德,最终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图片

世间人总认为给子女积累足够的财富,就是对其最大的爱。然而,此举真能保障子女一辈子富足吗?纵观历史,从古至今,十有八九都不能如愿以偿。为人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能利之者,鲜矣。
司马光有段著名的家训:“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给后代留什么?司马光在家训中作了最好的诠释。
图片
民族英雄,禁烟名将领林则徐曾说过: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子孙后代人才辈出,个个不凡。林则徐的崇高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林家人,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子孙后代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以集仁义、智慧、才能、勇敢等品质于一体严格要求自己,第一名门世家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的孩子总要学会自己长大,独立面对风雨波折,接受社会的考验。为人父母能给孩子留下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独自飞翔和抵御风雨的能力,而不是更多的金钱。

图片

清代的郑板桥,为政清廉,他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他对儿子说:“我不愿子孙将来能势位富厚,不能积造孽钱以害子孙。”他的女儿出嫁时连嫁妆也没有。郑板桥在弥留之际,叫儿子亲自做几个馒头给他吃,当儿子做好馒头端来时,他却已咽气。
儿子悲痛欲绝,忽见茶几上有一纸条:“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儿子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父亲要他做馒头的良苦用心。
积德不积金。留给子孙财富,不如培养子孙。让子孙成为国家栋梁和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留给后人最好的财富。

图片

《太上感应篇》里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一个人只要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而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

图片

《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其实,认清自己,转贪嗔痴为戒定慧,就是大智慧,大福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