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经法》首见于东汉·班固所撰《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未提及著作者,据此推断它的成书年限至少不晚于西汉末年,流传在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皇甫谧及《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作者当时还见过此书。此后的史志目录均未予记载,医学典籍也少有言及。
现《伤寒论》有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及真武汤,在《汤液经法》中,四神汤方和大阳旦汤方、小阳旦汤方皆具备,其方名所以不同,陶隐居曾言:'张机撰《伤寒杂病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 元·吴澄《活人书辨·序》指出:'汉末张仲景著《伤寒论》,予尝叹东汉之文气,无复能如西都,独医家此书,渊奥典雅,焕然三代之文,心一怪之.......及观仲景于序,卑弱殊甚,然后知序乃仲景所自作,而《伤寒论》即古《汤液经》,盖上世遗书,仲景特编纂云尔。'吴氏从文字风格之更变、编纂特点上亦推理《伤寒杂病论》本源于《汤液经》。
陶氏首先肯定了张仲景曾师式《汤液经法》,同时谓皇甫谧曾见到《汤液经法》,并为'仲景论广伊尹汤液'提供了佐证。陶氏又指出:'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杂病论》一部,治疗明悉,后学咸尊奉之。' 如此看来,《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一脉相承,皆属于经方体系。《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许多方剂和其适应证,都可以在《伤寒杂病论》中找到相应的方剂和适应证,如小补心汤方证即括楼薤白半夏汤方证,小泻心汤方证即大黄黄连泻心汤方证,建中补脾汤即小建中汤方证,小阳旦汤方证即桂枝汤方证,大阳旦汤方证即黄芪建中加人参汤方证,小阴旦汤方证即黄芩加生姜汤方证,小青龙汤方证即麻黄汤方证,小朱雀汤方证即黄连阿胶汤方证......尤其是二旦、六神大小等12汤方证,从方剂配伍、药量、炮炙、服法等来看,均与《伤寒杂病论》相符。 因此马继兴等学者认为:'本书此节各方与张仲景著作相似,足以证明两者确实同源于《汤液经法》。' |
|
来自: 昵称6582038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