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人三筋,地筋 天筋 人筋

 世人皆由命 2023-03-25 发布于广东

十二经脉中有三个总和,即天地人三筋,地筋 天筋 人筋。地筋大约就是肾经在足底那一段,天筋就是眼球正后面,人筋就是宗筋,关于宗筋的位置王冰在《素问注》中说的很清楚了:阴毛之中,横骨上下之坚筋也。说的就是耻骨联合部,周老师在经过十多年临床经验后,加上了两侧腹股沟和附睾。再看看宗筋的范围:上洛胸腹,下贯髋尻,又经背腹上头。宗筋 何为宗,宗者总也,可以说他是筋的祖宗。再看看宗筋与经络的交汇情况,他与冲 任 督 足三阴三阳相交,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诊断与思路:1:心肺有邪,沉与两肘;肝有邪,沉与两腋,脾有邪,沉与两髋,肾有邪,沉与两腘。2:内经上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3:肝 胆 筋 目 爪 泪 怒,心 小肠 脉 舌 面 汗 喜,脾 胃 肌肉 四肢,,,,,, 周老师认为:心也开窍于耳和目 4:从脸上看,肝肾有热,脸左下赤,肺有热,右下赤,脾胃有热,鼻赤 心有热,额头中间赤 肾有热 两颐赤(下关与颊车周围)这样就可以看出脏腑到底是实热还是大寒极热。5:久病必虚,虚则补其母,补不动,补其父。实则泻其子,子又能令母实,亦可盗母气。五行的应用为宗筋疗法之精髓,大道至简,输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至和平,何为和平,好多人都想错了,周老师博阅群书后告诉我们:相生为和,相克为平!多么深刻的一句话,他道出了五行治病的精华所在,为以后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基础。

从人体x杠杆平衡法看宗筋位置,它是x杠杆的支点。曲骨穴是人体正常生理解剖中点。所以调理宗筋位置也是中医的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中间病四肢治、四肢病中间治。调理宗筋即是调理十二经脉、五脏六腑调动人体之元气从而达到疏通全身的经脉和阴阳平衡人体自有长生药:三味大药——精、气、神,调理宗筋能充精、养气、安神。从而达到脏腑能量充足,阴阳平衡,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宗筋的位置:阴器者,宗筋之所系也。三阴三阳经筋会合于前阴部称宗筋。宗筋一词原出《黄帝内经》,其所指有二:广义者泛指前阴部位,如《素问·厥论篇》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狭义者则特指男子阴茎,如《素问·痿论》日:“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灵枢·五音五味》云:“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任。”又《甲乙经》云:“宦者,去其宗筋,伤其血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天宦者,其任冲之脉不盛,宗筋不成。”这两种概念均被多数医家所引用,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宗筋在生理上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及奇经八脉关系密切,体现在对生殖系统尤其对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

从脏腑的功能去认识疾病。大家都知道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那么当人的皮肤出现问题,于燥、趋裂、皮炎等,在给患者治疗的时候考虑到可能是肺和大肠有了问题吗?去医治他们的本源也就是肺和大肠。 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反过来说当患者的肺或大肠出现问题时你是否通过治疗皮肤来医治他的病症了呢?再者当患者的肌肉松驰、 过硬、 酸痛等,这是脾胃出现了问题,因为脾主肌肉,可以通过推拿肌肉起到改善脾胃功能的治疗效果。筋、骨、血脉同理,内脏的疾必然有他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现象所蒙蔽。如耳鸣、眼睛干涩、鼻塞、嘴角烂等,都是脏腑的病态表现。耳鸣是肾水压不住心火,虚火上延而致,它关系着两个脏器的问题,在治疗中就应补肾水同时降心火。眼睛干涩是肝阴不足而产生的,因为肝开窍于目。中医所说的肝有问题并不是说肝脏有器质性的病变,而是它的工作能力的减弱。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脏器的质变之前都有一个量的积累。所以说病不是一下就得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积累到极限人才会发病。那么当脸发干发皱、头发过早的白、指甲发于或过软等,我们又该如何去辨认呢?心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每个脏器都有它的功能及功能强弱的外在表象。根据其表象而判断出腔器本身所出现的间题,是中医诊断的方法之一。

传统(民间)医术之神奇之奥妙是现代科学难以解释的。传统(民间)医术是一代代的从医者立足于广大劳动人民之中与疾病抗击的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医理论与治疗实践的民间传承。其中的宗筋疗法,就是民间中医疗法方法之精华,是一种特殊的推拿按摩疗法,具有特殊的治疗功效。但宗筋疗法在民间一般是秘不相传,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没有完整的理论阐述。宗筋治疗的民间应用高手也是由一代代师傅口传心授而得真谛,在治疗中往往只停留在运用和技法上,没有上升到中医理论层面上。关于宗筋治疗法零散的记载有二,一是在《内径》中有个别解释,但较为笼统,不详细,不明确。二是唐代医学家王冰在《素问注》中表示了宗筋的位置和他的管辖范围,但对如何应用,指导性不强。周老师根据多年的中医理论的学习和按摩实践,不断地询查、探访推拿按摩之绝技,对宗筋疗法进行摸索并结合中医理论,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法。中医的治疗原则是: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中间之病四肢治、四肢之病中间治。但这一原则往往在医疗实践中被人们忽视,而如何应用这一原则,又为医者所困惑。关键的问题是领悟和掌握中医的整体观,通过局部看整体,通过现象看本质。当庸医治疗病人时只注意到病人的表面症状而不究其原因,于是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终归治不好病。而宗筋按摩疗法就是根据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辨证施治,整体调整,打通各个经络快速驱除病灶,恢复身体健康。在讲述宗筋治疗法之前首先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对于疾病的认识,二是关于疾病的治疗。

宗筋疗法 对于疾病的认识

改变认识疾病的错误观念,回到正确的中医认识论的轨道上来,关键是要找到病的根源。周老师通过多年对病因的分析研究,探查其病源,得出的结论是:一切疾病源于五脏和归于五脏,即落脏的观点。五脏是人体中医学说的五个大系统,而不是简单的五个具体脏器。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器官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他们是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绝对不能独立的看待某一个器官的问题,独立于静止的看问题是错误的。正确认识疾病,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1. 从脏腑的功能去认识疾病。大家都知道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那么当人的皮肤出现问题,于燥、趋裂、皮炎等,在给患者治疗的时候考虑到可能是肺和大肠有了问题吗?去医治他们的本源也就是肺和大肠了吗? 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反过来说当患者的肺或大肠出现问题时你是否通过治疗皮肤来医治他的病症了吗?再者当患者的肌肉松驰、 过硬、 酸痛等,这是脾胃出现了问题,因为脾主肌肉,可以通过推拿肌肉起到改善脾胃功能的治疗效果。筋、骨、血脉同理,内脏的疾必然有他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现象所蒙蔽。如耳鸣、眼睛干涩、鼻塞、嘴角烂等,都是脏腑的病态表现。耳鸣是肾水压不住心火,虚火上延而致,它关系着两个脏器的问题,在治疗中就应补肾水同时降心火。眼睛干涩是肝阴不足而产生的,因为肝开窍于目。中医所说的肝有问题并不是说肝脏有器质性的病变,而是它的工作能力的减弱。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脏器的质变之前都有一个量的积累。所以说病不是一下就得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积累刭极限人才会发病。那么当脸发干发皱、头发过早的白、指甲发于或过软等,我们又核如何去辨认呢?心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每个脏器都有它的功能及功能强弱的外在表象。根据其表象而判断出腔器本身所出现的间题,是中医诊断的方法之一。

2、根据经络的变化诊断疾病

经络学说是中医的精髓,经络是行气血、营阴阳、决生死,而处百病。针灸、按摩不懂经络,出口上手便是错。那么我们如何去认识经络呢?经络是行气的管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瘀在那里,那里就会产生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把经络中的瘀阻通开了,病自然也就好了。经络运行气血“内溉脏腑”,使五脏藏精、六腑转化的功能活动获得物质的条件保障。经络运输的气血“外溽腠理”,使肌体的皮肉筋骨,以及四肢关节保持正常的活动。经络“营阴阳”,通过表里贯通上下,使体内的脏腑与体表的五官九窍协调一致。经络调节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起到增强肌体的防御能力和抗拒外邪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根据经络的变化来确定它所居的脏腑的病变。如果患者小臂上方无故疼痛,并且疼痛点在大肠经络上,我们就可以推断患者是由于行寒饮冷所致,因为行寒饮冷伤肺,肺又与大肠相互表里。《内经》言:心肺有邪,沉于两肘;肝上有邪,沉于两腋;肾上有邪,沉于腘窝;脾上有邪,沉于两胯。现代病之一网球肘就是肺与大肠中的风寒所导致,只进行局部治疗是不会痊愈的。再说所谓高尔夫球肘,它的痛点在肘下方正好是心经和小肠经,这些病症都说明心脏出现了变化,而病症只不过是变化的反映点。正如同心脏病患者的背部心愈穴痛是一个道理。因此我们只有治疗患者的心脏才能使他的病症得到本质性的好转。又如膝关节肿痛、关节腔积液,这些病症都是脾胃的病症的反映,我们只需要治疗脾胃,病症自然也就消失了。诸如此类的病例很多, 总之,我们要通过观察经络上的不同表现形式来分析判断其脏腑的所属及病根。

3、从表象看本质(即一切疾病源于脏腑的病变)

《黄帝内经》中说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五条应该是我们诊治疾病的原则,但是它恰恰被现代诸多医者忽视了,或者是轻视了。如果我们能把中国传统中医精辟的理论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去,那么你就不会对疾病束手无措,感到茫和困惑了。上面所说的膝关节肿痛、关节腔积液在《内经》中就找到了根源,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与从经络走向上的解析,是一致的,与前面所讲的脾主肌肉、主四肢相吻合。我们举个例子,病例1:一患者胳膊无故肿胀而疼痛,其病因是,心和脾出现了问题,肿源于脾并四肢所属于脾,痛源于心,当对患者进行治疗脾与小肠经后很快得到了痊愈,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当皮肤出现了皮炎、皮疹、皮肤的痒疮。我们就应该考虑到他的心和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肺主皮毛。对于寒症,当寒入体后它首先侵害的是它所经过的脏腑,当不能马上得到医治或医治不当时,寒就会留于肾脏,这就是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的过程。当然也有直接寒气入肾的,也就是五劳七伤中所提到的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还有头部眩晕首先要考虑病人的肝胆是否出现问题再及其它。周老师强调的这五大原则对我们认识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的三点论述,就是周老师提出的认识疾病的观点,即“落脏”的观点。

玉冰曰:“宗筋...上洛胸腹,下贯髋尻又经背腹上头项。”:患胸腹病症的种类很多,如胸闷, 乳腺增生、乳房胀痛、腹部胀满及疼痛等,经过15-30分钟的宗筋筋按摩均可得刭缓解或硝除。(下贳髋尻,前面所讲的是上病下洽法)。这里所讲的是后病前治疗法,看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阴之所合也。注曰:宗筋夹脐下,合于阴器,太阴脾脉,似无关联,实为重要之结点。用宗筋可治疗:椎间盘凸出、腰椎滑脱、腰痛、腿痛等大部分腰部和腿部疾患;因宗筋又经背腹上头项,一些背部的疼痛、胸椎病、颈椎病等病症也可以用此法治疗。

经筋病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凸起,二是凹陷。凸起是一种阻的表现,它又分为硬、软、粘滑和经筋的清晰与浑浊。凹陷是气血严重亏损的表现,分为两种,在触摸时痛-与不痛,痛则轻,不痛则重。主要是触摸宗筋上的节结点看它是在那一条经络上,以确认是某脏腑的疾病,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治疗。

宗筋的治疗方法简单而易行。手法上用点、揉、拨、按,四种即可。做时要由轻到重,多数患者的宗筋的痛感非常强烈。宗筋疗法是内外兼治。它的治疗范围之广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可涉及到临床多科,人体各个脏腑器官,与其他中医疗法一样,它擅长于治疗急性功能性疾病 慢性病,疑难杂症等,因为它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抵抗力,调动人体潜能的一种方法。

注意二点:

一是剧烈的疼痛感,许多患者的忍受力有限,手法要先以轻为主,逐渐加重。在揉的过程中找病灶的结点加以点、按、拔,把结点拨开,那时患者的疼痛会逐渐减轻到消除。相应的病症或脏腑就会得到调理。其中有两个难点是轻重缓急的掌握和查找病灶点的准确与否。它的特点是诊断全凭手感触摸,治疗仅靠手的掌、指,实施捋、揉、点、按,操作简便,二是宗筋的特殊位置接近于私处,触摸时小心慎重,尤其是男按摩师治疗女性患者,要讲清楚,以免发生误解。

内容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