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灭亡启示录:拓跋宏凭空许愿埋祸患,胡灵太后东拼西补也徒劳

 四地闲夫 2023-03-25 发布于山东

公元528年,北魏军阀尔朱荣借口孝明帝元诩被胡灵太后毒杀,打着为元诩报仇的旗帜杀进北魏国都洛阳。

尔朱荣大军进京之后,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尔朱荣直接把胡灵太后以及幼帝元钊扔进黄河。

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沉太后及幼主于河。——《资治通鉴》·梁纪八

不管胡灵太后犯了什么错,尔朱荣作为臣子都无权擅行杀戮。元钊已经正式登基,作为臣子弑君更是大逆不道,更别提当时的元钊只有两岁多,这孩子能有多邪恶?

当初的董卓也只是废掉汉少帝刘辨,名声立刻变得迎风臭十里,更是引来了十八路关东联军讨董。现在的尔朱荣直接把太皇太后和皇帝打包扔进黄河,却只溅起阵阵水花而已。

如果董卓是乱臣贼子,那么尔朱荣是什么呢?

二、尔朱荣进入都城之后,大肆屠杀中央政府的达官显贵。

因纵兵杀之,自丞相高阳王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阳王略以下,死者二千馀人。——《资治通鉴》·梁纪八

这件事更是令人难以想象,据《北史》和《魏书》记载,被尔朱荣军队杀死的达官显贵有一千三百多人;据《资治通鉴》记载,被尔朱荣军队杀死的达官显贵有两千多人。

上至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下至正居丧在家的黄门郎王遵业兄弟,包括孝庄帝元子攸的兄弟,不分忠奸全部杀光。这些人里面既有汉化的鲜卑贵族,也有汉人贵族。

王衍等西晋名臣被石勒活埋,当时就有人痛骂石勒,说他亵渎名士,活该得不了天下。现在的尔朱荣杀了几千个达官显贵,当时竟然无人声讨他的罪行。而在一年多以后,尔朱荣更是大权独揽,北魏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他所控制。

如果石勒活该得不了天下,那么尔朱荣的大权独揽又该怎么解释呢?

从英雄史观的角度来看问题,结论很简单,自然是因为尔朱荣英明神武,比董卓和石勒这种无脑莽夫强太多了。

可真实的原因显然不是如此,历史没有这么简单。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太皇太后胡氏(胡灵太后)和幼帝元钊并不受人待见,而洛阳城那帮达官显贵被杀,更是没人觉得他们冤枉。

北魏灭亡启示录:拓跋宏凭空许愿埋祸患,胡灵太后东拼西补也徒劳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责任还得从魏孝文帝拓跋宏开始说。

拓跋宏在革俗汉化的过程中,将人分为三等,分别是“国姓”、“郡姓”和“庶姓”,又将门第分为六等,分别是“膏粱门第”、“华腴门第”、“甲姓门第”、“乙姓门第”、“丙姓门第”和“丁姓门第”。

这种把人按照出身分层次的做法,固然是两晋南北朝特有的陋习,但在拓跋宏的改革之下,全部被制度化了:所有的官位以血统来划分,只要你投胎投得好,成年之后必然可以获得相应的官职。

帝谓昶曰:“或言唯能是寄,不必拘门;朕以为不尔。何者?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若有其人,可起家为三公。正恐贤才难得,不可止为一人浑我典制也。”——《资治通鉴》·齐纪六

贵族之所以被称为贵族,一是他祖上为国家立有大功,他可以享受祖上余荫;二是贵族的数量稀少,就算他们瞎折腾,也顶多当个纨绔子弟而已,对国家的危害不会太大。

可拓跋宏在革俗汉化的过程中,大力削弱强势贵族的影响力,并将之转移给皇族和普通官员,形成资源分散,方便自己管理和集权。

所谓的集权,并不是把所有权力都归于皇帝手中,那皇帝早晚要累死。

所谓的集权,是提高皇权的影响力,使得“皇帝才能分配资源”这种思想深入人心。只要达成这个目的,皇帝的集权才算成功。

拓跋宏去世之后,他的继承人元恪开启了战争模式。整个北魏变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几乎年年征战。在这种背景下,集权更是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经过这两代“大有为之君”的通力协作,整个北魏的上层社会已经被养得肥硕无比。在这种背景下,豪门士族绝不可能威胁皇权,但整个上层社会也已经失去了积极进取的动力。

人性就是如此可笑:当你有机会更进一步的时候,你会开足马力努力奋斗,而反对你的人则会说你“野心勃勃”;当你没有机会更进一步的时候,你会混吃等死得过且过,在外人看来,你就是一条连“666”都不会喊的咸鱼。

这种后果是非常可怕的,经过了几十年的潜移默化,整个洛阳肯定早已被各种贵族及其后代塞满,整个上层社会暮气沉沉,大家不是抢着当官就是争相斗富,而执政者胡灵太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导致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

如果用一种较为形象的语言来形容,我们可以这样说:

拓跋宏借了大量高利贷,整个北魏进入了超前消费模式,于是在拓跋宏的英明领导之下,北魏的实力突飞猛进;

元恪借助这股突飞猛进的势头,一举拿下整个中原,北魏因此进入全盛时期;

而到了胡灵太后时期,高利贷花得差不多了,那一批二十年前出生的贵族们已经长大,北魏政府必须开始还债!

北魏灭亡启示录:拓跋宏凭空许愿埋祸患,胡灵太后东拼西补也徒劳

可问题是:北魏中央政府怎么可能消化这么多贵族呢?哪有这么多官位给他们呢?

在这种背景下,名臣崔光制订了新的人事制度,简单地说就四个字:“论资排辈”。

很多人看到这里一定会轻蔑一笑:这种水平的人还敢称名臣?

事实上,崔光绝对是北魏末期的一流名臣,因为他的道德和才能都是一流的,也是受到众人认可的。可就是这样一个受到众人认可的人,居然也只能制订出如此可笑的人事政策,当时的情形有多复杂,大家可想而知。

崔光制订的人事制度一出台,整个北魏的上层社会一片哗然,反对声不绝于耳。可胡灵太后思来想去,发现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最后还是只能这么办。

不能公然拒绝贵族们的要求,因为这是拓跋宏的既定国策。如果胡灵太后胆敢否定这一政策,只能证明她不想在朝堂上混了。

不能全盘接受贵族们的要求,因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北魏的确家大业大,但如果养了这么一大群蝗虫,再大的家业都要被他们啃光。

一个男人生两个儿子,未来要再安排两个官位给儿子;两个儿子生四个孙子,未来还要再安排四个官位给孙子。生三个呢?生四个呢?学过平方差的人都应该明白这有多可怕,什么帝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呢?

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番:如果你是帝国执政者,当你面对这样一群堪比蝗虫的贵族,铺天盖地的朝你飞奔而来,你想怎么做?你能怎么做?你会怎么做?

第一个问题考验你的逻辑能力,第二个问题考验你的执行能力,第三个问题考验你的政治手段。想清楚之后,我不认为有谁能比崔光和胡灵太后做得更好。

这种“论资排辈”的人事制度虽然可笑而愚蠢,但它确实可以有效缓解北魏的危机,但也只能缓解,却无法解决。

北魏灭亡启示录:拓跋宏凭空许愿埋祸患,胡灵太后东拼西补也徒劳

在“论资排辈”的人事制度出台之前,司空祭酒张仲瑀还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堵死军人进入中央政府的门路,把所有的升迁机会都留给洛阳的官二代们。而且理由找得也很符合当时的政治正确:那帮丘八凭什么和高贵的贵族们平起平坐呢?

魏征西将军平陆文侯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资治通鉴》·梁纪五

可就在张仲瑀提出这个意见后不久,他全家都遭了大祸。军人们联合起来,放火把张仲瑀家的房子烧了。张仲瑀的哥哥被困在房子里活活烧死,张仲瑀的父亲被打成重伤不治身亡,张仲瑀幸存,却也身受重伤。

遂持火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辱极意,唱呼动地,焚其第舍。始均逾垣走,复还拜贼,请其父命,贼就殴击,生投之火中。仲瑀重伤走免,彝仅有馀息,再宿而死,远近震骇。——《资治通鉴》·梁纪五

这个消息足够骇人听闻了,帝国官员居然如此没有安全感,大家都在等着,看看执政官胡灵太后会怎么处置这几个胆大妄为的军人。

胡灵太后的做法却是惩治首恶,胁从不问。总而言之一句话:和稀泥了事。而张仲瑀的建议也被无限期搁置,没人敢再提。

胡太后收掩羽林、虎贲凶强者八人斩之,其馀不复穷治。——《资治通鉴》·梁纪五

很多人据此判断:胡灵太后无能,才导致这件事没能被很好的处理。可如果了解当时的大环境,会发现胡灵太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胡灵太后在执政期间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在为孝文帝拓跋宏和宣武帝元恪收拾烂摊子。

军人火烧张仲瑀家的房子,只是怨恨他罔顾军人利益,绝不是要反政府。如果胡灵太后对他们的行为追查到底,本身就是自讨没趣的行为。因为追根究底,谁敢明目张胆地堵死军人进入中央政府的门路呢?

北魏灭亡启示录:拓跋宏凭空许愿埋祸患,胡灵太后东拼西补也徒劳

就在军人闹事的五年之后,北魏边军搞了一个更大的新闻:北方六镇集体叛乱,史称“六镇之乱”。

北方六镇就是指北部边防地区的六个军镇。自东而西分别是怀荒(今河北张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西北)、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怀朔(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和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

六镇的叛乱其实早有预兆,广阳王元深曾在报告中指出:边境的人只能当小吏,而留在洛阳的人却能当大官,所以很多人都逃离六镇。

本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同族留京师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即为清途所隔,或多逃逸。——《资治通鉴》·梁纪六

根据元深的报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拓跋宏迁都的时候,应该考虑过北部地区的安定问题,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贵族和士人留在了六镇。

可随着洛阳城贵族暴增,使得北魏其他地区的选拔途径被堵塞,以至于想当官的人都得削减脑袋往洛阳挤,继续留在当地的基本都是没有门路的人。

六镇叛乱并不是由高级长官领衔进行的,而是底层兵士聚众杀死高级长官之后的行为。这只能证明一点:当时真是“官逼民反”。

虽然领衔叛乱的人并不是什么底层百姓,但他们居然可以聚众杀死长官,这说明底层对现有统治秩序强烈不满。否则,底层很难齐心做出这种以下犯上的事。

北魏的衰亡是从六镇叛乱开始的,这是北魏末年最早发生叛乱的地方,因为北魏的军政重心南移,无法继续保持对北部边境的控制力度。

而随着洛阳城内贵族数量的暴增,其他地区的选拔途径被堵塞,当地贵族和士人纷纷逃离,留下的都是充满尚武精神、崇尚好勇斗狠的利益群体。在官逼民反的背景下,这一带最先发生了混乱。

对于任何一个正常国家而言,孤立的叛乱都只是疥癣之疾,随手就能平定。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通常都可以集全国之力压制叛乱。

但如果某一地区的叛乱并不是孤立的,反而是一根导火索,那事情就比较严重了。因为这种叛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大部分地区烽烟四起,国家想要集全国之力压制叛乱会变得非常困难,而且通常是此起彼伏无休无止,使得国家机器运转失灵,最终黯然倒塌。

对于镇压六镇叛乱,北魏可谓是想尽了办法,甚至不惜向死敌柔然求援。但事已至此,北魏大势已去,参与叛乱的人越来越多。

这种叛乱并不是某位野心家推动的,所以他的生机必然会源源不绝。北魏或许能够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获得一些胜利,却依然只能发现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叛乱分子越剿越多,叛军势力越剿越强。

当尔朱荣进入洛阳的时候,北魏中央政府所能真正掌控的区域,大概只剩下以洛阳为中心的一小块区域了。

这也是尔朱荣敢于在大肆杀戮的原因之一,因为此时的北魏早已是一个空壳,那帮垄断仕途的官二代们就是一群活废物。

此时的尔朱荣并不是什么乱臣贼子,反而更像是一个行侠仗义的江湖大侠。当大家期盼着尔朱荣会做些什么的时候,尔朱荣并没有令大家失望:先是把胡灵太后和她立的傀儡皇帝扔进黄河,然后转头对着那一堆人形蝗虫大砍大杀。

整个帝国对此只有震惊和欣喜,却没有愤怒和伤心。犯下滔天大罪的尔朱荣并没有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反而成为了世人崇拜的偶像人物。大多数叛乱者见到尔朱荣,就像水浒好汉见到了“及时雨”宋江哥哥,纳头便拜。

北魏灭亡启示录:拓跋宏凭空许愿埋祸患,胡灵太后东拼西补也徒劳

巅峰时期的北魏疆域大概有230多万平方公里,北至河套(内蒙古),南至江淮,东至渤海,西至流沙(中亚)。可只过了一年时间,尔朱荣就成为了这偌大帝国当之无愧的霸主。

从这个角度来看,北魏的灭亡绝不是胡灵太后一个人造成的,因为她根本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弄出一个如此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很多人认为:尔朱荣之所以进京,全怪胡灵太后毒杀孝明帝元诩,才捅了这么一个天大的篓子。

这事到底是真是假还两说,就算胡灵太后真的毒杀了元诩,那又怎么样呢?此时的北魏早已摇摇欲坠,只是缺一个推手而已。

胡灵太后之所以会变得臭名昭著,不过是因为胡灵太后是亡国太后,史书习惯性地以成败论英雄而已。真要清算北魏的灭亡原因,主要责任还在于明君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魏灭亡启示录:拓跋宏凭空许愿埋祸患,胡灵太后东拼西补也徒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