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408·出使高丽、辽国不辱君命:韩国华

 文石斋 2023-03-2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408·出使高丽、辽国不辱君命:韩国华

    韩国华,字光弼,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宋史·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三十六》有传。

    本传记,国华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考中进士,以“大理评事”官职实任泸州(治今四川泸州)通判,其后就地升官职为“右赞善大夫”。3年任满还朝,受任彰德军(治相州,今河南安阳)节度使府“判官”,升官职为“著作佐郎”、“监察御史”。

    雍熙二年985,朝廷命国华以“太常少卿”的名义官职,出使高丽。其时宋太宗正准备北征辽国,因为高丽与辽国接壤,屡次被辽国侵犯,指示国华带着诏书晓谕高丽计划北征之事,且令高丽发兵攻辽,西进与宋军会合。

    国华到达高丽,却发现其风俗颇为凶暴,不受约束,且仗恃地势险峻,拖延着不立即执行宋太宗的诏旨。国华见状,给高丽国主写信,向其说明朝廷威德,告诫其应该遵守臣子的礼节,尽快遵旨而行,否则天朝大兵东下,将无以逃脱责罚。高丽国主看后俯伏听命。

    国华还朝,宋太宗赐予他五品以上官员才能穿戴的红色官服、银鱼袋。

    雍熙三年,国华改官职为“右拾遗”、“直史馆”,实任国家信访机构之一“登闻院”长官“判鼓司、登闻院”,不久改任国家最高财政机构“三司”所属“开拆司”推官。

    四年,升开拆司长官“判开拆司”,再升官职为“左司谏”,实任三司“盐铁部”官员“判官”。

    淳化二年991,辽国向宋朝“请和”,朝议怀疑辽国不是真心,派国华出使河朔地区,观察辽国动静,国华侦得辽国全部诡诈计谋,奏报给宋太宗。

    宋朝建立后,形成一个惯例,宋太祖、太宗每年都会在御花园赏花,举行便宴,招待昭文 ﹑集贤﹑史馆等“三馆”学士。

    三年春,国华与潘太初借受到宋太宗召见、回答政务咨询的机会,向宋太宗上言,称二人所任官职为中书、门下两省的清要官员,却因在财政部门“三司”任实职,不能参加御花园赏花宴,希望兼任“三馆”职务,得到参加宴会的待遇,宋太宗即日任命二人兼任昭文馆官员“直昭文馆”。两天后,二人参加了赏花宴。三司属官兼任“直馆”,自国华等始。

    不久,国华得授官职“刑部员外郎”,实任三司“勾院”长官“判三司勾院”,再任“盐铁判官”,又任“左计”判官,不久,任三司所属盐铁、度支、户部等3部“勾院”长官“都判三勾”,宋太宗且赐予他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的金印、紫绶带。

    后国华改官职为“兵部员外郎”,升“屯田郎中”,实任京东路(治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转运使,改陕西路(治延安府,今陕西延安)。旧制,朝廷为川、陕地区的官员发放俸禄,都是用铁钱,但铁钱较铜钱比价很低,导致两地官员大多缺钱,国华到任陕西后,上奏宋太宗,请求增加了两地官员的俸禄额度。

    其后,国华升官职为“都官郎中”,入朝任“大理寺”官员“判大理寺”,改官职为“职方郎中”。

    其后,因审理其他部门转送的案件有误,宋太宗指示另一官员梁颢替换了他,命他离朝,出任河阳府(治今河南孟阳)知府,改潞州(治今山西长治市潞州区)知州。潞州所属河东路(治今山西太原)转运使向宋太宗上言,称国华善于安抚招集百姓,做供应物资之事很干练,宋太宗下诏褒奖了国华。

    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朝廷又派国华以“秘书监”名义官职出使辽国,回国后巡视、安抚江南地区,回朝任开封府“判官”。期间,宋真宗到巩县(今河南巩县)拜谒祖宗陵墓,召宋太祖三女婿魏咸信从曹州(治今山东菏泽)回朝扈从,命国华暂代曹州知州。

    不久,改国华官职为“太常少卿”,出任泉州(治今福建泉州)知州。

    大中祥符初年1008,升官职为“右谏议大夫”。

    四年1011,国华任满回朝,行至建州(治今福建建瓯),在驿站去世,享年55岁。朝廷按“恩荫”惯例,赐予他儿子韩珫“进士出身”身份。

    本传最后记,国华体貌魁伟,性情纯洁真挚,得到时人的赞誉;有子琚、璩、琦,都考中进士,尤其韩琦,在宋英宗、神宗两朝任宰相,《宋史》也有传。

    《宋史》传后之“论”说,国华出使高丽、辽国不辱君命,有值得称道之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