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叔伦《越溪村居》: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墙头草说 2023-03-25 发布于山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尽千帆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最美的风景就在自己身边。唐代诗人戴叔伦隐居山村之后,寻得了最美的春景,便写下了《越溪村居》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年来桡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黄雀数声催柳变,清溪一路踏花归。
空林野寺经过少,落日深山伴侣稀。
负米到家春未尽,风萝闲扫钓鱼矶。

“年来桡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漂泊无定的我近来寄居在山寺之中;在春山掩映中的山村中与人悠闲地谈话。诗人漂泊半生,终于在这座小山寺中暂时安顿下来,心境也随之变得恬淡安闲。在这里,生活虽然清贫,但精神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于是,在草木蔓发,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悠然地与山村中的村民闲谈,在平实的时光里,感受到了一份美好。

“黄雀数声催柳变,清溪一路踏花归”,数声黄雀的啼唱催促着柳色绽青;清澈的山溪一路欢唱着踏春归来。在越溪之畔的小山村里,诗人走进自然,感受春天的律动。黄雀声声啼唱,仿佛是在催促着杨柳的萌动;清溪一路欢唱,好似是踏春归来时的欢歌。在诗人的笔端,“黄雀”和“清溪”都具有了人格,诗人与它们,仿佛是久别重逢的老友,在东风里,共同沉醉在春光里。

“空林野寺经过少,落日深山伴侣稀”,坐落在渺无人迹的山林中的寺庙少有人来;身处暮色深山中的我同伴稀少。诗人隐居于此,体会到了难得的清静。山寺坐落在幽深的山林,少有人来;诗人独处于暮色下的山寺,不觉孤独。在独处的日子里,他安顿流浪的心灵,他忘怀过往的得失,他过上纯粹的生活,他尝试探寻自然之美,感受天人合一。

“负米到家春未尽,风萝闲扫钓鱼矶”,外出买米返家后春天尚未过去;清风拂动青萝悠然扫过溪畔的青石。诗人隐居于此,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为维持生活,他需要不时出外买米,接触红尘喧嚣。幸运的是,买米归来之后,春天依旧在,于是,在轻柔的春风中,他闲坐在青萝掩映下的溪畔青石上,垂钓。此时,春山、春水,一人,一钓竿,便是整个世界。

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终其一生,所追寻的,无外乎“心安”二字。诗人是幸运的,他在越溪之畔的山村,寻得了心灵的归宿。可是,你我,又将在何处寻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