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俊峰 | 清明时节忆先父

 大河文学 2023-03-25 发布于河南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清明时节,不免又想起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王天锡,生于1926年,卒于2003年,享年七十八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一直在坡头、轵城两镇教书,还算小有名声。那个时期,不论我走到哪,只要一提父亲大名,不少人都说“知道,知道,王老师还教过我呢。”,好像我无论何时何地,总能戴着父亲的光环,总能蒙受父亲荫蔽,在父亲的浓荫下乘凉,在父亲羽翼的庇护下成长。

是的,我在本村上小学时,一直是班长,少先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好像老师就是看我父亲的脸,一路给我开绿灯。等到去泽峪上完小时,十年动乱开始了,因为家庭成份高,我一下子从天堂跌到了地狱,一夜之间便成为小富农娃,受尽了精神折磨,可老师们因为父亲的缘故,也一样对我很好。到上初中时,刚好实行老师归队,村里办起了初中,父亲便成了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这三年,在父亲身边,同学们都还高看我一眼,从没受过一点气。而且是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成绩越来越好。可到上高中时,因为那时是推荐制,出身不好肯定是上不了的。在我彻底绝望之时,父亲为我争取了一个可教子女指标,这才圆了我这个梦寐以求的高中梦。高中毕业,父亲又凭借我自己家哥的关系,把我送进了纸厂当了工人……甚至后来,我都三、四十岁了,还因为工作调动的事,麻烦父亲大早上跑去曾是父亲学生的局长门口堵门。更不忍心的是,父亲退休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还总是一如既往地含辛茹苦,为我们姊妹们带孩子。哎,每每想到这些,我都很惭愧,父亲为我做了这么多,我又为父亲做了什么呢?从父亲退休到去世,除了管他吃住,我带过他出去玩过一次吗?哪怕只是济源王屋山、猕猴区,也从没和他一起去过。当然,那个时候的确忙,当个又是副校长,学校事多,总是早上五六点到校,夜里十点左右到家,整天忙忙碌碌,晕晕乎乎,但那些能作为不孝敬父亲的理由吗?200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当我正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门卫匆匆跑来告诉我,说父亲病重,要我赶紧回家时,我彻底懵了,忽然想起,我已两周没回老家看父亲了,这次会是永别吗?我撂下学生,急匆匆往家赶。可不到门口,就听到一片哀声,我扑通一声,瘫软在地上。父亲就这样永远离我而去了……现在想想,确实很后悔,“尽孝应尽早”我明白的太迟了。

父亲命很苦,三十多岁时,母亲积劳成疾,不幸离开人世。从此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把我们姊妹六个拉扯长大,其累其苦谁人能知,谁人能比!可父亲从无怨言,从没对生活失去信心。面对儿女时,总是露出幸福的笑容。我记得那个年代,家里姊妹多,而且都很小,不能去地挣工分,但是都很能吃,年年都是确粮户。一年每人只能分七八十斤小麦,粗粮也只能分几十斤。那个时候,萝卜和红薯片便是全家一年的主粮。我记得有一次,父亲星期回来,倚在门口看着我们姊妹几个围着一大盆水煮萝卜丝津津有味地抱着往嘴里塞,面上还带着苦涩的笑呢。现在想起来,那时,他的心里是多么地苦!

凭父亲当时人民教师的身份,凭父亲德才兼备的条件,续个弦还是没问题的。多少人给他说媒,多少人良言相劝,可爸爸从不吐口。总是说,孩子们都够苦了,我不能再让他们受后娘的气。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们一个个长大了,成家了,他的孙辈在他的看护下也一个个长大了,他却一天天变老了,仍是孤苦一人。后来,忽然有一天,他对我说,他想找个老伴。我很支持他。可后来,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说:“你哥你姐家庭条件都不好,我就这点工资,还得贴补贴补才行。不找了。"父亲就此永远打消了这个念头,从此孤独终老。

在父亲的心里,只有儿孙,从不想自己。孩子们做什么,他就吃什么。从不说咸说淡,也从不说稀说稠。穿衣总是一件衣服穿到烂,从不舍得买新的贵的。你劝他,他总是说,这衣服不是挺好吗,花那闲钱干啥?而且在他病危时,医生说如果打蛋白的话,估计还有救时,他听到后,却说,算了吧,太贵了!没有钱了!唉,一辈子,他总是那么节俭!让人不忍视听。

父亲在我们心里,永远是家里的顶梁柱,永远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但他在学生及街坊心里,他就是一位受人尊重的良师益友。他从教四十余年,不管是在坡头连地、轵城完小,还是回到老家泽乔联中,一生所教学生无数,桃李满天下,只要说起父亲大名,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赞不绝口的。他人品好,从不嫌贫爱富,差生优生一视同仁;他水平高,学生们都爱听他的课;他为人善良,同事们都听从于他。特别是在泽乔联中,他就是全校师生的主心骨,定海神针。那些年,泽乔联中,那可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名校,教学成绩那可真是响当当的,这里面,有父亲不少功劳。父亲确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

一转眼,父亲离世已经二十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他。 


作者简介

王俊峰,河南济源人,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喜爱阅读、写作和书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