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均5000不如送外卖!警惕愈发拉大的地区分化!

 skysun000001 2023-03-25 发布于北京

最近同时出现的两组统计数据可谓把2023年的萧条形势反应的淋漓尽致,一个是中金公司发布的中国家庭人均收入统计表,按表中的数据推算,在中国月人均收入只要在5000元以上就可以击败全国95%的人了。

按这个数据只要你工资5k以上就妥妥的是人生赢家了

这个数字真的不高,要知道在二线城市送外卖也基本能混到6、7千的月薪,即便考虑到这是3口之家的平均估算,那么外卖小哥的个人收入也妥妥能击败80%的中国家庭,但这个数值跟所谓的中国梦相距甚远,甚至有人说如果按这个收入计算,那么一线城市的新移民将会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子。

但明显一线城市并不在所谓的平均数之列,因为根据北京市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北京市最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万元,平均到一个月依旧有6000 块,所以如果把上面两组数据合起来看,那么可以“武断”的说只要在北京工作的上班族就已经击败了全国95%的人,哪怕两组都有被平均的人,那么从总数上看北京人也早已赢在了起跑线上,那么如何看这样的地区性差异呢?

土地财政下的困境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大家已经都明白一线城市的发展会客观上把周围地区的人才和投资吸引到自己的土地上,然后再用本身的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向外部市场倾销,进而造成强者愈强的经济局面,这个模式在经济总体向上的时候弊病还不明显,因为国家会利用税收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将一线城市过度聚集的财富向其他地区转移,进而形成新的购买力和生产资料,保证经济秩序的运行。

这里的经济很可能与你无关

但要命的是如果经济不好的时候,那么地方经济就不再靠实体支撑,而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房地产拉动,这时候地方政府卖地得来的收入可就不再参与统一的二次分配了,而是全进了本地自己的腰包,这个时候的局面就是一线城市房价最高,房地产拉动效应最明显,那么就业和财富增长就会加剧周边地区的人向它流入,而一线城市流入的人越多,那么对房地产的需求就越猛,交给土地财政的钱就越多,但这部分钱可并不进行二次分配,分税制的弊病也就显露出来了,一旦实体经济不行那么炒房模式就会死灰复燃。

一线城市“重灾区”

虽然国家已经对“房住不炒”的概念三令五申,但一线城市始终是对保房价有着深深的执念,就在全国房地产一片哀嚎之时,细心的人可能发现北京的房价已经开始慢慢上涨了,2月份一些个别楼盘的环比上涨幅度甚至超过了14%,这个力度还是很吓人的,关键是土地财政有地方独享的特点,很难带动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比如著名的“环京陷阱房”曾经一度炒作到接近2万一平,奈何短短3年功夫就经历了腰斩式的暴跌,只留下一地鸡毛的断供楼可供瞻仰。

当年的环京房让多少人欲哭无泪

一线城市明显不在平均之列

所以如果土地财政再次成为拉抬经济的主要手段,那么可以预见的是1线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割裂现象会更严重,而且消费力很难通过税收转移到大多数人手里,届时有限的就业机会将更多的集中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周边地区的房价会进一步下降,一升一降之下虹吸效应拉满,受苦的只有老百姓。

所以提醒大家要紧盯一线城市的房价动态,避免成为大厦崩塌时的财富炮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