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子优|恢弘文化自信,奔赴星辰大海

 120035948@qq.com 2023-03-26 发布于江西
恢弘文化自信,奔赴星辰大海

文/何子优

恢弘文化自信,奔赴星辰大海

——读《中国文脉》有感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瞻仰文明的磅礴,上下五千年历史,成无数佳谣,非短短三十六万字可以诠释;驻足当下,展望未来,跨越时间的维度,纵横九万里山河,作《中国文脉》,悟盈几三十六万字以启今朝。

《中国文脉》可以说是一本简明的中国文化史,初读味苦,尔后便酣畅淋漓。余秋雨先生以实地考察的求实精神,为读者展现了一副极具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的文化宏图,从上古时代到今朝,从爱琴海滨到长江之畔,所述纷繁可感,作者从“尚贤”“尚同”感悟到墨家最纯粹的爱,从《史记》中品悟到司马迁忍辱负重背后最真实的真善美,本书的文化内涵:人不是纯粹的人,而是别具一格的文化形象。情感渲染上,本书也并非孤立的进行情感表达,而是将同时代的中外文化联系起来考察,进行反思比较。如在《稷下学宫》一章中,作者将稷下学宫与雅典学院联系起来,阐述了二者都是人类文明的轴心,同时也指出中国文脉的遗憾之处:缺少详实的具体记录。这种独到的手法,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文脉》对于文化的内容也具有独到的理解,交融知性感性,发人深省,引人共鸣。在《笔墨历史》与《感悟神话》两章中,作者认为文字是文明的载体,而神话,铸就了民族的精神,中国文脉因二者而成形,此二者又影响中华民族此后五千年。正如萧兵先生所说:“用神话讲文化,由文化讲神话”,神话传说都是流传在族民口耳之间的经典故事,是中华民族活态文化的重要资源,不仅是展现了960万平方土地上的异域风情,更是塑造了多元一体的文化形象,值得传承。

《中国文脉》所体现的历史哲思也是别具魅力。本书一直保持理性的情感基调,在浩瀚的五千年历史中,缅怀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追思历史文化,从而升华到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在《乱麻蕴藏》中对于陆游和辛弃疾的概述中,朔北风尘,沙场剑戟,屡战激昂,青丝白首仍怀家国之精神,豪迈而苍凉的美学风格,万古长青,体现的是对他们身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的赞美和当下人们继承的希望。因为对历史,民族精神的热爱,在看到明清之际玷污集体人格最严重的负动量是小人,他呐喊:“我们居然常常把它忽略了,遗忘了”;在看到满清之后,历史已入黄昏,文脉已在打盹,他叹道:“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背后蕴藏的,是对文化振兴,以史为鉴的高呼。正如李敏霞在《略谈余秋雨的历史散文创作》一文中评价:“用自己的体悟来关照民族兴亡文化是非,文章也就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文化自信源于对本民族文化深深的依恋与认同,也源自于以文化为支撑的家国发展。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不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要发展,推动其实现的精神力量也要发展,文化的基因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不啻微芒,造炬成阳,作为新时代青年,《中国文脉》教会我的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史为鉴,在当今交融互鉴迅速发展的局势下,增强文化自信,积极“走出去”,拥抱“引进来”,带着五千年年底蕴,奔赴下一场山海。

(指导老师:朱力群)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