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操作考试中经常考的。#大有学问# 下面介绍一下操作流程,全程需注意无菌操作,以及保持医患沟通。 术前准备- 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 了解病史,确认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口述);
- 核对患者信息:床号、姓名;
- 告知腰穿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
- 安抚患者情绪,测量生命体征(口述),嘱患者排空膀胱。
物品准备- 准备物品前洗手(口述)。
- 准备所需物品,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
- 龙胆紫。
- 一次性腰穿包。
- 手套。
- 消毒药品。
- 麻醉药品。
- 抢救用药。
体位准备- 洗手(接触病人前)
- 协助病人摆好体位:
- 硬板床上,左侧卧位,靠近床边,背部与床面垂直,屈颈抱膝(使病人头向前胸部屈曲,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
- 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
- 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 *如果病人太瘦,可以在腰下垫一下东西。
定位以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穿刺点(相当于3、4腰椎棘突间隙);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龙胆紫标记穿刺点。 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如果你摸到的是棘突,那就是L4,如果是椎间隙,那就是L3-4椎间隙。 消毒、铺巾-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 打开腰穿包,戴无菌手套,检查包内物品,穿刺针是否通畅,针芯是否配套。
- 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顺时针同心圆消毒,中间不留白,直径15cm,每次消毒范围小于前一次,末次范围大于孔巾直径。
- 铺无菌洞巾。
麻醉、穿刺- 麻醉:
- 核对麻药,2%利多卡因。
- 由穿刺点逐层麻醉:先皮下注射打皮丘,然后垂直皮肤进针,逐层麻醉,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血液、脑脊液后,方可推注麻醉药,至椎间韧带。
也有的方法是:局麻打皮丘后,直接将针头垂直刺入,如果层次感好,没有阻力,这就是椎间隙,再往外退,如果感觉不好,再次选位。在考试打分表上,这种做法不多见。
- 穿刺:
- 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防止皮肤滑动使针走歪),右手持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可略向患者头部方向偏斜,针尖斜面向上。
- 一般成人进针约4-6cm时即可突破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有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
- 慢慢抽出枕芯,见脑脊液流出表明穿刺成功。
 最好将斜面平行于矢状面的方向,以免切断韧带 测压、收集标本、拔针- 连接测压管(持测压管的手法正确,右手食指封闭测压管上端,避免冒管)。
- 嘱患者缓慢伸直双腿(避免腹部受压影响测压的准确性),正确读出压力值。
- 收集脑脊液标本,第1管不送细胞计数及分类。
- 拔针:抽完之后,重新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1-3分钟,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
穿刺结束后处理- 测生命体征(口述)。
- 术后嘱病人保持去枕平卧体位4-6h,穿刺部位避免沾水,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 处理医疗垃圾:利器→利器盒,与患者接触的物品→黄色垃圾袋,其余→黑色垃圾袋
- 摘手套、洗手。
- 标本送检,完成操作记录。
补充知识:1、腰椎穿刺的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 -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和脑炎。
- 疑诊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头CT阴性,或与脑膜炎疾病鉴别有困难时。
- 脑膜癌瘤病,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脱髓鞘疾病及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脊髓病变和多发性神经根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为某些诊断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如痴呆、器质性精神症状、克雅病等提供确诊依据。
- 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如压颈及压腹试验,确定椎管梗阻和颅内压异常。
- 腰穿注入碘造影剂及椎管造影,或鞘内注射放射性核素进行脑室、脊髓腔扫描。
(2)治疗性穿刺: - 鞘内注射药物治疗,如隐球菌脑膜炎、脑膜癌病等。
- 结核性脑膜炎定期腰穿放出脑脊液,可减少炎性刺激、蛛网膜粘连和减少交通性脑积水发生。
2、腰椎穿刺的禁忌症: - 颅内压明显升高,或已有脑疝迹象,特别是怀疑后颅窝占位性病变。
- 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脊柱结核或开放性损伤。
- 明显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素质者穿刺易引起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及硬膜外出血,血小板<50000/mm3时仅限于急诊指征时可行腰穿,正在应用肝素或华法林的患者操作前应谨慎评估。
- 开放性颅脑损伤者。
- 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已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的急性期及严重脊柱畸形者。
- 处于休克、衰竭、濒危状态的患者,严重躁动不安、不能配合的患者。
- 麻醉药物过敏。
3、腰椎穿刺的并发症: - 最严重的——脑疝:最危险并发症,多见于术前不清楚有颅内压增高或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其腰穿后引起沟回或枕骨大孔疝,延髓受压危及生命。处理:停止放液,给予强力脱水剂。
- 最常见的——腰穿后头痛:腰穿后颅内压低所致,平卧时头痛减轻或缓解,坐位或站位症状加重。治疗:补充液体如生理盐水500~1000ml,或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咸食,少进甜食,以免利尿,卧床休息,一般5~7天缓解。
- 最常见的风险——腰穿失败
- 马尾或圆锥损伤:腰背痛及神经根痛,多为穿刺不顺利或穿刺针损伤神经根引起。
- 感染: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和椎间盘感染。
- 蛛网膜下腔出血。
4、如何预防脑疝? - 术前检查:查看有无视乳头水肿,阅片看有无颅内占位,有无脑疝早期征象。
- 如果测压管液平升高很快,要用手指堵住测压管上端,使液平放慢或间断上升。
- 如果脑脊液压力过高,可将枕芯插入,半堵针孔,使脑脊液缓慢流出。此时留取脑脊液不可过多,也不可进行动力试验。
- 脑脊液压力过高者,腰穿术中可给予20%甘露醇静点,再放液送检,或仅将测压管内脑脊液送检,终止腰穿。
5、如何预防腰穿后头痛? - 尽量选用较细的穿刺针,进针时针尖斜面应与脊柱轴线平行,以免硬脊膜损伤。
- 留取脑脊液不宜过多。
- 腰穿后去枕平卧4-6小时。
- 术后多饮水,必要时静点生理盐水。
6、压腹试验(Stookey试验) 可了解针头是否在椎管内,以及下胸段及腰骶部的脊髓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令助手用手掌或握拳深压患者腹部: - 如果脑脊液压力迅速上升;去除压力后,压力迅速下降,说明穿刺针头确实在椎管内。
- 如压力不升或上升缓慢,谓之压腹试验阳性,说明下胸段以下蛛网膜下腔梗阻,或针头不在椎管内。
- 腰穿针和测压管不通畅亦可呈阳性,所以要提前检查通畅性。
7、压颈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指压法 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15秒;然后再压迫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凡颅压增高或怀疑后颅窝占位者,禁做此实验,以免脑疝。 - 压颈试验阴性: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100-200 mmH20以上,解除压迫后10-20秒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示蛛网膜下腔通畅。
- 压颈试验阳性: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提示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提示有不完全梗阻。
- 如果压迫一侧颈静脉,脑脊液压力不上升,但压迫对侧正常上升,常提示该梗阻侧的横窦闭塞。
8、腰椎穿刺时,患者感到一条腿放电样疼痛说明? 说明穿刺时刺激到了同侧神经,应调整进针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