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毛泽东带话萧子升望他回国,萧子升狠心拒绝,后来怎样了

 铁血老枪 2023-03-26 发布于上海

1955年,我国派遣了一支文艺团前去乌拉圭进行访问。在出发之前,毛主席特地把团长找来,认真嘱咐道:你到乌拉圭之后,设法联系一个叫萧子升的中国人,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希望他能回来。

文艺团到达乌拉圭之后,团长立马联系萧子升,并准备登门拜访。然而,当得知团长来意后,萧子升直接拒绝见面,坚决表示不回国。

被毛主席邀请回国的萧子升是何身份,他为何要拒绝回去呢?

文章图片1

晚年萧子升

年少情谊

萧子升出生在湖南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从事教育行业。年少时跟随父亲来到东山高等小学堂,在这里遇到了大他一岁的少年毛泽东。

后来,毛、萧二人考入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之前退过学,比萧子升晚三届。他们在这里相处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友谊却迅速升温。

毛泽东在求学期间,有次放假未回家。因学校封校,宿舍住不了。毛泽东囊中羞涩,只好去摆地摊。萧子升知道此事后,专门抽时间陪毛泽东摆摊。人多时,二人叫卖东西,没人的时候就兴致盎然的讨论学说。毛泽东因此还给他取了绰号“萧菩萨”。

在1917年的夏天,即将要放暑假了,毛泽东跑去找正担任教员的萧子升。他问:你的课程还有多久会结束?

萧子升回答:还有两周便结束,我有个想法,趁着这个长假期当回“乞丐”。

毛泽东十分讶异,连忙问怎么突然有这个想法。

文章图片2

其实萧子升还是学生的时候,已经有过两次“行乞经历”。

第一次他从天不亮便开始出发,一直朝着乡下走。走到饥肠辘辘的时候便去找附近人家讨要食物,接连问了三户人家,肚子才终于饱了。吃饱喝足后,他又沿着原路返回了。

第二次时间久了些,共计三天。因此,他这次要解决住宿问题。萧子升白天穿河流,跨高山,饿了便一户接一户行乞。在晚上,他直接躺草地上,伴着清风入眠。萧子升是世家子弟,却不在意当乞丐的脏乱差,可见这人身上并没有什么“包袱”。

文章图片3

“乞丐“经历

毛泽东在了解到经过后,才知道当乞丐其实是他的一种“历练”,用一种全新的身份去体验生活。毛泽东觉得十分有意思,并问萧子升:“我可以和你一起去吗。”萧子升回答:当然可以。

在萧子升结束课程之后,毛、萧二人当即收拾好行李出发了。

因为是当“乞丐”,二人并没有带过多的东西。他们为了方便,特意剃了大兵式的光头,毛泽东携带了一把雨伞、一套换洗衣服、洗脸巾、毛笔、笔记本和墨盒,萧子升也同样如此。为了深入体会当乞丐,他们一分未带,穿的衣服也极为破旧。

文章图片4

他们旅行的第一段,是通往宁乡县城的路。在路上,他们边走边谈,对政治、历史、各派思想等都进行讨论,这一路上倒也不枯燥。

二人走了很久,都有些饿了,便挨家挨户讨吃食。因为那个年代都很穷,而且又是在乡下,很多人家没有多余的口粮。毛、萧二人问了好几家后,未能讨到什么吃食。

“我已经饿得要命了”,毛泽东说道,随即他又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毛泽东跑到路边问小食店的老板:“你知道附近有读书人家吗。”

老板回答道:“在我们小店后面,住着一个姓刘的老翰林。”

文章图片5

毛泽东对萧子升说:“旭东,刘先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了。”

毛、萧二人跟着指引,来到了一座古朴典雅的住宅前。既然住宅里的主人也是位文人,文人有自己的交友方式。毛泽东和萧子升合写了一首诗,在登门拜访后交给了院里的管家。

随后不久,刘先生很快接待了他们,在看到二人打扮后,表情些许惊讶。经过一番交谈,刘先生十分爽快地给了毛、萧二人一个红纸包,并把他们送至门口。

告别后,毛泽东打开了红纸包,眼睛一亮。他开心地对萧子升说:“我们富起来了。”

只见红纸包里有整整40枚铜板,这够二人吃好几顿饭了。

文章图片6

刘先生为何会给毛泽东二人这么多铜板呢,据说,这是因为毛、萧二人合写的诗。

这首化缘的诗大致意思是:

他们二人翻山越岭来到这个有名的县城,他们为拜访有名望的翰林,特意拄着竹杖、穿了草鞋去见他。萧子升特意用白云和水晶一般的大海比喻翰林这样的隐士以白云相伴、高洁无暇。最后一句“沾衣晨露浸俄身。”直接表明了他们现在的状态、衣服还沾着露珠、一路风餐露宿、饥饿与疲惫席卷全身。

这大概就是文人的交友方式吧,刘翰林看完诗后,见两位小友虽衣着简陋,但气度不凡,不由得心生好感,便很爽快地拿出40枚铜板接济他们。

毛泽东、萧子升拿着40枚铜板,回到了小食店,他们饱餐了一顿,二人总共花了8枚铜板。

文章图片7

之后,他们继续沿街乞讨,但基本上只能讨到很少的剩菜剩饭、他们一直处于半饱的状态,这与之前的境遇大不相同。

毛、萧二人一路走到了沩山,遇到一户善良的人家。这户人家住了一对老夫妻,他们给足了饭菜,并问:“你们看上去并非乞丐,为什么要一路乞讨呢。”

毛泽东很坦然地回答:我们家境不好,但是想趁暑假去旅行,唯一的办法就是一路乞讨。

毛泽东又接着说:当乞丐也没什么不好的,总比强盗好得多。

萧子升辩解说:“叫花子是最实诚的人,甚至比做官都要实诚。”

之后,毛、萧二人走了好久到了安化县成,一路上饥一顿、饱一顿、而且身上的盘缠早用光了。在一天清晨,饥肠辘辘的两人来到一家茶馆,叫了早点。

文章图片8

萧子升所著,描述了这段穷游经历

二人此时有些心虚,因为他们身上没有一分钱。在吃完饭后,他们小声商量着如何去付账。

萧子升让毛泽东留在店里继续记日记,他到街上看看能不能讨到钱。

在过了一个半钟头后,萧子升有些失落地回到店里,他只讨到了21文钱,差的还有些远。

之后,他们又讨论出一个办法。就是用讨来的钱买一些纸,然后写对联赠与那些店铺老板,看能不能讨到一些钱。

文章图片9

这办法果然有用,萧子升去的第一家店老板是位读书人,见了对联感叹道:“现在有学问的人太少见了,文化是无价之宝。”店老板很痛快地赠与了他们4个铜板。

拿到铜板后,萧子升飞快地回到茶馆付了款。

离开安化县城、他们的下一站是益阳县城。萧子升见到墙上贴的县长告示,这位县长,他正好认识!

他们二人决定去找这位县长,便来到衙门口,向门房递上了名片,并也将毛泽东名字写在上面,请求见县长。

门房一看这两人是叫花子,看不起他们,还很粗鲁地撵人。

文章图片10

过了许久,终于有一位老先生为他们通报县长,县长张康峰出来迎接,一见到他们,吃惊的问道:“萧先生,你们发生了什么事,从哪里来的。”

萧、毛两人告知了他们的情况后,被张县长热情款待。他们在县长这里,舒舒服服的停留了三天。之后告别时,张县长又赠与二人4块钱以备不时之需。

又过了四五天后,因为遭遇了洪水,他们返回了长沙。

这个旅程历时一个月,共走了900里,经过了五个县。这种物质过于匮乏、精神富足的乞丐经历让毛泽东、萧子升二人一直记在心头。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当时军阀混战、百姓疾苦的状况,他们二人立志要为国家探索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文章图片11

毛泽东、杨昌济二人说干就干,再回去之后,他们打算召集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针对当时国家现况,进行一场对未来发展道路的讨论。

在发出寻友启事后,很多有相同想法的进步青年纷纷响应。

1918年4月17日,“新民学会”宣告成立。萧子升担任总干事、毛主席任干事。

在这个学会中,都是一群有思想、愿为国家奉献自身的热血青年。在毛泽东等人的号召下,他们创办了《湘江评论》、积极组织当地学生的爱国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毛泽东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却觉得很充实,他仿佛看到了驱逐黑暗的希望。

在1919年到1920年底这两年间,近两千名进步学子远赴法国勤工俭学。他们在这里半工半读。研究工人运动,学到了新知识、新思想。在赴法勤工俭学的浪潮之下,新民学会的成员也有一部分人来到法国留学。

萧子升、蔡和森等新民学会的成员先后赴法留学,毛泽东继续负责国内的工作。

文章图片12

出现分歧,关系决裂

二十世纪初的法国,无政府主义还是很活跃的。“无政府主义”指的是各个群体或者个体间建立互助、自治、反对独裁专政的社会,社会上也不存在“政府”。

萧子升在法国接受了无政府主义,这使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开始出现分歧

1920年7月,赴法的新民学会成员在蒙达尔尼召开一场会议,确定了新民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在方法上,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蔡和森等人主张“马克思主义”、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萧子升这边成员则主张温和的革命,以教育为工具。

之后,蔡和森、萧子升分别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论述自己的观点,并寻求毛泽东的意见。

在1920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一篇四千字的回信,明确表示,他与子升、和笙赞同蔡和森的主张,不支持萧子升“温和的革命”主张。

在“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情况下,“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是可以看到预计效果的,因此更适宜采用。

文章图片13

1921年,毛泽东在长沙文化书社召开了新民学会的新年大会,参加的共有18人。他们对国家未来发展道路展开探讨,在历经3天激烈的讨论中,毛泽东等12人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

得知结果后,萧子升专程从法国赶回长沙,与毛泽东见了一面。萧子升在长沙停留了一百多天,在此期间,他与毛泽东二人对革命问题多次展开讨论,二人谁也说服不了彼此。

萧子升曾回忆:在长沙的最后一个夜晚,他与毛泽东躺在一张床上,他们一直谈到早晨。毛泽东劝他加入共产党,说只要三四十年的时间,共产党就能改变中国。

萧子升家境优渥,从小没吃过苦,他一直用温和的眼光看待事物。因此他主张用教育做手段,温和的改变社会现况。

但当时社会可谓充斥了黑暗,毛泽东批判萧子升,革命需要大刀阔斧,不要太重感情,否则即便过了一千年革命理想也实现不了。

萧子升随即反驳:如果过了1000年,理想社会就能实现,那也是值得的。

在此之后,二人背道而驰,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文章图片14

萧子升回到法国后,又待了3年。在1924年学成归国,并加入了国民党。

他在国民党担任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等职务。在此期间,二人虽也有书信往来,但自从国共闹翻后,他们便没有再继续了。

大抵年少情谊还是在的,1930年,杨开慧在长沙被抓。萧子升得知后,立马想办法去营救,但作为毛泽东之妻,杨开慧被严密看管。营救计划,最终没成功。

上世纪三十年代,“故宫盗宝案”,闹得沸沸扬扬,萧子升也被卷入其中,被人打上罪犯的标签。毛泽东不相信好友会做出这种事,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地调查了此案件,最后得知,萧子升是因国民党内部斗争,因而遭人陷害。

文章图片15

毛主席感慨万千,如果萧子升没有加入国民党,而是和他一起为革命事业做奋斗,那也就不会蒙冤了。

1949年,萧子升再次前往法国,之后一直未回国。在法国,萧子升担任中国国际图书馆馆长。1951年,萧子升随着图书馆迁至乌拉圭。

1955年,我国一个文艺团访问乌拉圭,毛主席特意叮嘱,联系萧子升,并希望他能回国。但萧子升得知这件事后,由于种种原因,直接拒绝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之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萧子升在乌拉圭也去世了。

萧子升留下遗嘱:“死后骨灰和萧夫人同放一处,如有可能,运回湖南湘乡祖坟处与原配夫人遗骨同葬一处。”

毛主席、萧子升年少相识,共同走过峥嵘岁月,他们意气风发,认彼此为知己。然却因理念不同,最终分道扬镳,不禁令人唏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