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母简史:34.司令官又死了

 科学声音 2023-03-26 发布于上海

我们上次讲到美国人夺取马金岛的战斗,这是塔拉瓦战役的一部分,当然马金岛这边和同时期的塔拉瓦那边的激烈程度完全不一样,塔拉瓦那边才是重头。

企业号一直在马金岛这边参战,日本人派了轰炸机来对舰队进行空袭,都是周围的护航舰艇负责防空火力,尽管企业号上的高炮都有雷达辅助瞄准。所有的炮手也都在高射炮位上严阵以待,但是他们去却一弹未发。

说到底还是因为夜战的效率太低了,眼睛再好,也不如白天方便。日本人根本看不见下边黑咕隆咚的海面到底有几艘军舰。毕竟这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周围的驱逐舰巡洋舰的防空火力呯呯乓乓一通打,火光明显。日本轰炸机被它们吸引了注意力,根本看不见企业号。所以企业号是安全的。

日本人白天不敢来,一般都是夜里发动空袭。美国人老是这样被动应付,也不是个办法,日本海军注重夜战训练。当年甲午海战,他们就曾经组织鱼雷艇夜袭威海卫。美国人在这方面是不如日本人的。

企业号上的复仇者式攻击机

但是,美国人电子技术更强。复仇者鱼雷攻击机的机身宽大,有一个内置弹舱,即便挂了大号的鱼雷,气动外形也没什么改变,这就是内置弹仓的优势之一。而且复仇者还具有俯冲轰炸的功能,挂炸弹也是没问题的。正因为机身宽大,所以可以装得下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真空管雷达装置。因此在大西洋战场,美国人就利用安装了雷达装置的复仇者鱼雷机来搜寻德国潜艇,潜艇的通气管伸出水面,就会引起雷达回波。

雷达这个东西,可是日本人没有的好玩意儿哦。日本人不能说对雷达没有研究,但是水平比较差,没法和美国人相比。所以企业号的一些飞行员就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由携带雷达的复仇者式和其他飞机组成一个小组,由复仇者上的雷达监视远方的敌机,而且引导自己这边的战斗机对敌人进行拦截。也就是说,复仇者式起到了现代预警机的作用。当然啦,当时还没“预警机”这个概念。雷达引导海军舰载机作战,也只是雏形阶段呢。

企业号上的第六航空大队指挥官,王牌飞行员奥黑尔主动请缨参加这次行动。后边一架复仇者鱼雷机带着雷达操纵专家,前边是3架地狱猫负责听从指挥,拦击日本的一式陆攻机。当然,这只是一次小实验,派出的飞机不多。雷达操纵非常麻烦,和地狱猫的相互配合也没有那么熟练,这毕竟是企业号舰载机的第一次夜间出击。不过他们还是发现了日本的轰炸机群。三架地狱猫迎着敌人就上去了。

第六航空大队指挥官爱德华·奥黑尔

美国人打掉了一架又一架日本轰炸机。但是奥黑尔的座机也被击中,他再也没能回来。但是日本人的夜袭计划没能得逞,企业号算是安全了。也就是说,这次实验虽然有损失,但是效果很不错,起码日本人在夜晚的优势,已经消失殆尽了。美国人找到了对付日本人的办法。

到了二战后期,企业号的舰载机甚至专干夜里的活儿,这也成了他们的专长。不过这是后话了。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能力被一点一点的发掘出来。不得不承认,美国人对新技术的应用还是非常厉害的。

马金岛这边相对比较顺利,因为岛上毕竟没几个日本人。但是塔拉瓦那边就完全不一样了。塔拉瓦在马金岛以南185公里,上边有4000多日本兵。而且还是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精锐。美国负责登录的是陆战二师,这个师曾经参与过瓜岛战役。

美国人还是先出动航空兵,对岛上一顿狂轰滥炸。战列舰上的大口径舰炮也开始对小岛进行攻击。战列舰上也有弹射器,起飞了水上飞机,对战列舰的炮弹落点进行观察和校正。但是炮弹产生的爆炸烟尘阻挡了视线,打得准不准,一时也看不清。而且还阻碍了航空兵的空袭。所以效果并不是太好。但是战列舰不管那么多,先轰了再说,一共发射3000多发炮弹。塔拉瓦群岛面积不算大,最主要的那个比托岛几乎是每平方米都承受了1吨的炮弹攻击。

战列舰在前边炮击,扫雷艇也没闲着,必须清扫水雷,开辟一条通道。环礁嘛,顾名思义应该是个环,但是某些部分缺失了,泡在水下了,就形成了缺口。塔拉瓦环礁形状像个钩子。日本人在关键部位布设了大量水雷,你不扫干净,军舰就进不去。

陆战队乘坐登陆艇冲向海滩,但是在日本人的炮火之下,不太顺利。风向也不太对,还有士兵不熟练,登陆艇速度太慢等等一系列因素,反正损失很大。即便是冲上海滩,也被堵在了海滩上。时间一拖延,海水一退潮,麻烦就来了,登陆艇和补给物质都被卡在了珊瑚礁上,进退不得,还得等到下次涨潮才能脱困。要不说美国人是初学乍练呢,各种配合都不到位。所以,塔拉瓦的登陆行动就变成了一场血战。

美国人从11月20号,一直打到24号,那叫一个惨烈啊。史密斯少将登上塔拉瓦环礁,都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这是日本人防御最完备的岛屿之一,所以美军才费了这么大功夫都啃不动。后来史密斯让人在被炮火削秃的椰子树上竖起两面国旗,一面是美国星条旗,一面的英国的米字旗。因为吉尔伯特群岛本来就是英国的地盘。这代表美国人彻底把这个岛拿下来了。

到了11月27号,尼米兹亲自到了塔拉瓦环礁,为立功的将士授勋。岛上好多日军工事都是完整的。美国人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拍了大量照片,拿回去研究。因为一个岛一个岛的打,这才是开始,后边的硬仗恶仗多着呢。

当然,日本人还不如美国人呢,古贺峰一他们没有能判断出美国人的主要作战意图。他们先后组织了三支舰艇编队:以4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组成支援编队,出海迎击;以2艘驱逐舰和2艘运输舰组成补给编队,负责送弹药补给;以3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组成输送编队,运载陆军甲支队实施反登陆。

马金岛上被击毁的“二式大艇”

就在日本人频繁调兵遣将的时候,传来了马金岛失守的消息。塔拉瓦岛也快完蛋了,根本守不住。等你的舰队赶到,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啊,古贺峰一只能取消行动,都别去啦。所以,正因为他们的错误,塔拉瓦环礁防守再严密,也是在被动的挨打。

水面舰艇去不了,就只有靠航空兵和潜艇了,马绍尔群岛的飞机只剩下40架,根本不够用,他们仅仅击伤了独立号航母。潜艇作战也损失惨重,被美国人击沉了6艘,伤了3艘。潜艇部队的唯一成果就是击沉一艘护航航母,这还不够本呢。

所以日本人是干瞪眼没办法,他们只能收缩兵力,固守下一道防线。

美国人事后也在总结经验教训,要检讨人员和装备上的不足。整个战役中美军总计阵亡失踪1771人,负伤2243人。吉尔伯特群岛日军6400守备部队,除251人被俘外,全部被歼。是啊,计划不可谓不周详啊,简直是杀鸡用牛刀啊,怎么还打得这么艰难?

11月30号,特纳向尼米兹提交了《塔拉瓦的教训》这份报告。他们总结出一个经验,那就是仅仅靠水面舰艇来上几个小时的火力准备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占领附近的一个小岛,在岛上布置炮火,这就比海里的军舰更靠谱了。

要知道,当时的海军舰炮的准确度是不高的,因为船并不是一个稳固的平台。你开一炮,船会晃。再加上风吹或者海浪造成的摇晃,精确度更差了。如果用陀螺仪对炮管的指向进行控制,那么精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这种装置的出现稍微晚了一点,搞出这东西的人叫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他号称叫惯性导航之父。人家玩儿了一辈子陀螺仪。

所以在海军陆战队看来,如果要攻击的主要目标附近有个小岛,这个岛上没几个敌人,你把它攻下来不费劲,然后呢,就可以把武器弹药统统拉到这个小岛上,然后用炮火对主要攻击目标进行攻击。陆军的炮比海军的炮打得准。以这个小岛作为前进基地,干什么都方便。

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个战术哦,日后美国基本都是这么干的。比如说1944年的2月2号开始,美国人发动了马绍尔战役。原本够不着马绍尔群岛,现在吉尔伯特群岛拿下来了,距离上是够了。

夸贾林环礁(最南端就是马朱罗岛)

尼米兹一眼就看中了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这片环礁分布形状不太规则,有点像个猪腰子,环礁一共是97个小岛。中间有个潟湖,是个非常好的深水锚地。日本人在其中两个小岛上建了机场,而且日本正在收缩兵力,把这里的兵逐渐抽调走,所以尼米兹是力排众议,决定对夸贾林环礁动手。

要进攻夸贾林环礁,仔细看看,这一串环礁,日本人能固守的岛屿其实不多,有些岛屿是没人驻守的。于是美国人就在旁边找了个叫马朱罗岛的小岛,把各种枪炮弹药堆在马朱罗岛,然后就可以对进攻夸贾林环礁的部队提供支援了,而且还可以把这个地方变成航空基地,用推土机推一个简易机场不是难事。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补给舰把物资都送来,然后从马朱罗岛出发,向前方提供支援是非常方便的事。马朱罗岛的形状有点像耐克那个logo,中间的潟湖停泊了30多艘美国军舰。原本要在海上进行的各种复杂补给就全部取消了。

美军发动的马绍尔战役,一共阵亡了611人,伤2,341人,失踪260人。日军损失了超过11,000人,只有358人被俘,其他的都是死光了。这场战役对美国来讲,算是吃到甜头啦。这比演习还轻松啊,伤亡很小。

日后美国人总是喜欢这么干,乃至后来打冲绳岛战役,他们也还是这么干的,翻开地图找了找,旁边有个庆良间列岛,OK就是它了,先登陆庆良间列岛。

庆良间列岛就在冲绳岛的旁边

这种战术的本质,就是在前沿找到落脚点,岛屿永远比船要强。你在岛上的生存成本,远比船上要低多了。岛屿无论如何都比船要大,要坚固,更容易聚集力量。你再看看美国的地缘战略,其实就是这种战术的放大版。庆良间列岛是攻击冲绳的跳板,冲绳何尝不是攻击日本本土的跳板呢?日本本土又何尝不是威胁亚洲大陆的跳板呢?你再看欧洲那边,英国也是个岛哦,也是这个角色哦。你明白这个关系了吧。

再看看美国自己呢?东西海岸光秃秃的,什么岛也没有啊。只是在南方的加勒比海,有一点岛屿。这就是美国最大的地理优势。即便如此,也还是不放心,把远在中太平洋的夏威夷也拿下来,你以为美国的手段就光彩吗?

扯远了,我们还是扯回来。美国攻占吉尔伯特群岛的战役已经是11月底了。也就是说,1943年,也就这么过去了。转过年来,以很小代价拿下了马绍尔群岛。也是在二月份,美国对日本在南太平洋的老窝特鲁克锚地进行了轰炸。这个地方也不安全了。于是呢,古贺峰一只能往后再退一步,联合舰队司令部转移到了帕劳。

但是没想到,美国人在3月30日至31日的两天时间里,出动了600架次的轰炸机,对帕劳群岛进行了轮番轰炸。日军停泊在港内的一艘驱逐舰、多艘舰艇、以及18艘运输船被炸沉。古贺峰一藏在山洞里才躲过一劫。堂堂联合舰队司令官,怎么混到这步田地?太丢人啦。他不知道啊,丢人的事儿还在后头呢。

二式大艇(水上飞机)

看来这个地方也不安全了。怎么办,再退一步,退到菲律宾棉兰老岛的达沃吧,在那里再建立联合舰队的司令部。武藏号先走,经过塞班岛,去达沃。古贺峰一带着司令部的人员坐飞机去达沃,还是空中走比较快。于是呢,从塞班岛调来三架水上飞机。

本来白天没事,美国人没来空袭。但是古贺峰一不放心啊。还是晚上走比较安全。到了晚上9点半,水上飞机到了。古贺他们上了橡皮艇,奔着水上飞机就去了。突然岸上响起警报声,美国人来空袭,你瞧这个寸劲儿。古贺吓得一哆嗦。手忙脚乱的就上了飞机,油量足不足的也就赶不上了。赶紧走吧,此地不能久留。

其实这是虚惊一场,防空警报是日本瞭望哨草木皆兵的产物。但是这也显示出日本人的紧张和慌乱。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司令部的参谋人员一部分跟着古贺司令官,一部分跟着福留繁参谋长,乘坐的是两架水上飞机。

结果呢,这两架飞机飞出去没多久就遇上台风了,你瞧这倒霉催的。古贺司令官乘坐的1号机没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天知道哪里去了。茫茫大海,飞机最终一定是坠落了,古贺会不会喂了鲨鱼呢?这就没人知道了。没尸体啊,这比山本还惨呢。这刚上任一年,古贺峰一就步了山本的后尘,俩腿一登身归那世去了。

古贺的结局非常简单,但是参谋长福留繁就麻烦多了。他乘坐的2号机再狂风里,也像一叶小舟一样摇摇晃晃的向前飞,不但和1号机失去了联系,和总部也失去联系了。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飞到哪里,只能凭借着仪表来猜测。好不容易看见下边有个小岛,对比地图才发现,自己地方飞机偏了160公里。这是菲律宾的宿务岛,在菲律宾群岛的最南边。眼看着飞机没油了,只能在海边迫降。

飞行员忘了修正气压计读数,所以他们高度表是不准的,飞机是重重的摔在海面上。福留繁他们就这么掉进水里,还来不及取出救生艇,飞机就爆炸了。好在这里距离岸边不远,海军都是学过游泳的,福留繁气喘吁吁的游着,他回头一看,十几个人只剩下5个人。对面来了一艘船,船上的人把他们捞起来,不由分说就捆了个结实。这帮人是游击队,福留繁他们被人家俘虏了。

人家只知道这是个官儿啊,不知道他是谁,一方面,游击队的人发电报向远在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请示。另一方面,日本守备队也出动了,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搜查。而且还以杀光村民为要挟,逼着游击队放人啊。

游击队正在等麦克阿瑟的回电呢。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最后不得不妥协,只能先把福留繁一行人给放了,交给了日本守备队。刚放了他们,美国人的回电就发过来了,告诉游击队的人,千万别放走,已经派潜艇去接他们了。你瞧着寸劲儿。

福留繁是保住一条命,但是他携带的机密情报算是全泄漏了,连各种作战计划和密码本,统统被人家缴获。他还撒谎,说自己都销毁了。堂堂海军中将,被人抓了俘虏,别提多丢人了。回到东京以后,好多人劝他切腹,这样还体面点。最后还是海军高层出来打圆场,说他不算是被俘。毕竟对方只是游击队。这个身份嘛,比较模糊,算敌军吗?可以算,也可以不算,你就当他们土匪,这不就不算是敌军了嘛。这不就变成治安案件了嘛,对吧。

古贺峰一的墓

这下,联合舰队遭受重创啊。司令官又死了,海军省怎么总是办丧事啊。这就是“海军乙事件”,“甲事件”就是山本之死。

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有点看不起古贺峰一他们。这是从前线逃跑啊,还没跑掉。反正他是没什么好的评价。没办法,还得选一位司令官啊,选来选去,选中了丰田副武海军大将,他接了古贺峰一的班。丰田副武接下的完全是个烂摊子,麻烦事还多着呢,现在,美国准备进行下一步进攻计划,他们把眼光对准了马里亚纳群岛。

我们下回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