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引领】马书敖:全国卷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开放性试题命题规律与答题技巧

 txfs789 2023-03-26 发布于湖南

   编者按:《名师引领》今天推介河南名师马书敖先生的《全国卷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开放性试题命题规律与答题技巧》。书敖兄的大名早就知道,主要是从看了他主编的教辅资料而记住马书敖这个名字,具体时间记不得了。他主编的教辅资料量大而质优,犹如他的名字,所编教辅书傲(敖)视群雄!7月底到济南参加全国首届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与复习备考巅峰论坛,第一次与书敖兄相见并进行了长谈,对书敖兄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他不仅是教学高手和主编教辅的高手,还非常有经济头脑,若下海经商,定会成为商业奇才!但他志在教育,我想多数人也希望他留在教育,因商海里少一个马书敖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教育里缺了马书敖,至少河南的中学历史教育就会黯然失色!开放性试题在各套高考试卷中都是必考题,而且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为此,多数学生都感到头痛。那么,开放性试题有规律没有?是否有答题技巧?请看书敖兄这篇文章,不会让你失望。(温馨提示:“名师引领”下期推介北京名师、特级教师殷军,敬请关注。)图片

作者简介:马书敖,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学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郑州市第47高级中学历史学科中心副主任,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郑州市优质课一等,河南省优秀观摩课一等奖,分别主持市、省、国家级课题并获一等奖,学科网笃行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辅导青年教师参加市、省优质课并获奖(三项市一等奖,两项省一等奖)。主持省级课题、国家级子课题共8个,其中,三个获省一等奖,一个获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编和参与编写教辅图书70本,比较著名的有3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选修)〈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教师教学用书〉》《如何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高中历史通史讲义》等。目前致力于《高中历史单元学历案》的编撰。

   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试题形式不确定,灵活多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试题求同思维的不足,能有效考察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给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马书敖主持的《中学历史适合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针对高三教学实践,致力于研究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命题规律和趋势,探讨答题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一、全国卷开放性试题的发展变化

   1、1999年第42题(关于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两种看法论证)的出现,“闪亮登场”

   2、2001年第33题(对有关雅各宾派的材料写一篇评论)又“昙花一现”

    3、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40题第三问“阐述对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的认识”,“另辟蹊径,重新尝试”。

    4、2011年评析“西方崛起”的观点,“独立成题,形成体系”。

    5、2012年“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进一步巩固该题的独立地位,但略缺新意(“地位巩固,略欠新意”)。

   6、2013年汉唐地图对比题(全国Ⅰ卷),“比较两图,提炼信息并予以说明”题,“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7、2014年修改“抗日战争”目录(全国Ⅰ卷),“继往开来,匠心独运”。

    8、2015年探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公式题(全国Ⅰ卷),认证和修改公式,继承和发展,“似曾相识,活泼新颖”。

    9、2016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1试题“制度构想与实践”,突出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从“学者观点”“自成一说”

   10、2017年—2022年基本稳定在“要么提取情节(或者提炼材料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依据材料(或者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开放性试题对“论证和探讨问题考查的变迁

   2011和2012年的评“西方崛起”题和评析“冲击---反应”题,都是考查“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2013年全国Ⅰ卷、Ⅱ卷都是“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比较)。

   2014年全国Ⅰ卷、Ⅱ卷都是“修改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5年全国Ⅰ卷的“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公式进行探讨”、Ⅱ卷的“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016年全国Ⅰ卷的“制度构想题”、Ⅱ卷的“玄奘和鉴真出游题”Ⅲ卷的“自开商埠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观点)、或自拟论题,进行阐述(分析、论述)”

   2017年全国Ⅰ卷的“自拟论题”、Ⅱ卷的“从钟表的演变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Ⅲ卷的“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或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2018年全国Ⅰ卷的从所给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该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Ⅱ卷的“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Ⅲ卷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或者情节、或者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或者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9年全国Ⅰ卷的“评析材料中的观点”、Ⅱ卷的“对材料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Ⅲ卷的“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考生评析材料观点(或者自己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0年全国Ⅰ卷的“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 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Ⅱ卷的“从材料欧洲联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Ⅲ卷的“就表1: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202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乙卷(原全国Ⅰ、Ⅱ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202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全国甲卷 (原全国Ⅲ卷)“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

    202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阐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202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

三、全国卷开放性试题的命题特点

   1.试题不断创新,年年“变脸”;

  2.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强调学科素养;

   3.试题命制与学术成果、史学前沿动态联系密切;

   4.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答案多元化);

  5.2017年以来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已从“评论学者观点”发展到“叙述自己观点”,要求考生根据已有信息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的角度作答。从“学者观点”到“自成一说”,角度更多,开放度更大。视野开阔,贯通中外,立意高远,直面热点。

   此种试题一般以重大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为依托,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情景,设问灵活多样,答案开放多元,考查学生的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四大学科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四、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开放性试题的一般规律

      读懂材料是前提和基础,也是解题的依据。文字、文物(图片)等历史材料,只要完成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步骤,剩下的作答与其他类型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因此,我们对这类题首先要消除神秘感,然后,掌握从这些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就可以了。

具体方法:

(一)读懂材料

1、审清设问所规定的解答方向和限定话语,因为它规定了具体的作答要求。

2、要审清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以设问为中心的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侧重点,进而融会贯通、迁移知识,选取有关的知识作答。

3、要审清设问规定的所属学科,然后根据所属学科的知识进行史论结合式地作答。

(二)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1、材料直接显示的信息,对此我们只需要抓住其主题内容、图片外形和文物上附着的文字、图案即可。

    2、抓住文字、图片等材料反映的主题内容,掌握其分布情况,或反映的基本局势,确定其主题或内涵。注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把感性的直观表象转化为理性的思维概括。

    3、要根据设问要求,从整体上把握和提取有效信息。

   4、要变静态观察为动态分析,并从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中探寻出其变化发展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即通过现象看本质。

    5、命题者对文字、文物图片等所做的文字注释或说明。这种文字注释,一般是由于解题需要命题者才加上去的,因此这些信息有效率极高,必须高度重视。

(三)一定要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种题型的问题一般有两种问法:

   1、依据材料问答问题(不能照抄材料),要善于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四)精炼术语文字,准确完整作答

    就是把提取的有效信息付诸实施,形成语言准确、内容完整的答案,这是学生整体能力的最终体现。

    1、要依据设问要求,紧扣材料,语言运用要精炼准确,逻辑严谨,做到理性化、书面化和要点化。

    2、要瞻前顾后,把要叙述的内容按时间或逻辑顺序进行编写,使文理自然流畅。

   3、要按照设问所规定的所属学科的知识或术语来作答,切勿把历史题答成政治题。

    4、答案要有创新性,尤其是在开放性试题中,运用知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使答案具有新颖感。

  5、在论述性试题中要史论结合,以论统史、以史论证,有史有论,史与论要统一。

    6、根据试题的分值作答。这样不仅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而且能节省考场上的宝贵时间,同时分值的多少还能提示出应答内容的多少,起到对所答内容进行自我检查的作用。

(五)答题模式

   1、观点(2分):从材料中提取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观点。

   2、态度(2分)(正确、错误、片面,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都可给分)

   3、史实论证(6-8分):运用具体史实进行逐条说明,注意史论结合。

   4、强调结论(认识)(2分)。

真题示例单列:略。

注:本文发表在2016年《读书文摘》第四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