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族——隆林汉族总人口84785人(2022年数据),占全县总人口的19.31%。由于汉族后于其他少数民族到隆林定居,因此,大多数只能居住在高山上和大石山深处的石旮旯地区,故得“高山汉族”之名。隆林汉族的族源及迁徙复杂而久远,难于考证与说清。但民间有以隆林汉族口音来确认其来源地的方法,即把隆林的汉族大致分为四大族群。隆或汉族称“山峒佬”:其口音、祖籍源于四川省;蛇场汉族称“郎代”:其口音、祖籍属云南省“郎代”一带;桠杈、安然、播存汉族称“黄脚鸡”:因旧时妇女绑黄腰带而得名,其口音、祖籍属贵州省;克长汉族称“野广马”:其口音、祖籍源于广西桂东南和广东等讲粤语的地方。 隆林各族自治县汉族多数在宋朝以后陆续从云南、贵州、四川、广东等省以及广西东部地区迁入。据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年)《西隆县志》记载:“外来懋迁之人城内有广东铺民十余间又八达及旧州亦有湖广广东客民十余户”。县内隆或镇的汉族大多从山东、云南、广东、四川、贵州、河南、河北等地迁来。来时是单身汉,今已是八九代家族。大多村落今还是单姓居多,有的村屯几百人,仍然是单一姓氏,比如打兰村沙地屯,全部姓阮;菜洞子屯,全部姓龙。隆林各族自治县汉族主要分布在隆或、天生桥、者保、桠杈、金钟山、蛇场、介廷等乡(镇),他们传承着中原汉民族文化,又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根据需要,不断改进和积累,与其他民族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服装、语言、风俗习惯,以服装最为突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