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约 1000 字 阅读大约需要 2 分钟  麻食,也称“猫耳朵”,因为和猫的耳朵极像。老家又叫“捻捻”,因为是用两只大拇指捻成的。捻捻饭也叫懒人饭。准备一斤面粉,加水,加一点点盐。和面、揉面,揉成一团后,然后醒面半小时。 醒面期间,准备菜:白萝卜半根,红萝卜半根,泡好的黑木耳十来个,一小块豆腐,一小块肉,一块土豆,三颗鸡蛋,外加一把生菜,最后加一根大蒜苗。菜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添加或更改,菜一一切丁。 案板上撒一层面粉,面团摆在案板上,使劲揉,待面团光滑后,用擀面杖擀成一个椭圆形。再用刀切,切成一根根,撒上面粉,防止黏连。然后将一根根面条摆在一起切成丁状,撒面粉,最后用两个大拇指开始捻捻捻。不一会儿,一块块小丁就变成了一只只“猫耳朵”了。
 开火烧水,水开后倒入“猫耳朵”。十分钟过后,“猫耳朵”煮熟了,捞出沥水,摆在事先准备好搪瓷盘上备用。 开始炒菜了,肉丁和豆腐丁一起炒,然后再炒鸡蛋。鸡蛋炒好后,把红白萝卜、土豆、香菇加进去一起翻炒,菜炒好后装盘。烩“捻捻”了。锅中倒入开水,再倒入“猫耳朵”,最后倒入炒好的菜,白色、红色、黄色、黑色和绿色,融在一起,黑色的铁锅顿时变得五光十色。放入一小勺盐、一点鸡精、一小勺酱油、最后撒上几粒味精。三分钟后,烩“捻捻”就做好了。我给儿子盛了一碗。儿子吃了一口,道:“妈妈,这个饭真好吃。又爽滑,又劲道。” 以前在老家时,一到周末或者寒暑假,母亲就会想方设法给我们做好吃的。馒头、花卷、包子、饺子、宽面条、细面条、烩面片还有烩麻食等等,花样繁多,每天都不重样的。老家的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做面食。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第一次跟着妈妈学,学的面食就是麻食。因为刚开始不会和面,面总是和得很稀,擀不成面条。妈妈就教我做麻食。渐渐地,我就学会了。我的面食始终没有妈妈做的好吃。但每次妈妈都会鼓励我:“慢慢做,就会做了。不管你做得啥,妈都喜欢吃。”到今年七月底,我来浙就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里,始终忘不了妈妈做的各种面食,俩孩子受我的影响,也非常喜欢吃面食。我曾经以为妈妈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原来在耳濡目染中,妈妈做的面食已经融入我的血液中了。她的手艺,我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当我想她了,我就会做一回面食,也让我的家人品尝一下家乡的美食。勤劳、勇敢、淳朴和善良,就是妈妈留给我最好的礼物。一位姐姐在我的朋友圈留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呀,在歌声中长大了,为人父母了就真的成了“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