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引申义161:格物致知

 爱雅阁 2023-03-27 发布于上海

致     zhì



致,金文图片,左边图片是一支箭头朝下的箭,插到地上图片,“箭被射到了这里”,表示“到达某处”。右边图片是一个“人”。致,表示“人把物件送到某处”。
金文二图片,右边的人图片增加了“脚”图片
小篆图片
隶书图片
楷书一图片
由于草书写作图片,所以字的右边部分作了修改,写作楷书二图片

致,本义是“运送某物,使它到达某处”,即“送达”。
《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送达”引申为“给君王、上级、父母奉送礼品”,即“奉献”。
《左传‧文公十二年》:“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

“送达”引申为“送给、给与”。
《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庄公病,将死,以病召季子。
季子至,而授之以国政,曰:'寡人即不起此病,吾将焉致乎鲁国?’”
何休注:“致,与也。”
陈立义疏:“言国将谁与也。”

“奉送礼品”引申为“奉送敬意”,即“表达敬意”,即“致敬”。因此引申为“表达”。
《墨子‧节葬下》:“哭往哭来,反从事乎衣食之财,佴乎祭祀,以致孝于亲。”

“送达”引申为“传达消息、讯息”,引申为“把一方的消息传达给另一方”,即“转达、转告”。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送达”即“物件从甲处移动到乙处”,“移动”引申为“行动、执行”,即“施行”。
《易‧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送达”引申为“把属于某人的东西送还给他”,即“归还、交还”。
《孟子‧公孙丑下》:“蚔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朱熹集注:“致,犹还也。”

“物件从甲处移动到乙处”引申为“人从甲处移动到乙处”,再引申为“使大量的人从别处来到此处”,即“召集”。
《周礼‧秋官‧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致万民,聚万民也。”

“使得大量的人从别处来到此处”又引申为“招致、招引”。
《易‧需》:“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王弼注:“招寇而致敌也。”

“招致、招引”引申为“促使某人来到这里”,因此引申为“促使某事完成”,即“促使、造成、导致”。
汉韦孟《讽谏》诗:“致冰匪霜?致坠匪蔓?”

“导致”引申为连词,表示“由于上文的情况,导致下文出现的结果”,即“以至于”。
《水浒传》第四十回:“恩兄不肯上山,致有今日之苦。”

“送达”引申为“使物体送到手上来”,即“获取、取得”。
《韩非子‧五蠹》:“人主兼学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取得”引申为“取得胜利”,即“取胜”。
《淮南子‧主术训》:“遽伯玉为相,未可以加兵,固塞险阻,何足以致之。”
高诱注:“致,犹胜也。”

“致”,王力拟上古音图片。“置”王力拟上古音图片。两音相近,因此
“致”有“置”字义,表示“放置”。
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三:“因出一玉象子,状如拳,曰:'此可求勾漏莹彻者,燃香致象鼻下,勿令妇人、鸡、犬见之。’”


“放置”引申为“把东西重叠放置”,即“叠置”。
《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因故棺为致椁作冢,祠以太牢。”
颜师古注:“致,谓累也。”

“放置”引申为“把东西购买回来,安放好”,即“置办”。
唐杜甫《新婚别》诗:“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致”,王力拟上古音图片“志”,王力拟上古音图片。两音相近,因此“致”有“志”字义,表示“心志、心意”。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一》:“凡我同盟,齐心戮力……陨首丧元,必无二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