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是经典伪论

 逻辑能量学 2023-03-26 发布于浙江

中医流传几千年,常有很多变化,也有一些后世医家误传,违背原有的经典意思,其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这句话最为经典,误导了很多中医爱好者,内经从来没有说过气血相生问题,反而说“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

从来没有“血为气之母”,这句话好像血能生气似的,血并则无气,也就是血盛则气虚,气盛则血虚。二者是矛盾关系,“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这才是内经原文。而所谓的气血两虚,或者气盛血虚,血盛气虚等都是特殊情况,正常生理,血与气是斗争关系,血提供辐射能,气提供水热能,神提供生物电。

“气为血之帅这句话”也不对,气动血行,实际后世医家误读,不懂内经的清代医家乱讲的,这里应该翻译为神动则血行,根据蒙医藏医印度医还有中医,都指出生物电能(隆、太阳、瓦塔)才是与血液循环有关的,循环速度直接与淤血有关。也就是说“神动则血行”,从来没有什么气动血行。气是水热能,从来就是透汗的,与血液循环关系不大。

而这些指导的气滞血瘀实际是神滞血於,也就是生物电运行不畅,导致血瘀。一个肤浅的医生在说的,金疮及老年斑,这实际不是气虚,而是神虚,卫气出于下焦,而护表,也还是生物电能衰弱导致的。

而今天与一个普通医生讨论,这个人不懂啥东西,就是乱解释,不懂中医,还扯出来金疮类淤血等,这实际上是风热致脓,而生物电实际衰弱的,对循环不利,最讨厌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了。指望这些人能够解释明白中医?果断踢出。

这两句话直接反应后世清代医学家的误读,也就是不懂内经的人误读,我们看中医结构的话,内经的前后文非常顺畅,只要加入汤液经、清代的一些著作,那这些东西就乱套了,所以,大家还是少读一些清代作品,把伤寒,内经多读一下。

中医有很多的“伪论”,大家要谨慎辨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