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文用典66|行业篇:廉洁自律(5)

 杉乡文书阁 2023-03-27 发布于贵州
文章图片1

公文用典的“行业篇”:顺应所在部门领域的行业环境,切入中观场景,以典说“事”,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工作,达成目标和任务。包括工作推动、组织管理、精神状态、改革创新、廉洁自律等方面。

09.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范文】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积小胜为大胜、化量变为质变,是共产党人一贯秉承的哲学智慧。各级干部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从政环境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改作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党建,弊革风清的政治生态一定能化为现实。(2015年01月15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慎微者方有大天地》)

文章图片2

【典故出处】

语出春秋时期《尚书·周书·旅獒》,“呜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如果在一些小节上不谨慎,到头来就会伤害到大节。

【典故解读】

这段引文是召公奭用来劝诫周武王的话,当年,周武王灭商,八方来朝,西蕃进贡了一只名犬“獒”,召公担心武王玩物丧志,因此作《旅獒》,进行训谏。

在召公看来,圣明的君主早晚都不能懈怠,即使在小的行为上不谨慎,也会伤害到大的德行,这就像堆筑九仞高山,最后缺少一筐土也不能完成。

文章图片3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句典故,常常用来告诫党员干部德行培养要从小事做起,只有重视小事小节,最后才能养成高尚的德行。

【范文赏析】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作风建设需要从细节抓起,小处不能随便,文章末段引用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句典故,用来号召党员干部要秉承中华文化中重小处、重细行、重微末这样的优秀德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营造一个弊革风清的政治生态。

文章图片4

10.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范文】

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方面,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提倡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不仅是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让孩子在其中涵养“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道德品质,去除铺张浪费的不良之风,在举手投足间展现深植于心的文明素养。(2020年9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让节约融入家庭教育》)

文章图片5

【典故出处】

语出春秋时期《尚书·虞书·大禹谟》,“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能够辛勤地为国效力,能够节俭地操持家政,这是治国齐家的根本。

【典故解读】

《尚书》被奉为儒家五经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其中《虞书》收录的是传说时代中,五帝之一虞舜在位时的政治文献汇编,包括《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五篇。

“谟”,《说文》解释为“议谋也”,《大禹谟》就是舜帝与大臣讨论商议政务的记录。这段引文记载了舜帝传位给大禹时发表的一番讲话,表彰了大禹的功绩。

舜帝说,“来,禹!洪水危急发出警告的时候,你履行信诺,完成治水,只有你最贤能。你勤劳于国,节俭于家,为人不自满不自大,只有你最贤能。”舜帝这番话充分肯定了大禹德才兼备,具备继承帝位的条件。

成语“克勤克俭”也是源出于这句典故。

文章图片6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这句典故常用来体现“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个道理,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它的兴衰成败,与每一个人勤俭自律的品质息息相关。

当前,这句典故还常常用来倡导全社会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尚,杜绝餐饮浪费新“食”尚。

【范文赏析】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倡导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提倡“浪费可耻、节约为荣”这样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文中引用“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这句典故,很好地表达了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唯有融入家风家教,才能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代代传承。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