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逐渐消失的音像,是谁的整个青春?

 伟果 2023-03-27 发布于四川

曾经小镇和老巷子的安静时间多于喧闹的,那份热闹与激情,或许一直留存在这些老场镇“守护者”的心里,我们可曾想过,他们也青春过,疯狂过,那些已经成为唤不醒的记忆了。长大后才会发现,生活最平凡的就是一日三餐,还记得街边的梧桐树总是将目光引向天边的云,窗边的贴纸总会将思绪带到曾经那个时光,沿街盘根错节的电线总是牵动着久远的童年

文章图片1

曾经有一波青年,他们的年少时间可以这么说:零花钱少得可怜,其中一半给了学校的周边的小摊贩,那么另一半就是给了当时的潮流音像店,可能是CD、VCD,也可能是磁带唱片,甚至是录像厅

文章图片2

磁带摊位

左边放着手写的“今日录像”的电影名称,右边则是可以出租的连环画,或许等待播放的时间很长,所以连环画在此起暖冲作用,供大家选择

文章图片3

营业的录像厅

文章图片4

连环画出租摊位

连环画分好类,整齐的罗列在一旁,每一列还要用绳子固定好,不记得那个时候连环画一本租金是多少钱?能看多久?知情人麻烦透露下

没有网络,电视都是稀罕的东西,谁手上要是有一本连环画,大家都要抢着看,换着看,连环画大概就是64开纸张大小,有二三十页,一段文字配上一些插画,有些为手绘的,有些是电影或者电视剧插图,其中手绘的连环画都是出自大师之手

绘画水平也是也是现在机器手绘不可比拟的,一笔一划都是洒脱自然,除去彩色的封面,内页大多都是黑白的,《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武松打虎》这几本连环画更是当年的典型之作

文章图片5

大闹天宫

文章图片6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文章图片7

武松打虎

当人们不再满足纸质的兴趣的时候,香港电影以录像带的方式传入内陆,录像厅更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在大街小巷,疯狂弥漫多年,以至于现在还有它们的痕迹存在

文章图片8

玻璃上音乐录像的字迹

文章图片9

上世纪八十年代,港风在内陆非常流行,港产的武打片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在为数不多的消遣方式里面,去录像厅看录像就变得更家常便饭了

文章图片10

一元五毛钱看一场录像,左边便是录像的名字,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那时的录像厅那么流行,那是因为八九十年代,港片是以录像带的形式传入内陆的,所以说想看港片,那就去录像厅

那个时候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周润发、梅艳芳、刘德华、钟楚红、林青霞等等明星主演的香港电影更是炙手可热,无论是《赌神》还是《纵横四海》或者是《倩女幽魂》都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追捧,那时能看一场录像都可神气了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相对于现在的电影院,录像厅的票价更亲民,最主要的是很多录像厅不会清场,可以连续看好几部电影,部分录像厅还可以在那里住上一宿,又是解决的住宿的问题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VCD慢慢普及了,我都能在家里看高清的电影了,我为什么还要去录像厅看电影呢”

文章图片13

录像厅在VCD的冲击下,也就逐渐的没落了,影片更是以光盘的方式走入各家各户,一直觉得喜欢买光碟的人一定是有故事的人,热爱娱乐消遣的人

文章图片14

张国荣专辑

那时租金大概是五毛钱吧,还得先跟老板混熟不然还得收押金,对于儿时来说那就是巨款了,影碟到手,回家就很有期待了,现在再去看那些故事,感觉还能想起曾经很多的回忆

文章图片15

听着崔健的《一无所有》,跟着节奏任意的摇晃起来,扛着录音机,就是街上最亮的仔,那时还不懂曲中意,只知道摇滚的感觉简直太爽了,过了几十年,现在再听,突然就感觉自己好像是听懂了里面的意思,原来这就是青春

“我以前还会把英语听力的磁带换成歌曲的磁带,到了考试的时候英语啥也不会,但是歌词还可以倒背如流”

“我小时候直接把收音机里面的磁带听了之后扯出来,然后一圈圈的绕着玩”

“小时候我舅舅经常带我去录像厅,我也津津有味的看着电影,感觉里面黑黢黢的,烟味差点没把我熏死”

“我读四年级的时候,偷偷存钱买了李宗盛的专辑,老板当时信誓旦旦嗯哒说这就是正版,买了之后才发现是盗版,气死我了”

“我以前一边听磁带的歌曲,我还要一边把歌词记录下来,现在那个歌词本还在我的房间里,以后估计要变成古董了”

“我小时候存的钱基本上都买小人书,最后毕业的时候我妈当废品给卖了,放到现在不知道得卖多少钱了”

这一句句的话都是一个青春的回忆,都是对于那些逐渐消失的音像的回忆,话里话外都是青春时代的激情,那种激情已不在,有些东西也只能看到图片才能触动自己最深处的一缕思绪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