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汽车人参考”第391篇原创内容 “让一部分组织率先把握住未来” 从特斯拉1月宣布降价后,比亚迪、问界、小鹏等多家车企跟进,到湖北推出特惠,车市降价潮愈演愈烈。车市现状如何,未来还会持续降价吗?近期受邀参加了一场知乎直播,对车企价格战进行了讨论,这里从我的视角分享降价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及对产业格局的一些预判。 ![]() 01、供需决定降价看市场总盘,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6万辆和689万辆,同比增长接近翻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到了26%,远高于上年的12%,市场已真正由政策驱动转向了市场驱动,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会到800~900万的量级。 看车企供给,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共有147个汽车品牌,推出了约194款新车,其中有六成(约116款)是新能源汽车,而目前在售的新能源汽车超过372款。 如果按照800万辆市场总盘推算,平均一个月一款车只能卖不到2000辆,很显然,对绝大部分车企来说,月销一千多辆是很难生存和盈利,因为这个市场容量,最多100多款车型就饱和。 按照这个逻辑推演,未来三到五年,至少要有三分之二的车型会被淘汰。 看用户需求,2020-2022年三年,随着疫情的反复及各地层层管控,据统计,有72%的中国购车用户收入都遭受到了损失,其中,超过35%的购车用户近一年年收入降低了20%,而年收入降低50%以上占到了10%以上。 年收入的降低,直接导致购车用户持币观望,出现车市需求的疲软。 市场总盘有限,供给过多,需求不足,最终出现了汽车降价。 02、发令枪在特斯拉手中打价格战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快速地把竞争对手杀死,抢占市场份额;高阶玩家只赚行业顶尖利润,当他们也参与价格战时,意味着他们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本轮价格战的发起方是特斯拉,在年初时候,特斯拉将Model3及Model Y降至了历史最低价格,这是特斯拉主动发起的进攻策略。 因为,特斯拉老大的位置被挑战了,2022年比亚迪超过了特斯拉,成为了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第一的车企。 特斯拉主动进攻,选择了价格战,为什么? 在特斯拉投资者日活动上,特斯拉首席财务官透露,2022年Model 3每辆车的成本已降低了30%,销售和管理费用比传统汽车制造商低60%至70%。 相比于其他车企,特斯拉的毛利一直是一张王牌。 ![]() 马斯克更直接表示:“大部分人都想要拥有一辆特斯拉,拉动购买需求的关键,在于价格的可负担性,特斯拉要足够便宜才能拉动购买需求。” 03、囚徒困境让价格战变为生死战此轮降价潮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囚徒困境”。 博弈的双方在选择策略时,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虽然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际选择,但他却不能忽视另一方的选择对自己的影响,最终博弈的结果,是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 对挑战者特斯拉来说,价格战是为了抢夺市场,逼死竞争对手;而对第一个被挑战者比亚迪来说,价格战是为了挽回相对利润,保住市场,保住份额。 行业龙头打响了价格战,那么,其他车企都怕自己是先出局的那个,即使是殊死一搏,也要赌谁的枪里第一个没有子弹。 你降价我也降价,所有车企跟进,这样,价格战就逐步演变成了一场生死战。 基于以上分析,我推演此轮价格战会分为三个阶段,至少持续到2023年年底。 第一阶段,随着各地开展价格补贴,价格战会在多地打响,短期会拉升销量,但也进一步造成了部分用户的持币观望;第二阶段,越来越多车企加入,使得价格战从“局部战争”逐步演变为“世界战争”;第三阶段,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车企集中,某些弱势品牌逐步被淘汰出局。 ![]() 04、汽车人参考小结通过对此轮车企价格战的分析,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第一,2023年车企对降成本的诉求会越来越大,更会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大幅度动作,行业苦日子来了。 第二,降价潮会进一步加速整个产业竞争格局的重塑,今年可能是生死存亡的开局之年。 第三,车企降价潮事实上会对汽车后市场造成巨大影响,危机之中,可能孕育了很多新的机会。 有关降价潮我会持续跟踪,有兴趣朋友,欢迎和我直接交流和探讨,近期我也会和行业大V在直播上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请期待。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任何组织机构无关,供读者思考和讨论 本文为汽车人参考第391篇原创文章,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推荐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