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暗是关上灯,灵魂无人陪伴

 木瑛 2023-03-27 发布于内蒙古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05. 16

2018

+

黑暗是关上灯,灵魂无人陪伴。

01

爷爷下葬后的翌日,我才有机会陪奶奶。

那是午后,掀开门帘进屋时,奶奶正安详地在火炕中央睡着。我与父亲相对而视,小心翼翼地走进厨房,找见那口线路接触不良的电饭锅,拆开部件维修时,奶奶醒了。

爷爷去世的一周,唢呐哀戚,灯火通明,子孙守灵,奶奶大概也没一个囫囵觉吧。

锅子电路显示灯亮了以后,父亲忙于生计,与奶奶拜别后匆忙离去,而我的假期还有一日,所幸留下来与她话家常。

奶奶没有闺女,这是她年老后心底逐渐滋生出的缺憾。

阳光暖暖,微风习习,我们婆孙两侧身相对而卧,我浅浅一笑,静静听她娓娓道来。奶奶口若悬河,似要说尽这一生的回忆。

02

爷爷病危这段时间,日不能行,满头白发八十有余的奶奶扶他起坐,抱他挪地。爷爷浑身疼痛难耐,夜不能寐,与妻子聊起死亡时,并不恐惧。

爷爷虽受尽了病痛折磨,但也算是幸运的。这一生,每一餐,都是妻子精心烹饪;这一世,每一行,都是妻子细心准备。即便是古稀之年,奶奶双腿酸痛行走不便,拄着拐杖也不曾懈怠。爷爷弥留之际,骨瘦如柴,食不能入,除了妻子,他谁的名字都不曾喊叫,包括自己的母亲。就连逝世后去往极乐的“阴食”,也是奶奶及时亲手熬煮。

爷爷对奶奶说:“我是命好,有儿子们守老,你陪我终老,我不怕黑暗。”

是怎样的爱,才能在风烛残年依旧铭刻于心?是怎样的陪伴,才能在死神降临感到灵魂安息?

03

奶奶翻身望向窗外的碧蓝色天空,没有一片云彩,她就那样痴痴地看了会儿,听到院子里小羔羊的咩叫声,她才回过头来慈祥地看我,跟我说起自己的母亲。

我依稀记得太姥姥,印象深的自然是她那双“三寸金莲”,还有九十三岁的寿龄。

太姥爷打仗十七年,腿受伤后跟军队失散,回家后也没等到新中国成立就与世长辞。而太姥姥却孤独地走过了半个世纪,她没有儿子,在思想老旧的时代与没有家相差无几。

据奶奶回忆,太奶奶去世时,身边守着四个女儿,她喃喃自语说了很多,久久不愿离去,那种渴望生恐惧死的眼神,使奶奶一直以来耿耿于怀,总觉是做子女的孝道不够。

然而,有一种心安,是子女无法弥补的,那是岁月给予的生活与精神伴侣。心若有憾,路若无灯,灵魂无处安放,怎能安息?

04

我看见霉迹斑斑的墙壁上挂着的时钟,正好指向四点半,一周前的此刻,爷爷溘然长逝。

奶奶说,他们老家村里有一对夫妻,每天闹得鸡犬不宁,打架斗殴一辈子。都七八十岁了,老爷子还把老伴的腿给打折了。老头临殁前,哭着喊着不敢死,都动弹不得了,还骂老婆怎么不先去死,老伴哭得呜呜的,嘴上也骂骂咧咧的。但这老头直到咽气时,手里还揣着老伴的一只耳环。

老头入土为安后,腿折的老伴哪里也去不了,终日盘腿坐炕上晒太阳听戏,逢人就诉说自己脱离苦海,独处的时候又郁郁寡欢,夜里辗转反侧,唉声叹气,吵得旁人也无法安睡。没出三个月,她也走了,走时手里揣着另一只耳环。

这让我想起,年少时,母亲睡眠很轻,但只要父亲打工回家的夜晚,她睡觉格外沉。也许,母亲不安稳的并不是夜里的黑暗,而是关灯后,无人陪伴的灵魂。那一对老夫妻也是如此吧。

窗外传来孩子们放学回家的嬉闹声,我起身准备离去,身后传来奶奶意味深长的叹息:“少年夫妻老来伴,你娃们不懂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