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详解——“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总通;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 1、列缺、照海(任脉、阴跷脉) 功效:利肺气、滋阴利咽、宁神志、清虚热。 主治:以阴虚为主的肺、胸膈、咽喉病。临床上主要治疗咽痛、咽喉不利、扁桃体炎、咽炎、失音、咳嗽、胸满、失眠等。 穴性分析:列缺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的络穴,通于任脉,具有通行表里阴阳之气,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止咳平喘的功效;照海穴通于阴跷脉,具有滋阴利咽,止痉的功效;列缺与照海相合,含金水相生的含义,有滋养肺肾之阴,治疗以阴虚为主的咽、肺、胸膈等部位的疾患。 2、公孙、内关(冲脉、阴维脉) 功效:宽中理气、消积健脾。 主治:胸闷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心悸、失眠、眩晕。 穴性分析: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通于冲脉,有健脾和胃、降逆的功效;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通于阴维脉,有清心包积热、理气和胃止痛、宁心安神的功效;公孙、内关主治“胃”、“心”、“胸”的疾病。 3、足临泣、外关(带脉、阳维脉)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胆。 主治:由于肝胆相火冲逆、风火上攻引起的呕逆、头痛、目赤、鼻衄、齿痛、喉痹等症。 穴性分析: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的输穴、带脉的交会穴,有平肝熄风、通调带脉的功效;外关为手少阴三焦经的络穴,通于阳维脉,有解热疏风、清泻肝胆的功效;足临泣、外关主治风热头痛,肝胆火热的目赤肿痛、目干涩、眩晕等。 4、后溪、申脉(督脉、阳跷脉) 功效:宣通阳气、通络止痛、安神。 主治:治疗头项强痛、落枕、颈部扭伤、颈椎病、肩周炎、肘臂手指挛急、耳鸣耳聋、癫狂。 穴性分析: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通于督脉,有通经活络止痛、安神的功效;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输穴,通于阳跷脉,有祛寒回阳、舒筋活络、安神定志的功效;后溪、申脉主治头颈肩、腰疼痛、癫狂等。 #清风计划# #超能健康团# #快问中医超能团#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