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粹】风景漫谈/衡凤岐

 西平文学 2023-03-27 发布于河南

今天终于可以歇下身来坐一坐了。我的书桌上跳跃着欢呼的微尘,木凳上也是。从窗口望去,远处田野里空空朦朦,细雨的样子,温润,飘柔。一株野桃燃烧成霞雾,那棵老柳,焕发得让人生怜。高速列车轰鸣而过时,我的窗玻璃颤魏魏。列车的轰鸣潮湿而滚动,倒像一大团糨糊,沾着了欣欣然的春。麦田,麦田,油菜花,油菜花。我的大平原。

翻开字典,我把目光注定在“确”字上。“确”的繁体有三种写法,都与土、石有关,要么土高,要么石高,但都是坚固的、恰当的存在。确实的山,确山,那日的漫游,就让我在向窗外一瞥的瞬间回想吧。

天气预报,那日将有6级左右的冷风,局部阵风8级以上。但近午,依然晴空如昨,花息也正烈。车子刚停,确山作协的朋友早已在等候了。介绍人说,王总欢迎大家。王总身着白色上衣,阳光,靓丽,笑盈盈。她说:“还是叫我王云吧,白云的云,风轻云淡的云。都是兄弟姐妹,亲热,先合个影,站这厂门口就中。”厂门口墙壁有背景,门楣书“胳膊牛肉”四字,右下方彩图着一条明净绕弯的河流和两岸的碧野远山,左下方画了头硕大强壮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的犍牛,犍牛的四蹄踏的稳当,它的头背上,苍穹高远。在这高远的苍穹间,可以放飞风筝,也可以放飞思想的灵光。

王云介绍说,俺是陈家的媳妇,陈家牛肉祖传了五代了。俺公公(河南地方方言,公爹)早年不幸伤残,只剩一条胳膊,照样宰牛,照样卤作,照样挑担出摊。他的吆喝,喷喷香,也不知唤醒了多少草木,这方的日月和星光,春夏秋冬,都有了生活气。俺想把此番事业再做强一些,就想办法建了这个比较现代化的有限公司。您看,眼前这么大个流水线,运作开来,只需五个人就足够了。

参观的时候,透过玻璃面,我看到有工人正在翻动牛肉疙瘩。人手里握一杆长长的金属钩子,从这口砂缸钩了团牛肉,倒腾到了另一口砂缸里。关于那个注册的商标图案,王云解释说,咋看牛头上弯耸了两只牛角,其实另一面是条胳膊。您瞧瞧,这条是胳膊,握着拳头,臂根处还有断裂的缝隙哩。胳膊牛肉,就是依这叫起的。

在另一间房里,有个旧方桌摆着,方桌一定有些年头了,式样与色泽,无不浸透着岁月,浸透着岁月里一浪压过一浪的潮汐。桌面上躺一杆秤,有秤砣,砣鼻子眼里拴了棉线,棉线套牢秤杆,秤杆身上密密的星子隐隐作现。一个簸箕,一圈细箩,几只竹筐。最有烟火味的是那墙面上的文字:

一筐大料
一口老锅
一灶柴火
传承了五代人
香遍千家万户

王云笑着说,晌午早备好了,请兄弟姐妹们尝一口俺家的牛羊席。

晌午,在热烈的气氛中,秋鹏大概有了些酒意,满脸的笑容站起来说,待回过头来,我要给云姐写首情诗。一片欢声,沸腾,紧接着大家哗啦啦的鼓掌。

秋鹏醒了一下,顿了顿,又说,我的意思是要给云姐写一首带有感情色彩的好诗,诗言情言志嘛。

王云落落大方,俺活了四十多岁,第一次听有人说要给俺写情诗哩。那好,一言为定,俺等小弟弟佳作。

原来秋鹏的微微醉态是这样的幽默可爱。

下午,游彩云谷。大红的仿木栈道依山而架,高低盘旋。栈道下是条溪流,一色的石漕,叮咚作响。有野葡萄藤,镰把粗细,呈了黑棕色的皮子,绕在高树枝上,拿手一拽,晃悠悠。山坡上开有金黄的迎春,一丛,一丛,又一丛。诗词家朱国喜和我同行,他对我说:“现在是早春,溪水见底,瘦了起来,若是夏天,山洪那么大,汹涌不息,水又那样的清澈,阳光一耀,峰峦上便架了彩虹,五光十色,好看得很,所以叫做彩云谷。”又见识了水柳,一棵一棵安详的活在浅流里。水柳的枝条并不柔软,也不纤细,没有垂柳的婀娜多姿,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前几年我到过西的左权县。太行山连绵八百里,厚土黄尘,石崖千仞。左权县旧称辽县,那里有条河叫清漳河。百团大战,左权将军战死在河边,为纪念故,当地百姓改辽县为左权县。左权县是太行腹地。朱老总赋诗,把太行的层恋叠嶂比成了翻腾起伏的海涛,实乃神来之笔。县城建有左权陵园,陵园里建有八路军抗日纪念塔,塔底的石碑上,镌刻着几千烈士的英名。橱窗里陈列着诸多旧物,有赵树理《李有才板话》的油印书,有沤烂了的军用皮带扎子和锈迹斑斑的机步枪子弹,还有左权的马鞍马灯,戒指短剑。戒指为金,是左权母亲亲赐的。左权要赴抗日战场了,他的母亲从手指脱一枚戒指给他,咛嘱他,做一名中国军人,当山河破碎倭马嚣张的当儿,该有什么样的人品才行。陵园的大门外有棵古槐,正处在油路中央。春来了,古槐黢黑虬劲的枝丫会冒出点点新绿,它向天地的昭示,不言而喻。

当时我住在石匣镇。镇是古镇,街两头门楼高耸,房屋多为明清建筑。春秋季,屋顶的瓦松灿烂蓬勃。随时代变迁,这些老屋有的被重新修缮,有的干脆遭了遗弃,突显着破败模样。挨镇,清漳河叮淙,小桥下的滩石上,常有捶衣者,“梆梆梆”,身影婆娑而扭曲。溯河不远是石匣水库,夹裹在陡峭悬崖之间。这里的时令不比内陆,清明时节,杨柳依旧秃丫丫,没丁点春意。到了五一前后,林子里的蒲公英才能开花,遍地的茵陈、石蒜,才能苏长。有次登太行,峰回路转处,猛然间看见远远的崖畔上几株山杏盛开数篷垂柳飘烟,谷空空静静,风缠缠绕绕,那个惊,那个叹,恍若梦里。鸟的啼叫况又那么悠远闲长。

游罢彩云谷,确山作协的朋友又驱车引领去黄石头村。这地方并不见山石有异样。这地方是本地区海拔的最高点,倒属实。路过那个高点,前面的车停下了,我们的车也跟着停下。忽然间天色昏暗狂风大作,山坡上飞砂走石。下车的人夹着膀子后退,衣襟摆飞,一面“噗噗”吐着嘴里的砂粒,一面嗷嗷大叫:“黑风口,黑风口……”

我是怕下车的。像我这身膘,单单薄薄,一下车,那不即刻变成一片叶子,才怪哩。缩在车里,摇摇晃晃,我想起了康熙年间的那名内阁中书冯廷櫆,想起了他写过的一首叫《确山早发》的诗,诗里有这么一句:“高风腾虎气,老树作人形。”我敢肯定,当年他从确山过,也是在这里,遇到了大风。现在,这里又大风如虎,风头上的人,倒成了弯曲的树形。

黄石头十几户人家,院落稀疏,山坳里望不见庄稼,成了旅游点了。村庄的墙壁都同一抹上了泥塑。老槐低斜的枝上吊着没系绳的老钟。老钟没了绳子,再也敲不响,只剩了雨打风吹去。它的回音,也许山知道,也许天知道,也许,连山和天都回想不起了。不禁潸然。就想,人也是会变成这样的老钟的。而岁月的音响,当响的时候,就该高歌,就该长鸣,就该把满腔的热情与祝愿,都欢心鼓舞的倾吐出来,好比如在黄石头,在燃灯的傍晚,此刻,窗外风啸星灿,大家依然不舍,一遍遍,唱《难忘今宵》一样。
                                                            2023324日听鱼楼

作者简介:衡风岐,网名“野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在《中国作家》《阳光》《农家女》《妫川》《驻马店报》《西平文学》等杂志发表作品多篇。戏曲剧本《杏花庄纪事》获驻马店市戏曲剧本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