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五古《谒文公上方》读记

 小河西 2023-03-27 发布于广东

杜甫五古《谒文公上方》读记

(小河西)

谒文公上方

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

窈窕入风磴,长萝纷卷舒。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

俯视万家邑,烟尘对阶除。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余。

长者自布金,禅龛只晏如。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

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久遭诗酒污,何事忝簪裾。

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

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无生有汲引,兹理傥吹嘘。

此诗或作于宝应元年(762),时杜甫居梓州。文公:指某寺庙住持僧,名不详。上方:指住持僧居处;借指佛寺。《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唐-岑参):“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题云际寺上方》(唐-卢纶):“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杜甫某佛寺拜访主持僧文公,遂写此诗。

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

窈窕入风磴,长萝纷卷舒。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

绛气:霞光。《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梁-江淹):“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采莲赋》(唐-王勃):“怜曙野之绛气,爱晴天之碧云。”

扶疏:回旋貌;飘散貌;枝叶繁茂。《淮南子-修务训》:“援丰条,舞扶疏。”高诱注:“扶疏,盘跚貌。”《琴赋》(晋-嵇康):“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李善注:“言扶疏四布也。”《读山海经》(东晋-陶潜):“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窈窕:深远貌;秘奥貌。《诗》(晋-棘据):“下窥幽谷底,窈窕一何深。”《飞龙篇》(魏-曹植):“晨游泰山,云雾窈窕。”《客堂》(杜甫):“舍舟复深山,窈窕一林麓。”

磴:石阶。风磴:指山岩上石级。岩高多风,故称。《咏山》(南北朝-释惠标):“松门夹细叶,石磴染新苔。”《郑驸马宅宴洞中》(杜甫):“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

卷舒:卷起与展开。《…偶然作》(唐-储光羲):“浮云在虚空,随风复卷舒。”

猛虎:《高僧传-晋庐山释慧永传》卷6:“释慧永,…别立一茅室于岭上,每欲禅思,辄往居焉。时有至房者,并闻殊香之气。永屋中常有一虎,人或畏者,辄驱出令上山,人去后,还复驯伏。”

大意:野寺隐于乔木,山僧在高低错落的山间居住。山门处日光颜色有异,绛色的云气纵横飘散。俺在时高时低又远又陡的石阶上前行,风吹着长长的藤萝时屈时伸。看到庭前卧着的石虎,知道此处就是文公居处。

俯视万家邑,烟尘对阶除。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余。

长者自布金,禅龛只晏如。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

雨花:传说释迦牟尼宣讲佛法,常感动得天空降下满天的花。《法苑珠林》卷24:“唐西京胜光寺释道宗。…每讲大论,天雨众华。绕旋讲堂。飞流户内。既不委地。久之还去。”《归义寺题震上人壁》(唐-钱起):“入谷逢雨花,香绿引幽步。”

长者:年纪大或辈分高者;显贵或德高望重者。《韩非子-诡使》:“重厚自尊谓之长者。”《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家乃负郭穷巷,…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当欲游南山行》(魏-曹植):“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

布金:布施钱财。将钱物布散施舍;特指向佛寺施舍钱物。《钟山寺避暑勉二三子》(唐-李建勋):“楼台虽少景何深,满地青苔胜布金。”

禅龛:佛堂。《通士人篇》(南北朝-何处士):“禅龛八想净,义窟四尘轻。”《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唐-杨炯):“故得雕檀之妙,俯对禅龛,贝叶之文,式盈梵宇。”

晏如:安宁;恬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幽愤》(魏-嵇康):“与世无营,神气晏如。”《颜氏家训-慕贤》(北齐-颜之推):“内外清谧,朝野晏如。”

玷(diàn):《广韵》:“玷,玉瑕。”翳(yì):《广雅》:“翳,障也。”《景德传灯录》卷2:“如净明珠,内外无翳。”玷翳或指玉上瑕疵。

白月:《法苑珠林》卷4:“初月一日至十五日名为白月。十六日已去至于月尽,名为黑月。”《祖堂集》卷15东寺:“师曰:'见说广南有镇海明珠,还是也无?’对曰:'是也。’师云:'此珠作摩生?’对曰:'白月则隐,黑月则现。’”

大意:向下看城邑中有千家万户,世俗烟尘在上山的台阶上漂浮。文公除了讲法之外,已十多年不下接尘世。有长者自己向佛寺布施,佛堂里只是一片安宁恬适。似大珠已脱掉瑕疵,如白月映照虚空。

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久遭诗酒污,何事忝簪裾。

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

南北人:《礼记注疏-檀弓上》卷6:“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人日寄杜二拾遗》(唐-高适):“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芜蔓:荒芜;荒凉。《去草》(宋-王令):“满目青青尽芜蔓,更于何处问蓬麻。”

簪裾(zān-jū):显贵者服饰;借指显贵。《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北周-庾信):“星桥拥冠盖,锦水照簪裾。”《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梁-张正见):“梁客簪裾盛,陈王文雅多。”

丘墟:废墟;坟墓。《史记-李斯列传》:“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参阅:《列子-杨朱》:“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世间何物平》(唐-王梵志):世间何物平,不过死一色。老小终须去,信前业道力。纵使公王候,用钱遮不得。各身改头皮,相逢定不识。”

大意:俺也是四处漂泊之人,很少耘锄心地荒芜。长期以来沉迷诗酒,不知为何还簪裾被体。也知道无论贵如王侯贱如蝼蚁,最终都是归于丘墟。

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无生有汲引,兹理傥吹嘘。

第一义:即第一义谛或真谛。佛教语。指至上至深的妙理。《大般涅槃经》卷13:“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义谛。世人知者,名为世谛。”《大方等大集经》卷28:“复有三啼。何等三?俗啼,第一义蹄、相啼。…云何第一义啼?乃至无有心行,何况当有言语文字。”

心地:佛教语。指心。《心地观经》卷8:“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坛经-疑问品》:“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诗》(唐-寒山):“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

心地初:即初发心,或初心。《华严经-梵行品》:“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金篦(bì):古代治眼病工具。据说可使盲者复明。《大般涅槃经》卷8:“如百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錍决其眼膜。”《周书-张元传》:“其夜,梦见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金錍、金鎞,同金篦)《秋日夔府咏怀…》(杜甫):“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

车渠:砗磲。一种稀有的有机宝石。佛教圣物。《法华经-信解品》:“多诸金银,车渠玛瑙,真珠琉璃。”《…客舍小楼》(宋-范成大):“散尽生涯千答布,收将文价百车渠。”

无生:无生门。佛教语。为入佛道之初门。《圆觉经》:“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转轮生死。”《摩诃止观》卷5下:“因果不生,亦复不灭。不生不灭,名无生忍。是为无生门。通于止观。”《日烛》(晋-王该):“咸淡泊于无生,俱脱骸而不死。”《登辨觉寺》(唐-王维):“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汲引:引导;开导。《为竟陵王发讲疏并颂》(南梁-沈约:“无相非色空不可极,而立言垂训,以汲引为方。”《孝义寺碑》(南朝陈-徐陵):“愿生千佛,无非贤圣,汲引之义虽同,随机之感非一。”

吹嘘:奖掖,汲引;导引。《道德经》第29章:“或嘘或吹。”《送綦毋三谒房给事》(唐-李颀):“高道时坎坷,故交愿吹嘘。”《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杜甫):“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大意:愿听一听人生“真啼”,愿回到最初本心。如同金篦刮眼膜可使人重建光明,其价值有百金之重。俺入佛道,等待您“汲引”,其中道理您能否为俺“吹嘘”?

这首诗共28句。首8句写前往文公居处。野寺隐于乔木,山僧居于山上。通向寺的山口,霞光四射,紫气升腾。窈窕的山路,高高的风磴,舒卷的藤萝。眼前忽然显出石虎。该是文公上方了。(仙境)。接着8句写文公道法。山下是万家城邑,路上漂浮着世俗的烟尘。然而,文公除讲法之外已十多年不下山了。有长者在佛堂捐款,佛堂里仍是一片寂静。文公就像一颗已脱去瑕疵的晶莹剔透的宝珠,像皎洁的月亮映照虚空。再6句为自责。自己多年来随波逐流,四处漂泊,久失耘锄,心地芜蔓。再加上沉迷诗酒,簪裾被体。俺因何要沉迷诗酒?又为何簪裾被体?难道贵如王侯贱如蝼蚁不是终将同归坟墓?末6句写来谒之意。这次来谒,目的是想听听“第一义啼”,想回到最初本心。这很重要。就像用“金篦刮眼膜”使俺重现光明一样“价重”。俺入佛门,尚待您“汲引”。弄懂佛理还需您多“吹嘘”。显然,杜甫是求文公“汲引”和“吹嘘”。本诗从寺庙环境写起(绛气、猛虎),进而写文公禅心(大珠、白月),再进而写自己心路。单从本诗看,杜甫似有入佛门之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