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街·街面忆往 | 这个碧波荡漾的湖是咱们一锨一镐挖出来的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一个湖,一条路,看似不相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们可是咱烟台的两项大工程,至少我个人感觉是这样,而且我都参与了。

1958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兴修水利,烟台决定在南山脚下修座水库。

1959年春夏之交的一天,班后会上,杨班长告诉我明天别休班了,去南山水库工地义务劳动,嘱咐几句后又说:你明天不用拿饭了,工地管饭,不用粮票也不要钱。

大家一听都乐了。那年,我14岁,是烟台映华制镜厂的学徒工。那时厂里十五六岁的小青年就这么几个,有外派活儿当然是我们的事了。

翌日一早我就去了工地,我的天哪!真是人山人海,当时《烟台劳动报》 还登载过几幅水库工地劳动场面的速写。工地上看不到任何机械设备,别说什么挖掘机、推土机,甚至连拖拉机也没有(也许是我没看到)。反正工具就是铁镐、铁锨、扁担、抬筐、大板车、小推车。

我干了一会儿就汗流浃背,直到收工衣服都是湿的。一上午干着活,心里总惦记中午能管什么饭。终于等到开饭了,一人一个大玉米饼子,那么大个儿,肯定超标准了,还有一条小炸鱼,真太棒了。吃得我舔嘴咂舌,心想这样的套餐再给一份就更棒了。

后来不知怎的,这工程停了,无水的库底后来成了民兵训练打靶的场地,所以大家都把这儿叫作打靶场。

入夜,水库大坝一片暗黑,成了青年人谈恋爱幽会的好去处。“文革”时,“红袖章”们耀武扬威,常埋伏在这里“抓对虾(谈恋爱的人)”。在那个极左的年代,不仅公开谈恋爱不被允许,连正常的娱乐活动也是被禁止的。

大约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烟台修了南山公园,南山水库才贮满了水,这片沉寂了二十年的凹地,终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人工湖。

看着这碧波荡漾的湖水,现在的年轻人是否知道,这个湖可不是天然的,而是人们一锨一镐挖出来的。

南大街挖沟应该算是二期工程,下面要铺设管道。那大约是在1961年到1962年间的事。

那时也不搞什么分段施工,而是从西至东整个南大街挖开长长的几条深沟。人工挖沟进度很慢,旷日持久。烟台城区唯一的主干道停用,交通全面受阻。为了加快进度,上头组织群众义务劳动。

那天,开完班后会,杨班长对我讲:咱俩今晚义务劳动,去南大街拉车运送泥土。他吃食堂住宿舍,所以由他拉着车和筐从厂里出发,我直接去工地就行了,约定了时间地点取齐。

在文化宫西边的工地装满车,拉到二马路卸下。我要拉车,杨班长坚决不让,让我拉边绳就行。我说我会拉车,毕业前学校勤工俭学,我们每天都劳动干活,拉大板车早就练出来了。

可不管怎么说,他也不让我拉车。也是,我是学徒工,是十五六岁的小青年,杨班长当时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血气方刚,当班长的当然要冲锋在前。可是他拉第二趟走在半路时,明显就没力气了。

我们一月不到三十斤定粮,他吃食堂那点定粮,看来早已消耗没了。虽然都是同样的定粮,但我是在家里吃饭,母亲因我还要去拉车,那天豁上又给我追加了半个玉米饼子。肚里有这点粮食垫底,我还有力气。第三趟装好车后,我赶紧上前驾辕,他已没劲和我争夺了,就在后面推车,给我拉边绳他嫌不好看。

南大街上堆满了挖出的泥,踩着崎岖不平的小路,拉着大板车很不好走,而晚上来参加义务劳动的人还真不少呢,路窄处,两辆车还得互相避让。

等拉过了博物馆,路程过半,杨班长上来又抢了车,说马上就到了,他也休息过来了。

闷头干了一晚上,既没人点到,也没有人验收,完全靠自觉。

三趟十二筐的任务完成后,杨班长说大板车他捎回厂里就行了,又叮嘱我明早上班别晚了。找人一问,原来此时已是后半夜了。

事后有一个惊喜:改日,厂里给我称了三两半地瓜干,作为那晚拉车的补贴,因为这是市里安排的义务劳动。

地瓜干拿回家后,母亲喜出望外,说:“今晚吃苞米饼子,地瓜干稀饭管饱喝。”

那个时代早已过去了,无人再为每餐饭能不能吃饱而计较了。朋友,好好珍惜今天吧。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街面忆往 | 烟台的路面下好多河!那条人工河见证了一个行业的兴衰

烟台街·老照片 | 四眼桥真的是座桥?谁把它埋在了马路下?

烟台街·我与芝罘 | 那天我用剃须刀片杀了一只鸡,我们三个文青喝了两瓶白干

烟台晚报“烟台街“征稿启事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稿件一旦发表,以便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