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街·烟台故事 | 这一家英国人在烟台著书办学,其第三代还娶了西藏女子为妻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近代烟台,风云际会。西方基督教各个教派蜂拥在烟台设立传教中心。

最先到达烟台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差派的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夫妇。此后,韦廉臣及其后代以烟台为起点,跨越清末到民国两个时代,从事文化、外交、政治等社会活动,并著书立说,见证和记录了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社会历史变迁。

韦廉臣夫妇  从烟台走出的“韦大胡子”

1855年9月24日,韦廉臣偕夫人伊莎贝尔(Isabelle Williamson)抵达山东烟台,成为最早到达烟台的基督教传教士。

起初,韦廉臣夫妇以烟台为基地,从事传教、办学和行医等活动。韦廉臣和夫人在烟台以西的通伸村购置了13亩土地,建造了一座英式教堂和住所,除开荒、布道外,还在烟台市和通伸村各建一所医院,并开办学校,成为烟台现代医疗与文化事业的开端。

韦廉臣常常骑马到烟台附近城乡传道,因其满口胡须,人皆呼他为“韦大胡子”。由于他初期一直在烟台传道,因此人们提到他时常称他为“烟台韦廉臣”。

“烟台韦廉臣”

此后,韦廉臣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上海,活动内容也从传教转向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翻译、著述和办学会。

在翻译方面,韦廉臣与中国著名学者李善兰合译了近代中国最早的植物学译著《植物学基础》(Elements  of  Botany),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植物学知识,对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著述方面,他写的《格物探原》一书影响最大。《格物探原》介绍的新观念有助于当时的中国人认识客观世界,并改造世界。

在办学会方面,韦廉臣先后发起成立了“益智书会”和“广学会”。“益智书会”(后改组为“中华教育会”)和“广学会”编译出版了大量宗教、政治、科学书籍。在推广基督教的同时,极力传播西方近代的自由、民主观念。后来的戊戌维新和清末新政可以说是广学会启蒙的直接结果。

韦廉臣夫人伊莎贝尔·韦廉臣在烟台主要从事社会慈善活动。她为穷苦女孩子开办了一所女校,招女生30余人,由教会提供食宿。韦夫人待这些女孩爱如己出。

烟台基督教长老会信徒刘滋堂在1937年《我所记忆的威廉臣博士》 一文中曾写道:“韦夫人为人慈善,每遇穷人,她必周济之,孤儿寡妇,她必收留寄养,故学生与教友,皆奉之如慈母”。

除从事社会慈善活动之外,韦廉臣夫人还曾写过一部游记著作——《中国古老的大道》,书中介绍了他们夫妇一行于19世纪80年代在山东烟台乃至整个山东半岛的旅行。著作从一个西方女子的视角,描绘了晚清山东社会生活的面貌。

1890年8月28日,韦廉臣病殁于烟台,享年61岁,与妻子合葬于烟台毓璜顶西侨公墓。

庆丕夫妇 海关帮办译述皆有成就

庆丕(Paul H.king,1853-1938),英国人,韦廉臣夫妇的女婿。1874年进中国海关,先后在海关工作47年。初在中国海关伦敦办事处工作,后来华。历任汕头、九江、天津、烟台等地海关帮办。1897年升任上海副税务司、1900年后任粤海关税务司、民国后任闽海关税务司。

庆丕在华期间,深受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赏识,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曾先后荣获过“双龙宝星”勋章和“嘉禾”勋章。

1889年,庆丕担任东海关头等帮办。在此期间,他和翟汝舟在烟台翻译了我国已知最早的体育教科书《幼学操身》(益智书会出版)。梁启超先生评论该书:“述体操之法,与中国《易筋经》相仿佛,而其法较善。”时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盛宣怀为之作序:“诚得是书以引而进之,运用熟则手足多睱,气体固而神智自生,体用兼备,有开必先,异日干城御侮之资,将于是乎?”

1924年,庆丕出版了《在中国海关:四十七年的亲身经历》(In  the  Chinese  Customs  Ser-vice:a Record  of  Forty-seven Years)一书。书中记述了作者在近代中国海关这个“国际官厅”里工作的亲身经历,以及他在此期间所经历的一系列近代中国历史风云。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庆丕夫人玛格丽特(Margaret  King,亦名Veronica King)是韦廉臣夫妇的独生女儿,1881年两人在上海圣三一堂(Holy  Trinity Church,Shanghai)结婚。玛格丽特是一位在近代通商口岸外国人圈子里的知名作家,经常在报纸上撰写关于中国事务的文章,是与丁韪良、殷森德、明恩溥博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博士、朱尔典(John  Jordan)爵士、丁家立(Charles  Daniel  Ten-ney)博士这些在华西方人齐名的作家。玛格丽特于1886年8月早逝。

金路易夫妇   英国外交官娶藏女写西藏

金路易(Louis Magrath King,1886-1949),又名庆路易,庆丕夫妇的幼子。1886年生于九江,先在芝罘学校就读,后到英国学习。1905年19岁时进入英政府驻华外交机构工作,以上尉衔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后,在英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工作,曾担任过两任英国驻成都代理总领事。

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金路易在“英国涉藏事务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1913年英国“成都总领事馆”在康定(当时叫打箭炉)开设分馆,金路易作为英国驻成都总领事的特别助理奉派前往常驻,而其真实使命却是秘密搜集川藏交界地区的军事情报,供英国政府在处理西藏问题时作为参考。

金路易性格外向,汉语十分流利,而在打箭炉期间,他又学会了藏语。因此,金路易成为大英帝国处理涉藏事务的专家。金路易在康定大约任职5年半。

1922年,金路易在成都娶藏族高官之女仁钦拉姆(Rinchen  Lhamo)为妻。这一联姻据说是我国藏族中最早的一起跨国婚姻,在民国初年的藏族社会应该是相当惊世骇俗。

金路易与仁钦拉姆

由于他同情、理解西藏人,且洞悉中国官员对藏心态,因此,金路易认为:“在我看来,西藏根本不值得大不列颠政府以巨大的外交代价为自己确保其成为更广阔的边疆”。这种要放弃西藏的观点遭到当时英国官场,尤其是英属印度官场的排挤。再加上其违背“外交官不得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英国政府规定,由此,金路易不得不离职,提前退休。

1925年,他带着仁钦拉姆和他们的女儿离开了中国,最后回到英国定居。

金路易关于中国的主要著作有三部——

1912年,年仅26岁的他匿名在伦敦出版了一部名为《真实的中国:一北京居民著》(China  as  it Really  is:by  a Resident  in  Peking)的书,书中污蔑中国人野蛮、狡猾、有偏见、体质差、不洗澡、矜持不好交往、妇女无吸引力。但后来的事实却截然不同,他在西藏康定却受到了当地人热情的欢迎。

1926到1927年间,金路易根据仁钦拉姆的口述,撰写并出版了《西藏风俗志》(We Tibetan)(又译为《我们藏人》)一书。后来,他又写了《动荡的中国——个人研究》(China  in  turmoil——Studies  in  person-ality)一书。在这两本书中,金路易把康定地区的文化、藏族人的生活介绍给西方读者,为宣传康巴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两本书也是研究藏学的重要书籍。

由于各自人生际遇的不同,韦廉臣家族三代人在跨越清末到民国的70余年间,在中国从事不同的职业,并都深度介入到中国社会之中。作为徘徊于中国社会体系边缘的西方人,他们站在“他者”的视角,近距离地观察中国人以及中国社会,甚至试图改造中国社会。

韦廉臣家族遗留的著作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无疑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烟台故事 | 他每到上海,上海各杂志上就刊出“郭子文到沪”的信息,上百家同行轮番宴请

烟台街·往事如昨 | 我从小练就的“无影手”,一时间曾名闻乡里

烟台街·民俗采风 | 能听一听大杆号“戚家将军令”就好了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以便稿件发表后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