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街·往事如昨 | 解放路幼儿园,离我很近又很远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50后一代,如今已进入花甲之年。如果不是刻意提醒,没有人会意识到:他们,曾经也是个宝宝呢。所以,当有同学在我们微信群里晒出这张摄于60年前的幼儿园毕业照(见下图)时,立刻引来一波“回忆杀”:已是爷爷奶奶辈儿的同学们,从一大堆萌娃中,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或找到了自己的发小,有关幼儿园的回忆也如潮水般涌来。

烟台市解放路幼儿园,是的,就是这里!我曾经很熟悉的地方,但想起这里,回忆却总是伴着深深的遗憾,甚至,有一点酸楚。

 马建筑/供图

只上了3天幼儿园

我被劝退了

在我的童年,老烟台普通人家通常会生好多孩子,少则三四个,多则八九个甚至十几个。母亲基本不工作,在家缝衣做饭带孩子。一个院落、一条胡同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大的哄着小的。到了学龄,入学大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学龄前,有机会上幼儿园的孩子,主要还是双职工子女。

1958年“大跃进”开始,妇女踊跃参加工作,老烟台的托幼事业随之发展:3年制幼儿园对4-7岁学龄前儿童实行就近划片入园;育龄妇女在200人以上的单位,配备托儿所或育婴室、哺乳室,保证婴儿母乳喂养1年;对哺乳女工安排一天两次各30分钟的喂奶时间。

因我父母是双职工,祖母行医推拿,所以,我4周岁时,便被分到了市府街幼儿园。只可惜,仅上了短短3天,就被劝退了。

为啥呢?因为,一到室外游戏,我就无故呕吐,给幼儿园和老师造成了许多麻烦。头两天,老师以为是我刚入园,不适应,慢慢会好,把我拾掇干净后,也没告诉家长。谁知到了第三天,情况更严重了,呕吐完,我小脸儿蜡黄,竟在太阳地儿晕倒了。这可把老师吓坏了,连声唤我的名字,卫生员上前猛掐人中,一顿操作,我才苏醒过来。

等到祖母闻讯来接我时,老师当场下了“逐客令”:“这个孩子身体有病,明天不要上幼儿园了,一旦出了问题我们担不起责任!”

祖母只得领我回家,每晚睡前给我推拿,改善体质,并决定改行医为坐诊,以便在家照看我,以及准备随母亲去托儿所的妹妹。1960年,大弟出生,休完56天产假,母亲要上班了。于是,63岁的祖母又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停止对外推拿,全力以赴照顾家庭。 

我永远忘不了,瘦小的祖母,每天上午、下午两趟,踩着三寸金莲,推着婴儿车,送大弟到仓甫街食品厂哺乳室,找母亲吃母乳。盛夏严寒,雨雪无阻,直到大弟满周岁。我和妹妹则放到邻居刘奶奶家代管。

看着其他小朋友背着小书包上幼儿园,我羡慕极了!可因为身体羸弱,哪个幼儿园也不收我。好在,那时的马路上很少有汽车,很安全,家长任由孩子们出门玩。解放路幼儿园离我家所在的纩纺大院最近,于是,我和院里的几个小伙伴儿就经常拎着小马扎,到那儿去当“旁听生”,去看小朋友唱歌跳舞做游戏。

旁观游戏,隔空学唱

我们是“编外”小朋友

这个幼儿园在老烟台山医院北门对面,门朝南北靠海,西与原助血站和航海俱乐部连在一起,还有一座教堂, 北有一通往大海的小广场,东有一条南北崇实街,南通医院东门和东陞街小学,北通广仁路,与解放路小学隔路相望。

幼儿园有100多名小朋友,他们和小学生一样背着小书包上学,中午、晚上放学,排着队回家。幼儿园大门总是敞开着,一脸慈祥的王新一爷爷在那儿管后勤,就住在幼儿园里。他的女儿,就是烟台人熟知的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王弄箫。听小朋友们都管他叫“王爷爷”,我们也跟着叫。

王爷爷看到我们来了,从来不会拒之门外,而是允许我们进园来,嘱咐我们乖乖地坐在一边,看老师带着小朋友玩游戏。

最刺激的就是老鹰捉小鸡。体格壮实的男生扮老鹰,女老师扮老母鸡打头阵,一群小朋友扮小鸡,一个挨一个揪着衣服,紧紧跟在老师的身后。“老鹰”追着“小鸡”跑,突然冲上去捉“小鸡”,“老母鸡”不顾一切地护“小鸡”,“小鸡”们努力保持队形不乱,大家玩得满头是汗,笑得前仰后合,开心极了。

而我们这几个“编外小朋友”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瞧着、瞧着。每个星期六,幼儿园会为小朋友发苹果干等小零食。每当这时,我们都特别失落,也格外敏感,心里酸酸的。我会拉着小伙伴儿的手,赶紧离开……

解放路幼儿园里,除了王爷爷之外,都是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夏天穿着裙子,很是迷人。她们会弹一架脚踏板风琴,教小朋友唱歌,唐老师还会拉手风琴。

天暖和了,我和小伙伴儿坐在海边垂柳下,听着幼儿园里传来的琴声和歌声:“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月儿弯弯星光闪闪,我们都是儿童团员……”

听着听着,我们不禁小声学唱起来。小小的心儿依然满是失落,依然有点酸酸涩涩,但也有小小的快乐:那些好听的歌谣,我们隔空练唱,居然也学会了呢。

更何况,我们不时还能看到一幕特别的风景——航海俱乐部的运动员在海边训练,一个个像飞燕一样跳进大海里。每当这时,心中那份失落就随着运动员优美的一跳融入了大海,不见了。或许,这也是我一生喜欢大海、喜欢游泳的启蒙吧。

航海俱乐部运动员训练时,最被这一幕所吸引的,还数幼儿园的那些大男孩儿。有时,他们排着队放学,看到人家正在训练,这些皮小子转个弯儿就跑了回来,把书包往广场边一放,学着运动员的样子就往海里跳!有一次,一个同学用劲大了,触疼了脖子,好几天不敢转头。

那时,烟台山下只有挡浪坝,一些大男孩儿下海后,不知不觉就跟着运动员往烟台山北边去了,结果游着游着体力不支,游不动了。幸好,海里游泳的人多,有经验的运动员教他们仰泳,在水上漂“死尸”,保存体力。这些顽童跟着航海俱乐部的人学了不少游泳技巧,几乎个个都成了游泳高手。

1961年,我上东陞街小学了。解放路幼儿园也搬到了下马的烟台市护士学校,与烟台山医院家属院连在一起。我有同学家住那里,从同学家院里的一个夹道,可以直接进入幼儿园操场玩耍。

操场四面都是教室,东西有两个门,东是解放路106号,斜对着解放路小学(即现在的养正小学);西是解放路95号,正对着烟台山医院东门。此时,解放路幼儿园扩大了规模,已是烟台市响当当的日托幼儿园了。

1966年,幼儿园关闭,这里成了烟台市红小兵艺术团的活动场所。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以便稿件发表后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