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烟台非遗 | 古法制壶艺人孙小龙:以匠人之心 凝紫砂壶韵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紫砂陶艺产生于宋代,成熟于明代,兴盛于清代,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烟台,有一位醉心研究紫砂技艺30年的艺人,他立足传统,重在创新,其作品浑朴精简而意远。他就是深受资深藏家认可,坚持全手工古法制壶的孙小龙。

1976年,孙小龙出生于江苏宜兴制壶世家,自幼受到祖辈的熏陶,从16岁开始进紫砂厂学艺,很快掌握了“古法”制作“紫砂壶”技艺。上世纪90年代末,孙小龙带着“紫砂矿石”来到烟台安家立业,专门为胶东人手工制作“紫砂壶”。

在“制壶人”的角色中,孙小龙始终遵循传统古法制作紫砂壶。

什么是“古法”?孙小龙说,制壶过程很慢,不能够着急。紫砂原矿料首先要风化,让它们在日晒雨淋中自然松散,成为碎粒,然后再用手工推石磨,研磨成粉末。打泥的过程也必须全手工,起锤的高低、落锤的劲道、捶打的节奏,都对制壶人有着较高要求,一块泥料通常要捶打两三天,通过数万次的捶打,把泥性打出来。

下一个步骤则是把泥料通过拍打的方式,拍打出紫砂壶的壶身、壶盖、壶嘴各个部件,然后连接起来。

最后一个步骤是进窑,紫砂也是火的艺术,一把好的壶,需要窑温合适,刚好烧到紫砂的结晶点。

手工练泥

壶体造型

精细加工

制作壶盖

电窑烧制

孙小龙创作的紫砂艺术作品,体现着精湛的技艺,每一把紫砂壶的造型都非常别致,工艺细腻,线与面的结合和谐而完美。他对每件紫砂艺术作品都要求严格,对线面形体的结合、壶每个部件的协调都非常讲究。在他的手中,即便是没有任何修饰的光壶,也能够通过线面结合表达出生命力和灵气。

孙小龙十分注重紫砂壶的实用性,拿它来泡茶、养壶、把玩,追求一种人壶合一的境界。

为了传承紫砂文化,孙小龙建起了自己的艺术馆,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不同种类原料的制泥工艺,探索紫砂最佳烧结温度,品评紫砂壶与茶的配用关系等。30年来,他醉心研究紫砂,成为一名古法制壶匠人。

“壶艺演变600多年来,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创新传承,才使得紫砂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代代出新。”孙小龙认为,紫砂壶退可品茗,进可收藏,每一个环节都乐趣无穷。

好品山东·烟台手造,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夯实人们的文化自信。

你可能还想看:

我在东风电影院放电影的日子

芝罘仙境·所城记忆 | 奇山所城城隍庙,未解谜团知多少?

“过了月日就算站下了”,一语道尽打工人的不易

法国有处“烟台一条街”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