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儒顾炎武游历到莱州,干了件什么事儿?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再续掖县志·卷四》艺文项,刊载着一篇《莱州任氏族谱序》的散文,作者顾炎武。难不成是那位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千真万确,写此序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纵观顾氏一生,轻易不为他人写序作传,是什么缘由使他欣然命笔,甘为《莱州任氏族谱》作序?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初名绛,字忠清,后改炎武,字宁人。因故居旁有亭林湖,故又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经学家、史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三大儒。

清军入关后,顾氏家道中落,各种不如意的事情接踵而至。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45岁的顾炎武变卖家产,策马载书,开始了长达25年的文化苦旅,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二十余省。

他从小养成了手不释卷、笔不离手的习惯,稍有体会就地记录,发现有误随时更改。就这样日积月累,加上调查了解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编成了一本包罗万象、洋洋80万言的读书札记《日知录》及《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

对此,《清史稿》这样评价:“(顾炎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清朝艺苑》说他专心致志的程度:“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顾炎武到达山东莱州后,首先拜访了故友、当地复社领袖赵士完,以及任氏家族第十代孙的任唐臣和任虞臣哥俩。

任唐臣,字子良,明末贡生,入清亦淡泊明志,放弃举业;任虞臣,字子靖,号塗山,清诸生。哥俩同以诗文名世,并对古音韵学颇有研究。

他们三人同属前朝遗民,立场、观点及爱好多有相似之处,故一见倾心,相谈甚欢。应哥俩诚邀,顾炎武入驻了任氏府邸。

任府原坐落在莱州城北演武场附近(后迁至今虎头崖镇西原村)。史料记载,任姓起源较早,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太昊伏羲氏之后亦受封于任。胶东任姓人口众多,尤以莱州任氏最为著名。

历史上,任氏家族精英辈出,如:明永乐年间后军都督府同知任启,“屡立边功,朝庭(庭通廷)倚重”,其病逝后,英宗“遣官赐祭”;明嘉靖年间进士任万里、清顺治年间武进士任天成……都是任氏家族中杰出的代表。

任氏大族家富藏书,顾炎武到来后如鱼得水,每天都在书海里遨游。有一天,他蓦然发现,书柜里竟蛰伏着宋人吴棫(yù)的五卷本《韵补》。

吴棫,字才老,音韵学家,其作品是我国研究古音韵的第一部专著。但顾炎武认为,《韵补》于体例上多有谬误,本欲校正,可惜只见残卷,未得其全。

不承想在此与之不期而遇,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顾炎武如获至宝,如痴如醉,亦读亦校,几近废寝忘食,又在任唐臣、任虞臣的参与下,仅月余,顾炎武的大作如期完成,书名就叫《韵补正》。

把酒庆贺时,任唐臣提出一个不情之请,双手奉上了自家的《任氏族谱》。顾炎武笑了,一生中从未给他人族谱写序的他,此时却欣然将书接过来。

任氏家族向来声名显赫,而顾炎武作为异乡客,能得到主人无微不至的关照,正愁无以回报呢。

顾炎武不愧为名家大儒,在浏览了《任氏族谱》后,稍作思索,一篇美文片刻写就。

《莱州任氏族谱序》752字,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着重阐述了任氏历代如何尊祖睦族,奉公守法,“非其有不取,非其力不食”,意思是说:不是自己所应占有的东西绝对不去取,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绝对不能吃。

这种良好的家庭传统一直薪火相传,成为任氏家族长盛不衰的秘密。

你可能还想看:

我和晚报的故事 | 52年后,我找到了当年那个泪流满面的6岁男孩

烟台街·往事如昨 | 准女婿埋头大吃,老丈人只得三番五次地喊:“再切些来!”

烟台街·烟台故事 | 他每收一名学生,就种一棵柳树,于是就有了万柳村

烟台街·烟台故事 | 烟台开埠之初,我的曾祖父创办了这家油漆店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