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撕掉标签,拒绝片面

 芥菜树下 2023-03-27 发布于上海

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思维所困住。

  

行走在职场上,也不能幸免——一不小心,就跟着别人的标签,把自己归入某一个群体。或是按年龄,或是按性别,或是按成长背景,或是按兴趣爱好:小镇做题家,女博士,凤凰男,二本子,35岁……各种各样的标签,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别人贴不上。三言两语之间,就硬生生定义了一个人,以及一群人。

贴标签,会带来大量信息的丢失。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被简化为几个字。两下比较,常常面目全非。比如好好一个人,一路走来,用功读书,努力工作,终于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处。工作之余,也有一两个知心好友,几项有趣的爱好。算不上人生赢家,也还是有滋有味。结果一摸后背,啥,“小镇做题家”? 为啥不贴个“青年才俊”?人在职场,又当妈妈,以为自己做到了工作家庭两手抓。辛辛苦苦拼搏,到了别人的眼中,就简化成了两个字,大姐/阿姨。

喜欢给人贴标签,多少有些故意。标签拿出来,或许是偶然间抖了个机灵。但是贴上去,就是有意为之了。海量信息铺天盖地,想抓到关注很难。贴上标签,就找到了特定的靶子。由此找到流量密码,搞点骇人听闻的标题,就能够吸引到一部分眼球。而且,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所有关于这个标签的信息,都自动进入始作俑者的语言体系。再添油加醋炒一炒,喜欢的不喜欢的,都涌过来。不同的声音一起,更多的关注就来了。岂不美哉。

标签也不是毫无作用。工作上,我们可以借用这些标签,迅速梳理信息。高度概括或提炼出的词语,比长篇大论要简短好记。作为观察的主体,我们可以使用若干个标签,标记客户,迅速对目标人群作出区分。筛选分类,绘制出大致画像,然后以此制定产品政策。这本来就是市场工作的一部分。使用标签的过程中,其实是有特定的目的,同时也设定了场景模型。

但当我们自己作为观察对象,就不要被这些标签迷惑。对此看的太认真,把自己带入过深,就会得到一些心理暗示。某个标签,代表了某类人物。因为看到一些人生路径,就会认为,贴上这个标签的人,必然也是同样的人,人生的发展,也必然就如同想象中的典型。当我们接受这个心理暗示的时候,就是给自己画了一个受限的圈。芥菜树下看,接受了这个标签,往往意味着接受了这个标签所暗示的路径和结局。

别人爱贴标签,随他去。但如果有事没事,就给我们贴标签,肯定要拒绝。拒绝片面印象和狭隘定义,也拒绝由此而来的暗示和影响。

我们更加不要给自己贴标签。谁也不要用三言两语,来定义自己,来定义自己的职场道路。已经贴上来的,撕掉。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喜欢就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