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棋论道】为什么历任中象协主席都不是圈内人?

 京华笑笑生 2023-03-27 发布于北京

       中国象棋协会自1962年成立以来,至今已有一甲子60年。过去60年,棋手从经济收入到社会地位,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一亿多棋迷所享受的产品与服务,也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

  过去六十年,丰功伟绩,值得大书特书,同样,不尽之处,也值得商议。因为这关乎项目的发展动力,关乎棋手与棋迷的利益,更关乎产业链的升级改造。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历任中国象棋协会主席都不是下象棋出身的,这的确令人费解,值得关注。

  第一任陈远高(1964年---1989年),第二任陈祖德(1989年---1996年),第三任贾君德(1996年---2002年),第四任王汝南(2002年---2007年),第五任刘思明(2007年---2015年),第六任陈泽兰(2015年---2019年),第七任朱国平(2019年至今)。

  陈远高,老八路出身,篮球队队员,担任过广东体委主任,陈祖德围棋职业棋手,首任中国棋院院长,贾君德出自体委机关,王汝南围棋职业棋手,刘思明,超级围棋爱好者,陈泽兰桥牌高手,朱国平亦出自总局机关,超级围棋爱好者。

  纵览7人,竟然无一象棋棋手,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跟象棋都似乎没有任何关系。然而,这7人却是中国象棋事业的领军人,不折不扣的领军人。

  作为一个民间社团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又名“象棋部”,在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中,事业单位与民间社团性质混在一起,一班人马,两张牌子,人事升降与斡旋,全权受到上级调控,长久以来都是身不由己。

  依据惯例,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兼任三大棋一个棋种的协会主席,从以上7人来看,有4人玩围棋,其他玩桥牌篮球,围棋貌似理所当然地占据了历史制高点。

  如果说,这是事业单位行政职务的历史惯性导致,那么,这种历史惯性得有多大,什么东西能够阻挡这种历史惯性呢?谁人又有这种力量能够阻挡这种历史惯性呢?我们都不得而知。

  在中国象棋中,将帅价值最大,一切活动都是以将帅为价值指向,将帅不在,满盘皆输。

  虽然说,项目龙头人物,未必都要专业棋手来担纲,只要有一定的大局观,有一定的顶层设计能力即可。但话虽然如此,实际操作层面上,还是要圈内人来做比较科学合理。

  首先,圈内人懂得棋手与粉丝的痛点,体悟他们的酸甜苦辣,体恤他们的冷暖温饱,因为,自己本来就是象棋大家庭的一员,自己就是利益相关者,自己与这个项目休戚与共,荣辱共存。在位期间,必然日夜殚精竭虑,费劲心思,考虑这个项目的未来出路,想方设法增加棋手收入,服务好棋迷等重大关切问题。

  倘若圈外人士担纲,也能做到高屋建瓴,指点江山,但无法像圈内人士那样尽心尽力,无法与棋迷棋手肘臂相连。因为,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还有他另外感兴趣的事情要去做,眼前只是工作而已,差事而已,差不多就行了。

  倘若,让姚明做乒乓球协会主席,他能否尽职尽责?倘若让梅西做国际田径协会主席,他同样不会尽力,道理同样简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